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跨国公司扩大市场份额

2014-08-27 17:19刘旭
中国经贸 2014年11期
关键词:美欧跨国公司经济

刘旭

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已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多元化态势逐步形成。2013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902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371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2.7万人。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可能仍处于中低速增长状态,发达国家对外投资仍然较为谨慎,这为我国企业抓紧机遇加快“走出去”提供了空间。

当前国际投资贸易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但动力不足 自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至今仍未走出危机阴影,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难下,主权债务危机风险丛生。尽管2013年以来,美欧日经济出现回暖迹象、复苏步伐有所加快,但从基本面看,其低速增长态势仍会持续较长时间,作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作用弱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8~2018年世界经济和发达经济体年均增速分别为3.4%和1.6%,分别低于2001~2007年年均增速1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增速显著放缓,加之结构性矛盾凸显、政策空间减小、体制机制尚未理顺等诸多因素制约,抵御外部风险冲击能力减弱,提高增长率和生产率的结构性调整和改革的压力增大。尤其在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过程中,全球流动性持续紧缩,引发新兴市场货币大幅贬值,主要新兴经济体增速显著放缓。

总体看,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但动力不足,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仍将受主权债务危机拖累,主要新兴经济体面临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重大挑战,未来3~5年内世界经济将呈现低速增长态势。

国际直接投资短期内难以恢复到危机前水平 2007年,国际直接投资达到创纪录的2.27万亿美元。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重创了世界经济,全球资金持续紧张严重削弱了对外投资能力。发达经济体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资产负债表严重恶化,对外投资意愿与能力下降,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出现资金紧张,不得不将内部资金优先配置到本国,缩减海外业务和投资。2009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降幅高达40%,进入了一个阶段性低谷。此后虽有所恢复,但2012年又下降了18%,只有1.35万亿美元。这一情况表明,面对全球经济特别是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的脆弱性及政策不确定性,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仍十分谨慎。

未来两年,随着美欧经济逐步复苏,国际直接投资较金融危机爆发初期明显回暖,但难以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从国别情况来看,金融危机不但造成发达国家对外投资能力受到削弱,而且对全球长期资本的吸引力也大为减少。那些受危机影响程度较小、经济仍保持相对较快增长的经济体,吸引外资规模明显上升,对外投资也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

国际贸易增长乏力 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陷入低速增长,欧盟经济在衰退边缘徘徊,进口需求大幅下降,国际贸易增长失去最重要的两个动力。虽然2013年美欧经济开始复苏和回暖,但由于美欧调整发展战略、约束过度消费、鼓励再工业化,东亚各经济体对美欧出口并未出现明显起色。未来,美欧仍将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增强自给能力,同时新兴经济体增速显著放缓,都将对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

IMF测算,2008~2012年全球货物进口量年均仅增长2.3%,未来五年可能回升至5.1%,但仍明显低于2002~2007年7.8%的年均增速。

此外,受各种因素影响,多边贸易体制发展坎坷,多哈回合谈判推进艰难,WTO框架下进一步削减贸易壁垒、推动贸易自由化空间有限。各国争夺出口市场,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升温,以应对气候变化、保护自然环境为名设置碳关税等绿色壁垒的行为频频出现,经贸摩擦政治化倾向抬头。特别是随着发达经济体推行再工业化、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贸易摩擦预计向光伏等新兴产业领域延伸。

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更多机遇

发达经济体为尽快摆脱危机阴影,迫切需要外来投资 当前,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国内财政问题严重,还面临人口老化、劳动力成本高企等问题,企业层面出现资金缺乏、资产价格大幅缩水等现象,迫切需要外来投资以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特别是美欧推行“再工业化”战略,推动本土制造业加快发展,需要大力吸引外来投资,对外资的一些限制和障碍也有所放松。

2011年,美国创建直属于商务部的“选择美国”项目办公室,旨在推动全世界各地和美国本土企业扩大在美国的投资,开启了在联邦政府层面上主动招商引资的时代。在此之前,美国各州有自己的招商引资办公室,联邦政府层面各使领馆的商务处也有招商引资的任务。

