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光
在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上榜企业数量连续11年增加,首次达到100家,缩小了与美国企业的数量差距。尽管上榜数量连年增加,但中国企业仍需在资源整合、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品牌影响力、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国际化能力等方面加以提高,力争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企业。
尽管今年《财富》世界500强的入围门槛再次提高,但仍然挡不住中国企业释放耀眼的光芒,中国上榜企业数量连续11年增加,首次达到100家,不仅进一步稳固了自身第二集团的地位,同时缩小了与美国企业的数量差距。
在今年的榜单中,中国企业呈现出爆发之势,数量和排名加速明显。与其他国家数量减少相比,中国有7家企业首次上榜,在排位上,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实现了位次上移,天津市物资集团一口气上升了158位,而且在排名上升最快的20家企业中,中国企业占到了16席。
《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一向被认为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权威榜单,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深刻影响。在这个榜单上,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实现赶超,先超欧洲,后超日本,现在直逼美国,早先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级企业的成长速度和发展规模,能够反映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全球市场的竞争格局的变化。中国企业上榜数量的不断增加,正是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重要的体现。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依托下,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这个榜单上,中国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排名越来越高,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兴奋之余会发现尚有些不足之处需要弥补。首先,大而不强的问题有待解决。由于排名的主要依据是企业的营业收入,所以能想得到的、“中”字开头的大企业基本都入榜了,以至于有人会认为,中国入榜的企业都是“国家队”。这类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大而不强。虽然这种局面在近年来已经有所改观,但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比如,中石化虽然营业收入超过了埃克森美孚,但89亿美元的利润却远低于埃克森美孚325.8亿美元的利润。数据显示,在上榜企业中,美国企业的平均利润额达到62.4亿美元,是中国企业的近2倍,而中国企业的员工人数是美国企业的1.5倍,可见在企业利润、人均利润这些体现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数据上,中国企业还需要加强。
其次,企业结构有待完善。一方面,中国上榜企业仍主要分布在金融、资源、钢铁、汽车、化工等领域,来自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较少;另一方面,与国有企业大步向前相比,民营企业所占的比例不足。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多集中于基础能源和传统制造业,而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等领域的企业数量要少于发达国家。因此,中国企业在成长性、竞争性和对未来国际市场的控制性等方面,仍欠缺火候,需要通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运行质量和加强科研水平等途径加以改变。
最后,全球整合能力有待提高。尽管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出去”成为跨国公司,但是离成为全球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全球公司的基本标准是拥有全球战略、全球管治和全球责任,并且跨国指数超过50%。从这个角度看,符合条件的中国企业尚属凤毛麟角,更多的中国企业仍旧依靠在中国市场的资源参与全球竞争。长期看,如果无法打造全球价值链,在全球吸纳资源、整合资源,中国企业持续做大做强将面临困难。
尽管中国企业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中国上榜企业数量连续“十一增”已经非常了不起。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肯定将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榜上有名。虽然进入榜单不是追求的主要目的,但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分工,提升产业话语权和主导权,将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