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莲
语文教师要担当起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要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作用,更要结合学生特点培植人生的正能量,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传递正能量呢?
一、要挖掘教材中的正能量
选入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精选了古今中外以及各个时代的经典文章,强调了工具性的同时还注重了人文性,饱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对学生思想和人格的感召力是非常大的,是给学生传递正能量的典范之作。作为语文教师,要吃透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积极向上的、崇尚真善美的东西,把乐观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念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传递给学生。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讲的是在1994年的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想起儿子曾说过的“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众人的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自己的儿子,儿子却叫父亲先救自己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危难之中父子之间的伟大亲情和父亲的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儿子先人后己的品质。这样的教材不是传递正能量的好材料吗?只要语文教师认真挖掘文章中的内涵,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从中懂得了亲情的重要性,懂得了只有在危难和绝望时刻坚定信念,顽强不屈,乐观向上,才能创造奇迹。久而久之,学生获得的正能量多了,当他们遇到困境时,还有那么多人会选择极端的处事方式吗,还有那么多人会轻易和生命说“再见”吗?其他诸如此类的例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胜枚举。
二、语文课堂要传递正能量
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主阵地”,也是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战场”,与教书育人是息息相关的。语文教师要有效地利用语文课堂这块宝贵的阵地给学生传递正能量。
每一节课,语文老师都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到自己的课堂上,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为郁郁寡欢、愁苦不快,遇到再不顺心的事也要学着微笑走进课堂。课堂上,语文老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赞赏,少批评。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所说:“当一个人得到赏识时,他的心里就有一种成就感,就会对未来充满信心。”因此,我们要积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要发挥语言优势,使语言形象生动、抑扬顿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语文老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挂钩,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分清好坏,从而给予他们正确的人生导航仪,给他们传递正能量。
三、让语文作业传递正能量
作业布置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后一环,可以说,老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布置作业,才算是一节完整的课。为了有更多机会更好地给学生传递正能量,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既要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搜集新闻,关注社会上的热点、难点问题,然后在班内举行“新闻调查报告会”,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予以正面引导,积极教育,从新闻调查中去寻找正能量,传递正能量。如2012年6月3日,在广州天河区圃怡东苑小区,3岁女童琪琪悬挂4楼阳台,一“黄衣男”徒手爬上3楼防盗窗,单手将女童托举了长达十几分钟,在女童获救后他默默离去。事情发生后,广州市全城总动员寻找无名英雄,发现这位“黄衣男”是来自湖北孝感的周冲。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托举哥”。语文老师根据学生搜集到的这个新闻,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然后给学生明确指出:“托举哥”周冲的举动虽平凡但又很伟大,他的这一举动属见义勇为,他的举动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他的品格是高尚的,他是一位百姓英雄,时代需要这样的平民英雄。“托举哥”托举了大爱,托举了向善的力量,社会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力量,这样的正能量。最后,老师还要让学生表明自己的决心:“假如我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怎样做?”老师布置这样的语文作业,不但让学生觉得有趣,还弘扬了正气,给学生传递了正能量。
责任编辑 黄日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