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命运嘛,休论公道。”
短短七个字,平静之中有着点无奈、清醒、看透,但在这通透达观之下,还能隐约读出对命运小小的挑衅——命运,我奈何不了你,你也奈何不了我。既然你不给予我公道,我也不打算奢求,就让我带着命运赐予的一切,疾病或者痛苦,与这个世界好好相处。我对命运全然接受,我对不幸统统宽容,并在最深的痛苦中,读懂造物主最深的慈悲。
说这话的,是个名叫程浩的小伙子。而他,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2013年8月21日中午,走完了他短暂的20岁的一生。程浩网名“伯爵在城堡”,知乎网站的著名ID。1993年出生后便没有下地走过路,医生曾断定他活不过五岁。二十年间,不知道收到过多少张病危通知单,病魔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写道:“我想说,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他的突然离去,引发了无数网友的自发悼念和对生命的反思。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是程浩生前文章的集合,书名贴切地说明了他是站在边缘去审视自己、人类、社会、情感。全书有六个部分,分别命名为:时间慨、知无涯、尺素书、切梦刀、在知乎、我的笔记,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一个博闻、识趣、思辨、睿智、幽默的程浩,读出那短暂消逝又丰饶敏锐、充满智慧的生命历程。
【智慧笔记·活着的意义】
在题为《地狱在身后》一文中,程浩写道,自己全身病痛,连呼吸都是奢侈。有朋友问他,一个人活着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忍受那么多痛苦?他作出了如下的回答:
亲人会死去,朋友会背叛,梦想会破灭,信仰会崩塌,将“活着”的希望寄予其中任何一个,都是靠不住的。然而,生命终究不是一粒尘埃,不可能在真空的世界里随意漂浮。它是一粒沙子,在汹涌的海浪中挣扎,在愤怒的烈火中灼烧。它无能为力,却不是无所作为。我们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带着迷茫和麻木,奋力向前。
但是,这种力量究竟是什么?
是的,我不甘心。这种感觉就像你问我为什么要写作一样。我会挽起袖子给你看,手臂上有长时间写作压出的、无法消散的瘀青。我未必能成为一个作家,未必能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但是我必须坚持写作这个行为,因为我不想让自己身上的伤痕变得毫无意义。看着这些瘀青,我就能想起曾经的日日夜夜,想起曾经的自己。若放弃写作,则是对之前付出的一切表示否定。
也许,人们的坚持,往往不是因为相信未来,而是他们不想背叛过去。
梦想如此,活着亦是如此。
【微评论】生于人世间,每个人如负重行走的蜗牛,道路既阻且长,却仍不放弃。也许终其一生,难以抵达理想之地,但在踽踽前行的途中,也留下了虽微妙却不能磨灭的痕迹。这,也许就是活着的意义。
【适用话题】坚持;忍耐;不屈;生命留痕……
【智慧笔记·相爱的方式】
在《我要苹果,不要香蕉》一文中,程浩写了陪妈妈看韩剧。其实程浩自己并不爱看韩剧,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对妈妈的陪伴。只要妈妈高兴了,他不在乎自己看的是韩剧、美剧还是京剧。
这件事情,让我开始反思一个问题: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我爱我的父母,我以后一定好好孝顺他们”,“我爱我的妻子,我将来一定让她幸福”,或者是“我爱我的孩子,他将来就会明白我的苦心”。这不是我们对他们的爱,而是我们想象中的爱。这种想象中的爱,让我们以为自己很爱对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对方。可是结果呢?对方却一点都没有感受到,反而对你满是抱怨。换句话说,你的爱其实放了空枪。
这就好像有人说她想要一颗苹果,而你却送给她一车香蕉。她虽然收下香蕉,但是每天闷闷不乐。你质问她:“为什么我给了你一车香蕉,你还不高兴?”她说:“我想要的是一颗苹果,而你却只给了我一车香蕉。”
有时候,我们必须要明白,你付出的爱,究竟想要收获怎样的效果?是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爱,还是让你感受到自己在爱对方?是付出爱的行为重要,还是付出爱的方式重要?
也许在你眼里,香蕉比苹果更美味。但是你的想法无关紧要。因为无论是香蕉还是苹果,最后吃的人都不是你。
【微评论】相爱重要,付出爱的方式更重要,要让爱的付出自然、恰当,并能被对方感知。就好像只有调整到恰当的频率,才能捕捉到清晰的信号。只有考虑对方的感受,才能让我们为爱所作的一切不会落空。
【适用话题】换位思考;沟通;推己及人;爱的方式……
【智慧笔记·独特的人生】
《绝路上的桥》讲述了程浩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时,他住在乡下,周围有别的小孩子经常一起玩儿,因为身体原因,程浩无法参与他们的活动。一天下午,小孩子们去偷瓜,被主人发现,小孩子们躲到程浩家里,要他帮忙遮掩,并许诺以偷来的西瓜作为回报。程浩答应了,等瓜的主人追来时,程浩撒谎骗过了他。确定安全后,小孩子们转身离开,并没有给程浩分享西瓜。从那以后,程浩对“跟别人一起玩儿”这种事儿,没有多大期待,也没有多大兴趣了。他开始学会一个人玩耍、一个人游戏、一个人看书,渐渐成为一个“独特”的人。
我相信,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真正特立独行的人,会将“特立独行”当作自己的本意。而刻意追求“特立独行”的人,最后都不免沦为一个哗众取宠的俗众。只因,“特立独行”不是一种行为,不是一种气质,不是一种追求,更不是一项能够供人思前想后的选择。它是一种反抗,是一种受到强大压迫之后,内心深处产生的反抗意识。这种压迫通常来自于两个方面——即环境与精神。前者如王小波,后者如黄家驹。
两种不同的压迫却使他们成为同一种人——一个奋起反抗的人,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一个敢于挑战禁忌的人,一个敢于和世界为敌的人。他们对旁人的眼光视而不见,对世俗的评价充耳不闻,对浮华的虚名轻蔑一笑,对无耻的陷害冷静回击。他们并非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仇恨。恰恰相反,他们是太爱这个世界,他们希望这个世界跟自己一样真诚而善良。
越是与世界为敌的人,越是渴望世界對他的认同。
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上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世界很公平,你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你想体会“特立独行”的潇洒,首先就要失去平凡纯朴的欢愉。
【微评论】“特立独行”,就像是绝路上的桥。眼看已到绝境,只有这悬于一线的桥,尚可渡过。有时候,外人看来的独标孤高,也可能是内心希图得到世界更真诚更深广的认同。每个人都是平凡的,每个人亦都是独特的。按照自己的本心,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真诚表达喜好、努力追求梦想,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争取尊重,过好自己平凡且独特的人生。
【适用话题】特立独行;认同感;平凡与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