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思梦++++刘伟++++谢学宇
摘 要: 《洛丽塔》是著名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主要记叙了少女洛丽塔与继父亨伯特之间的不伦之恋。文章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通过叙述亨伯特等人物的悲剧命运展开分析。小说中频繁出现“路”这一意象,构成了全文绝望的感情基调,隐喻了悲剧性的主题意义。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洛丽塔》 路 命运
一、引言
《洛丽塔》是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的经典之作,纳博科夫后因此书一举成名。凭借特殊的故事情节及所反映的精神内容,《洛丽塔》描绘了亨伯特与洛丽塔之间的一段畸形恋爱。亨伯特对洛丽塔近乎疯狂的迷恋,使他一再打破道德底线,最终入狱成囚。《洛丽塔》成为截至目前仍具争议的一部作品,一些学者认为《洛丽塔》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开辟了现代文学两性伦理的新视角,为美国文学家的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本文从“路”这一意象入手,发掘《洛丽塔》的内在价值。
二、洛丽塔的毁灭之路
洛丽塔曾对亨伯特说“他(奎尔蒂)伤了我的心,而你干脆毁了我的一生”,大部分人都认为洛丽塔的悲剧是由先后出现在她生命里的两个男人,奎尔蒂和亨伯特造成的,其实不然。这两个人起到的是推动作用,真正的原因应归于不良的社会风气及失败的学校教育。首先,当时正值二战后的美国高速发展时期,商业广告与营销手段的泛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年轻一代的习惯和风尚。洛丽塔作为这一群体中的一员,必然是逃脱不掉的。“她爱看电影,不厌其烦;爱听哼哼唧唧的流行音乐;吞食五花八门的糖果、冰激凌和各式饮料;贪婪地阅读少年杂志和报纸的笑话、漫画和明星照片;永远不会怀疑广告的真假,循着它们的指点追踪各式美味佳肴、游乐场所、展览会或演出”。洛丽塔在这种文化熏染下,追逐物质享受,崇尚及时行乐,同时受开放的意识影响,道德观在她心中并不重要。在遇到亨伯特之前,洛丽塔就已经轻率地尝试了很多“游戏”。所以,当时的物质消费观奠定了洛丽塔的悲剧之路。其次,失败的教育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夏洛特作为洛丽塔的母亲,为了创造可以和亨伯特独处的机会,其轻易相信夏令营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使得洛丽塔有机会进行数不清的娱乐活动。教育体制的缺失,纵容了她不检点行为的存在,使其观念愈发偏离,道德意识刚刚萌芽就开始走向错误的方向,直至不可挽回,从此走上了一条毁灭的道路。洛丽塔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包含太多无奈。
三、亨伯特的流亡之路
亨伯特童年时有过一段美妙的爱恋,然而,后来初恋安娜贝尔患病去世,使得这段感情死在了时光里。此后,亨伯特一直对小女孩有着某种特殊的感情,正是他恋童癖的根源所在,至此,一条流亡之路在他脚下蔓延开来。直到他遇到洛丽塔的那一刻,长久以来对少女的渴望与憧憬终于得到了释放。从外表看,亨伯特是一位颇具绅士风度的学者,而实际上,他是一个有着严重恋童癖的病态人格的人,这一切就是他悲剧命运的根源。他对洛丽塔几乎偏执的爱,使他做出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举动,为了接近洛丽塔,违心娶了夏洛特后又密谋杀掉了夏洛特,最后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杀掉奎尔蒂为洛丽塔报仇。当他做出这一系列疯狂举动时,就注定他再也无法从这条流亡之路回头。这不仅是一条流亡之路,对于亨伯特来说,更像是一条与时间赛跑的道路。与洛丽塔相处的时间,让亨伯特仿佛回到童年时候与初恋安娜贝尔相处的美好时光,这一切都是他苦苦追寻的。亨伯特想要与时间为敌,独占洛丽塔的年少时期,就注定了失败,为其悲剧性的命运增强了必然性。他这样形容第一次看见洛丽塔时的感觉“我发现要恰如其分地表现一刹那的那种战栗、那种懂了感情的碰触,真的很困难”。他甚至用日记记录下对洛丽塔点点滴滴的爱慕。洛丽塔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深深地牵动着亨伯特的心,亨伯特深深地爱着她,最后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杀死奎尔蒂为洛丽塔报仇。虽然对洛丽塔爱得很痴迷,但是亨伯特很清楚对12岁少女的恋情是违背道德准则的,虽是身为人父,却心怀不轨。由于残存的道德,亨伯特的内心时时刻刻都在备受煎熬。他在日记中写道,“……在小伙子式优雅的微笑后面,潜藏着一个污水沟腐臭的魔鬼”,可见他意识到自己犹如魔鬼一般将魔爪伸向了一个小萝莉。尽管他看上去是一个十足的男子汉,实际上却胆小如鼠。他浪漫的灵魂一想到碰上什么棘手的不道德不愉快的事,就开始病态发抖。当洛丽塔主动引诱他,坐到他的腿上时,他为自己骄傲,认为没有伤害一个未成年者就偷去一场甜蜜。“尽管我有贪得无厌,燃烧的情欲,我还是以最坚强的力量将其压抑,力图保护住那个12岁少女的纯洁”[1]。这些都表明了亨伯特在流亡道路上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对洛丽塔的迷恋和对道德的遵守,两种力量在他的内心撕扯着、拼杀着。亨伯特的流亡之路是悲哀的,但又有太多戏谑的色彩。
四、结语
纳博科夫通过描写不同人脚下的悲剧之路,给读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现实的丑陋及人性的罪恶。不管是洛丽塔脚下的毁灭之路,还是亨伯特脚下的流亡之路,都是由社会大背景及人物自身共同造成的。这些因素,无一不值得我们深刻思考。
参考文献:
[1]蔡莉莉.迷失在时间和欲望中的永恒悲剧[J].外国文学研究,2006,(2).
[2]程鹂.畸形之恋的叹息——试析《洛丽塔》主要人物的命运悲剧[J].黄山学院学报,2006,(04).
[3]茅丽莎.《洛丽塔》——文学史上的“潘多拉盒子”[J].船山学刊,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