李纯丽
大学新生面临环境的巨大变化,加之对大学生活期待过高及调节适应能力不足,很容易产生问题。因而这些年来有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越来越多,如湖南理工学院卢晓红对1173名新生所作SCL90测查;西南师范大学叶海燕对3364名新生所作SCL90研究;齐齐哈尔大学刘哲等所作“大学新生实施SCL90测查的现状分析”;湖南文理学院盛红勇所作“1996~2005年大学新生SCL-90调查结果的元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张永玲等所作的“内蒙古师范大学新生SCL90常模建立的探讨”等。其流行观点是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女生不如男生,测试时间越晚心理问题越严重[1]。然而有关少数民族新生的研究却不多,少数民族学生由于独特的生存环境、民族性格、文化信仰、生活习惯等原因在以汉族为主体的高校里本身就易出现问题,因而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记刻不容缓。
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三个人数较为稀少的民族,人口分别仅有13.24万、3.05万和0.82万(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其中54.37%的达斡尔(71980人)、87.14%的鄂温克(26578人)、44.20%的鄂伦春(3623人)都集中聚居在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这三个民族的自治旗也都在呼伦贝尔。因为很多地区都找不到一定规模的研究对象,故有关“三少”民族心理健康的研究少之又少,“三少”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更是属于空白状态[2]。我们抓住呼伦贝尔学院具备一定数量“三少”民族大学生这样得天独厚的研究条件和优势,对“三少”民族大学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的创新性研究,并根据民族认同与心理健康的正相关关系提出了促进民族认同和团结的措施,以提高“三少”民族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对大学生活的适应。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从呼伦贝尔学院2012级新生心理测试档案中选取所有“三少”民族新生的414份SCL90和UPI有效问卷,其中涉及达斡尔族248人;鄂温克族142人、鄂伦春族24人。又根据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测评档案中选取1967份汉族新生的有效问卷形成对照组,其中涉及女生1142人,男生825人。
2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
这些问卷是利用北师大与奥泰瑞格公司研发的瑞格心理教育信息化系统(大学网络版)中的SCL-90和UPI问卷进行团体在线施测的。被试是在不受干扰状态下,能独立思考,自我调控答题时间,具较强可靠性。因SCL-90和UPI的数据分析结论基本相同,故本研究只呈现了SCL90的部分数据。SCL90采用5级评分标准(1~5分),依次表示为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5种程度,系统可自动计算总分、总均分、各因子均分和标准差等,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还可按总分超过160,阳性项目数超过43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筛选为阳性;任一因子分或总均分≥3或总分超过200,筛选为中、重度症状者。另外该系统还有性别、年龄、专业、年级、民族、来源、经济状况、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复读等周全的人口学信息的收集,可把这些信息作为自变量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达斡尔族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达斡尔族新生SCL90各项因子分和标准差与国内青年常模及全国大学生常模的比较见表1。从中可知达族新生除了在精神病性、强迫、恐怖因子分上明显高于国内青年常模外,其它因子与青年常模没明显差异(P>0.05)。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比,达族新生在各个因子上的平均分都明显低于大学生常模,差异显著(P<0.01或0.05)。虽然达族新生心理健康状态明显好于大学生常模,但我们同时也统计了作为这个学校主体民族的汉族新生对照组的情况,发现达族新生在各项因子上的平均分都比汉族新生高,尤其是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敌对因子上差异显著(P<0.01)。说明作为这个学校主体民族的汉族新生心理健康状态更好,优于全国青年常模和大学生常模。我认为这可能和测试是在刚入学二十多天,还没深刻感受到大学压力和各方面不适应时就进行的有一定关系。
达族组和汉族对照组在呈阳性和中、重度困扰上也有差异。达族新生248人,呈阳性88人,占比35.48%;中重度症状者30人,占比12.10%。而汉族对照组1967人,呈阳性489人、占比24.85%;中重度症状者89人,占比4.5%。达族组在呈阳性和中、重度症状上的检出率都比汉族组高,说明达族组各项因子分虽然总体不高,但数据波动性较大,很多人分数较低,但也有部分人分数较高,而这部分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可能是很严重的。
2鄂温克族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鄂温克族新生SCL90各项因子分和标准差与国内青年常模及全国大学生常模的比较见表2。从中可知鄂温克族新生除了在恐怖、忧郁因子分上明显高于国内青年常模外,其它因子与青年常模没明显差异(P>0.05)。与大学生常模相比,鄂温克族新生在各因子上的均分都明显低于大学生常模,差异极其显著(P<0.01)。这说明鄂温克族新生在入学时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鄂温克族新生在各项因子上的均分都比汉族对照组高,尤其是躯体化、人际敏感、敌对、偏执因子,差异显著(P<0.01)。鄂温克组和汉族对照组在呈阳性和中、重度症状上也有差异。鄂温克族新生142人,呈阳性48人,占比33.80%;中重度症状12人,占比8.45%。而汉族对照组1967人,呈阳性489人、占比24.85%;中重度症状89人,占比4.5%。鄂温克族组在呈阳性和中重度困扰上检出率都比汉族组高,说明鄂温克族各因子分虽然总体不高,但数据波动性大,有部分人的分数可能很高,心理健康状况欠佳。
3鄂伦春族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endprint
鄂伦春族新生SCL90各项因子分和标准差与国内青年常模及全国大学生常模的比较见表3。从中可知鄂伦春新生在躯体化、恐怖、偏执因子分上明显高于国内青年常模外,在忧郁、强迫因子上低于青年常模。与大学生常模相比,几乎各因子分都低于大学生常模,差异极其显著(P<0.01)。这说明鄂伦春族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有自己的特点。且鄂伦春族新生在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上都比汉族组高,在强迫因子上比汉族组低,差异显著(P<0.01或0.05)。鄂伦春族和汉族对照组在呈阳性和中、重度困扰上也有差异。鄂伦春族新生24人,呈阳性8人,占比33.3%;中重度症状4人,占比16.7%。而汉族对照组1967人,呈阳性24.85%;中重度症状4.5%。鄂族组在呈阳性和中重度困扰上检出率都比汉族组高,这也说明鄂族组各因子分虽然总体不高,但数据波动性大,有部分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可能是很严重的。
