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妈”包山教女儿识桃花,是让教育接地气的美丽探索
重庆沙坝区的“甜妈”甘霖最近成了网络红人,她的爆红源于一个疯狂的举动:女儿写作文《桃花》,不知道桃花长啥样,什么味道,“女儿对大自然太陌生了。”于是她索性包下了一座山,“我想让她在这里近距离认识自然,了解自然。”
不少网友着实被“甜妈”土豪般的大气雷倒了。“难道孩子说没见过火星,还得包下火星吗?”但也有许多家长对“甜妈”的遭遇感同身受:南京一位初中老师布置了一份课外作业,让孩子第二天上学带一只鼠妇,结果不光是孩子,家长也是一头雾水,很少有人知道它其实就是一种常见昆虫;扬州一媒体的小记者进行素质测试,很多人不知道花生是长在土里的……这样的结果确实令人尴尬。
据了解,在电子产品大行其道的今天,美国硅谷的IT精英们却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手机等产品,而是送他们去城市郊区的“零科技”学校,让孩子们使用纸和笔,在菜园里培育和观察植物生长等等。而在国内,有一些学校也开始重视这部分内容,自然课和部分拓展课均会涉及有关和自然亲近的教学,如上海的一些小学就专门为孩子们搭建“菜园”,供孩子们种植蔬菜,并让孩子们自己命名……这种贴近自然与生活的学校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甜妈”式家长的支持和赞赏。
媒体评点:为了女儿写作文,就包下20多亩地,投入是否太大?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与其纠结于此,我们更应该关注或反思的是,今天的孩子为什么连“桃花长啥样,香味是什么样的”都不知道?事实上,早有人指出,今天的中国教育,一不面向生活、二不面向自然。孩子们不仅整天埋头于题山书海中,就连一年一次的春游也往往被以“安全”为由剥夺。须知孩子成长的营养不仅仅来源于学校与书本,是时候直面“五谷不分”的现状、回应“天性教育”的呼唤了!(王垚烽,光明时评)
话题拓展:教育应以人为本;成长的养分;母爱;多元的教育方式……
(资料来源:《重庆晚报》、光明时评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