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
昨游江上,见修竹①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飏而出,心窃乐之。
次日过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相射故也。静坐许久,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大江,风帆渔艇,又有苇洲。有耕犁,有馌妇②,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小李将军③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学者诚能八面玲珑④,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作者简介】
郑板桥(1693—1765)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著有《板桥全集》。
[注解]①修竹:茂密修长的竹子。②馌妇:送饭的妇女。馌读yè。③小李将军:据记载,唐高宗时,宗室画家李思训,受封为右武卫将军,人称“大李将军”,他儿子李昭道曾任扬州大都督府参军,人称“小李将军”。④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参考译文】
昨日游于江上,看见茂密修长的竹子数千株,竹林间建有茅屋,隐隐有棋声和茶香从中飘扬而出,心底为之暗暗高兴。
第二天路过前往拜访那户人家,看见琴、书、茶几、坐席等一应用具都是一尘不染,泛发出一片豆绿的色彩,大约是竹子的翠绿光芒映射到其上的缘故。静静地坐了许久,从竹叶的缝隙中向外面望去,看见了青翠的山和宽阔的大江,江上飘荡着帆船和鱼艇,又有芦苇洲,耕作着的人和前来送饭的妇女,还有两个在沙滩上嬉戏的小孩儿,狗则谨慎地立在岸旁,就像一个守护着的卫士。这简直就是小李将军的画中之意,悬挂在竹枝和竹叶间。从外面望里面,是一种感受;从里面望向外面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我认为,做学问的人的确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看待事物,千秋万代的作文章的方法不外乎也是这样,哪里只是画呢?
【读文悟道】
东坡居士“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道尽了看山的感受。作为书画大师的郑板桥以游江观景的经历,为苏轼的诗作了最好的注脚。
舟行江上,眼见竹林掩映茅舍,似有棋声飘出,茶烟袅袅;进入茅舍,倍感茅屋之雅静,反射着青竹的色泽,盈满书香琴韵;竹子缝隙窥景,更是丹青天成:青山夹岸,江上舟艇穿梭,苇洲星罗棋布,更有劳作男子、饷田妇人、嬉戏孩童……郑板桥用画家的眼睛去观景取景,寥寥数语便描绘出三幅画卷;更可贵的是用哲人的头脑去思考,由观景阐发出了作画、作文、为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