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友+++马艳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油公司结合中国油气特点,不断制定和完善了相应的标准、规范和细则,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2000年之后,油公司加大“走出去”海外发展的步伐,在较短的时间内,以参股、联合作业、独立作业等形式,获取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基本完成了中国油公司在海外的能源战略布局。海外油气资源项目在储量计算、圈闭评价、井位设计等工作的规范和流程与国内差别很大。中国油公司缺少与海外业务相适应的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以至于在与BP、RSB、TOTAL、EVL等国际石油公司合作的过程中,对关键节点的设计不明确,质量控制难以把握。此外,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在质量审查、发票开具、经费到账等环节与国内的要求相差很大,课题管理、合同管理、商务管理等各个环节需要紧密衔接,对运行动态等细节的信息做到精细管理。因此,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业务的规范、标准、流程,识别相关的里程碑节点,加强支撑课题动态监测和质量控制,推动海外项目的支撑与国际公司的交流处于同一平台和框架内进行,实现与国际接轨,是一个亟需深入思索的全新课题。
一、“里程碑”节点识别
收集BP、TOTAL、ENI、PETROBRAS等国际公司勘探开发上游业务相关的规范,结合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行业规范和标准,综合各个环节的特点,陆续编制海外油气勘探部署研究、海外探井井位部署、海外开发井位设计、海外开发方案设计等技术规范和流程。针对海外勘探开发深海领域发展趋势及发展热点,研究和总结了深海勘探开发技术流程及关键节点,对海外支撑课题过程控制的“里程碑”关键节点进行系统识别,为制定支撑课题研究动态监测和质量控制等管理措施奠定基础。
二、“一图一表一册”动态监控
编制课题进度甘特图、课题运行动态表,建立课题资料文件册,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 “一图一表一册”, 对技术支持课题研究动态监测, 抓好课题里程碑关键节点的运行动态,强化课题全过程管理,提升管理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课题按时完成率。
1.课题进度甘特图。根据课题工作进度,从技术研究角度,制作进度甘特图,随时掌握研究内容、工作进度等运行动态,督促课题组严格按照课题设计的进度开展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根据支撑课题的类别,对“里程碑”关键节点,及时组织相应的审查和质量把关。
2.课题运行动态表。根据“里程碑”关键节点,从课题管理角度,设计课题研究运行动态表,课题研究关键节点、三级审查、甲方审查、发票开具、经费到账等信息实时更新与共享,实现课题管理与商务无缝链接,提高工作效率。
3.课题资料文件册。按照支撑的海外项目,对课题对接、立项、中检、验收、会议交流等重点资料,分年度、分门别类整理成文件册,集中管理,便于查询和跟踪。
三、“两会一访三把关”质量控制
1.海外生产例会、大项目例会。针对海外非作业者项目“矩阵式”支撑专业面广、跨部门跨专业合作多的特点,定期召开由主管领导、课题管理部门、课题科研部门、课题负责人参加的生产例会、大项目协调例会,形成海外生产例会、大项目例会的沟通协调机制,听取课题研究进展,控制重点课题的关键节点,听取各专业板块的工作进展和阶段性成果,进行质量把关,协调解决支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安排部署阶段性支撑工作。加强多专业、跨部门联合支撑的技术衔接,提高课题整体研究质量。
2.客户回访。从合同任务完成情况、成果质量及应用效果、服务意识等方面,设计客户满意度调查表,深入开展质量回访和客户满意度调查,了解甲方对各研究部门项目支撑水平和能力的意见及建议,形成客户回访报告,及时督促相关部门制定整改措施,把握甲方需求,提高服务意识和支撑水平。
3.三级质量把关。对研究成果按照分级分类的课题管理流程,严格执行各级质量把关,密切关注各个课题的里程碑,及时组织相关专家做好关键节点的质量把关,把问题解决在“关内”。三级质量控制中,项目组自评(第一级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对照项目合同,检查是否按照设计要求完成相关任务,对报告、基础图件、相关资料和多媒体汇报材料等进行全面自查;科研部门审查(第二级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合同任务完成情况、研究思路、技术路线是否正确,回报多媒体材料结构编排是否合理等进行把关;学术委员会审查(第三级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合同任务完成情况、成果质量总结提升情况、汇报材料结构编排等方面。
四、应用效果
通过“里程碑”节点识别、“一图一表一册”动态监控、“两会一访三把关”质量控制等多种手段,进一步优化了海外技术支撑横向课题管理流程,严格关键节点质量控制,提高了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1.工作效率大幅提高。科技网上传资料的及时率普遍提高,2013年较2012年提高1.5个百分点(图1);课题成果按时完成率100%,杜绝了拖沓延误现象,结题验收由以往“甲方催我要成果”变成“我催甲方来验收”。
2.支撑质量明显提升。横向课题“里程碑”节点控制促进了科研与现场一线的结合,增强了技术支撑的支撑成果的时效性,大大提升了支撑质量,获得了甲方的好评。2013年收到玻利维亚等5个海外项目公司的感谢信。2013年质量满意度90分以上的占80%(图2),回访结果较2012年提高5.3个百分点。
3.国际融合度显著增强。按照编制的海外探井井位部署、海外开发井位设计、海外开发方案设计等技术规范和流程开展技术支撑,搭建了统一的技术交流平台,加强了中国油公司与国际油公司的融合。安哥拉项目2013年5个区块提交13口井位建议,全部被BP、ENI、TOTAL等作业者采纳,提出2013年和2014年的勘探部署建议,主要建议被采纳,对15/06区块作业者ENI公司的钻探目标提出否决建议,得到BP等其他合作伙伴的一致同意。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