4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民族间的比较
三民族间比较见下表4。从中可知达族和鄂温克在很多因子分上都很相近。虽然达族在躯体化、强迫、精神病性因子上比鄂温克族高,鄂温克组在偏执分上比达族组高,但这些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只是在忧郁因子上鄂温克族比达族组高(也比鄂伦春组高),且有统计学差异。这说明两者心理健康状态相似。鄂伦春族与前两者相比,有一定差异,尤其在躯体化、敌对、偏执因子上,比前两者高,前两者在强迫因子上比鄂伦春族高,这些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我认为这可能和鄂伦春是最晚走出森林,汉化较晚有一定关系,也可能和鄂伦春族特殊的身体形态特点有关[3],还可能是研究人数太少,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5其它影响因素研究
将三个民族组分别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以民族大学生的其它人口学特征如性别、年龄、专业、来源、经济状况、是否独生子女等为自变量,作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略),结果显示只有性别因素对心理健康有明显影响,具体情况见下表5。由表5可知,达族男新生各项因子分都比女新生要高,且在躯体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上差异显著,说明达族男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如女新生,这和很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性别研究结论有所不同[4]。鄂温克女生在忧郁、焦虑因子上和鄂温克男生有统计学差异(P<0.05),整体来说,鄂温克男生比女生心理状态要好。鄂伦春族男生几乎所有因子分都明显比女生高,差异极其显著(P<0.01)。
达族、鄂温克、鄂伦春三族女生之间相比,达族、鄂温克族女生间相似,只在强迫因子上有显著差别(P<0.05,鄂族女生高)。鄂伦春族女生几乎各因子分都比前二者低,尤其在强迫、忧郁、恐怖、精神病性因子上有统计学差异。达族、鄂温克、鄂伦春男生之间相比,达族男生很多因子分都比鄂温克族男生高,尤其强迫、忧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上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鄂伦春族男生几乎所有因子又都比达族男生要高,且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在所有组里,鄂伦春女生整体说来心理健康状态是最好的,其次是鄂温克男生,而鄂伦春族男生心理健康水平最差。
三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显示“三少”民族新生入学时心理状态较好,除个别因子外与国内青年常模没明显差别,且比全国大学生常模好很多,但和这个学校居于主体的汉族大学生相比较,情况就不容乐观。再加上“三少”民族学生由于独特的生存环境、民族性格、文化信仰、生活习惯等原因在以汉族为主体的高校里本身就容易出现问题,因而应把“三少”民族大学生做为学校心理健康和民族认同教育的重点人群,使他们较快地融入和适应大学生活,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对“三少”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宣传
由于“三少”民族有语言,没文字。现在的大学生会说“三少”民族语的也越来越少,“三少”民族文化面临着被同化、转化甚至衰亡的危险,因而学校要加强对“三少”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如果有可能,学校应引进一定数量的“三少”民族教师,使“三少”民族学生在大学里能享受到本民族的教育与教学。其次在校园文体活动中,要多营造“三少”民族文化的氛围,通过展示“三少”民族文化中喜闻乐见的歌舞、射箭、摔跤等传统文体活动及丰富多采的民间美术、刺绣,民族服饰展览等艺技,使“三少”民族学生有机会在校园里接触到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挖掘传统文化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文化状态和民族认同方面的研究,对于创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具重要意义[5]。
2加强对“三少”民族新生在学习、情感、日常行为规范、社会化发展和民族认同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独特的生存环境、文化信仰等原因在以汉族为主体的高校里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因而应加强对“三少”民族新生学习、情感、交往和生活习惯方面的关心和引导,使他们能快速调整自我和改变认知,增强生活能力和适应技能,学会自我保护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接纳、认同、团结汉族学生,摈弃狭碍的小民族意识,争取快速地融入到学校的大氛围之中,实现民族认同和融合。
3加强对“三少”民族大学生健全人格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针对“三少”民族大学生性格、思维特点和心理状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讲座、心理剧扮演、个别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经典心理影片展播等形式,促进“三少”民族大学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发展。帮助她们快速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心态,学会利用心理学知识和技巧来解决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争取德、智、体、美、劳和心理健康全面发展,顺利、高效地度过大学生活。
总之,加强对“三少”民族新生心理健康和民族认同的教育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人成长,还直接关系到各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它对促进边彊地区具有民族特色高校的发展和当地的经济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是任重道远、常抓不懈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刘迎春.大学新生SCL-90测试结果分析[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3):15-17.
[2]罗鸣春,黄希庭,等.中国少数民族心理健康研究30年文献计量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2010,36(3):17-20.
[3]方征,等.鄂伦春族猎民身体形态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9,36(4):116-120.
[4]卓杰先,等.民族师专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结果的比较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1999(4):78-81.
[5]高承海,等.多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3(5):106-1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