中国企业应利用发达国家投资限制相对宽松、企业寻求外部融资的机会,加快“走出去”,为未来提升我国在全球分工中地位打下基础。但也要看到,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国家产生了较强的戒备和抵触情绪,因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所谓的国家安全问题和东道国国内舆论等因素将商业行为政治化,对于中国的投资特别是重要资源和关键技术的收购与投资,往往设置较高的门槛,增大了我国企业“走出去”风险。

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转向外向型发展战略,对外资需求不断增加 近年来,为加快国内结构调整,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高就业水平,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国家纷纷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尤其在能源、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等领域,利用低成本优势大力吸引外资,并开始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以东盟为例,经过多年的平稳增长,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和生产格局的变迁,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大量涌入,在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纺织、汽车工业等领域投资设厂,并将其纳入全球和区域生产网络体系中,东盟日益成为国际产业分工和区域生产网络的重要节点。2007~2012年,东南亚国家外资流入由856亿美元增加到1113亿美元。

又如,墨西哥政府去年8月公布了一项宪法修改法案,该法案允许墨西哥与私人公司合作,在国内寻找油气田并投入生产。如该法案能够顺利通过,这一举动可能会引发其他拉美国家效仿,加大能矿领域吸引外资的力度。

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未来几年面临更多机遇 近10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走出去”。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已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多元化态势逐步形成。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可能仍处于中低速增长状态,发达国家对外投资仍然较为谨慎,这为我国企业抓紧机遇加快“走出去”提供了空间。

中长期看,一旦发达国家走出危机,则不但对外来投资需求下降,而且对外投资也开始恢复,那么可能就会收紧外资政策,我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也将面临更多竞争,目前的一些投资机会可能不复存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只有抢抓机遇,把握主动,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与分工。

促进我国企业进一步“走出去”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对 “走出去”企业的宏观指导和服务 统筹研究制订“走出去”的总体战略、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加强对重大问题和重大项目的协调。完善对外投资产业导向和国别指导政策,围绕重点国家、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开展对外投资,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开展国际化经营。实现政策促进、服务保障和风险控制的系统化和制度化,提高指导企业“走出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营造良好的对外投资环境,协调处理好我国和东道国政府、主要组织等关系,与主要国家谈判完成或补充完善双边投资协定,建立双边投资保护机制。引导企业加强对外投资、承包工程的协调合作,发挥行业协会和境外中资企业商会的作用,避免无序竞争和恶意竞争。

改革“走出去”管理体制 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的主体地位,改革涉外投资审批体制,在投资审批、外汇管理、金融服务、货物进出口、人员出入境等方面,放宽对外投资的各种限制,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核准范围和环节,加强动态监测和事后监管。落实“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允许企业和个人发挥自身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允许自担风险到各国各地区自由承揽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允许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加快形成有利于企业对外投资的法制环境和管理机制,引导企业在境外依法合规经营,注重环境资源保护,加强对外投资环境影响与风险评估,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

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扶持一批规模实力较强、有对外投资经验、跨国经营需求强烈、在境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我国本土企业,率先培育发展为跨国公司。引导我国跨国公司制定和实施技术、品牌、资本、市场、人才等国际化战略,优化整合各类资源,有序进行全球化布局,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强我国跨国公司的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跨国公司建立健全与国际化经营相适应、符合国际惯例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部决策管理机制。着眼全球视野,积极做好跨国公司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加强我国跨国公司与国外相关企业的合作,形成以跨国公司为龙头的全球经营网络,发挥跨国公司对国内企业的带动作用。

建立和完善“走出去”风险防控机制 在政府层面,要按照市场导向和自主决策原则,切实加强对对外投资的宏观指导,建立健全境外经营风险评估体系、风险防范机制和境外风险应急体系,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在社会层面,要努力培育中国本土的风险评估机构。商业活动的政治风险评估在发达国家有比较成熟的体系,美国大量的咨询公司、智库以及主流媒体都不断提供相关的评估服务,其方式值得我国借鉴。在企业层面,要认真地研判海外投资环境,尤其是要熟悉当地的法律,同时要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避免因文化冲突导致海外投资合作的失败,认真做到有效防范和充分化解投资风险,达到获取最大利益的目标。

猜你喜欢
美欧跨国公司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本期导读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欧盟发布贸易统计,中欧贸易增长迅速,逼近美欧贸易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美欧新能源模式之争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文化的地位
Transnational com panies encouraged to set up R&D centers in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