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的拜少的为师

2014-08-26 01:15
当代工人 2014年13期
关键词:沈阳时代家长

年轻称王

Becoming Authority When Young

后喻时代是指在高科技条件下,晚辈掌握了一定新知识新技能,给先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时代。文化反哺是后喻时代的最基本特征。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个时代。“如果说过去若干长者,凭着在特定文化系统中日积月累的经验,比青年们知道得多些,那今天不再如此。”米德如是总结。

在后喻时代,年轻人通过网络或其他手段,会比长辈更早、更多地获得信息。当他们对事物的感知与长辈所授知识发生冲突时,就会大胆地对长辈的教育进行评价或批判。现在,年轻人在网络技术、信息获取能力等方面都已超过父母。当下家庭已出现后喻征兆,即孩子开始在信息技术、文化消费和娱乐方式等方面影响父母,出现了“孩子教父母”的现象。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56.5%的人表示后喻现象比较常见或很常见,认为不常见的有25.1%。对“当遇到重大问题,你最愿意向谁求助”这一问题,63.3%的人首选同龄人,其次才是父母,26.6%的人选择自己解决。

长者准备

The Elder Should Prepare

沈阳某事业单位部门负责人宋先生最近挺烦,儿子忙高考,无暇帮他清理笔记本里的电脑病毒,也不能帮他下载软件、拷贝游戏。宋先生讲,尽管电脑进家已近15年,但自己还是电脑盲,最初不会开机,现在不会维护。他说自己虽然也与时俱进,可还是离不开儿子这个小拐棍儿。

现在,家长请教孩子的现象越来越多,这就是社会学所说的后喻。

在沈阳某机关工作的余女士经常遭遇这样的小尴尬。比如那天,她在家赶写材料,但WORD文档感染了病毒,不能用了,只好向正在上补课班的儿子求助。在儿子电话遥控下,余女士一通鼓捣,电脑恢复常态。余女士说,面对流行文化、新鲜资讯,自己懂的确实没孩子多,家长权威受到挑战。过去,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现在,很多方面都反过来了。

后喻时代,老师受到的冲击最大。在沈阳一所普通中学当班主任的何俊说,学生们借助互联网,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还多,老师的信息量和信息提前量少,与学生获得信息的先进手段和信息超前构成了矛盾,他们在数字技术、流行文化、时尚休闲等方面具备了优势,拥有了超越前辈的话语权后,虽然也会接受老师教导,但也在许多方面对老师知识反哺。

在央视“百家讲坛”出名的纪连海曾披露,有时他讲着讲着课,就有学生站起来,“老师,你讲得不对……”弄得老纪常常呆立在台上。

何俊讲道,一次,她和学生闲聊,有学生说想在网上当“闲客”。何老师不知道这个概念的含义,上网一搜才弄明白。何老师说,知识更新、创新的速度太快,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一天不学习,就不敢上课堂啊!

后喻时代,年长者的经验不可避免地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却激发了年轻一代前所未有的活力。一家销售公司新上了一套运营软件,老总要求大家在一个月内熟练应用。由于软件程序复杂,很多中年人犯难。单位里新来的大学生小灵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大家私下里都请她当小老师。面对这些职场新生力量表现出来的能力和优势,一些职场中年人感慨良多。

在一个随机小调查中,对“后喻”这个概念,被问到的40人中,有39人没听说过。笔者讲解了一番后,他们都表示经历过或正在经历。

沈阳南昌中学初二学生小年说,我在教家长的过程中有一种成就感,我挺喜欢这种感觉,这激发了我的求知欲,也让我看到了自身价值。

中学生家长kabuji在论坛中发帖说,不知别的家长怎么样,至少孩子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孩子是用好奇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的,网络技术又给他们添了翅膀;我自以为成熟了,却总被孩子问倒。后来,当我遇到搞不懂的问题时,就跟孩子交流,让他想办法给我答案。孩子的思维是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他们在验证一个道理,永远不要对世界失去好奇心。

中年人老刘在沈阳某合资公司任高管,他在网上偶遇几位业界年轻精英后感慨:“现在年轻人对新事物的学习和吸收能力,比我们这些前辈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他们的敏锐让我吃惊。这不仅仅是年龄差距。年轻的他们能够面对一日千里的知识更新、技术进步处变不惊,能够面对生活的挑战,勇敢地承受。有时我会疑惑,步入中年,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重新面对生活?该怎样化自己微弱的生命之音于新生代的成长洪流中?

猜你喜欢
沈阳时代家长
最小和最大
家长错了
Women in Dilemma—Analysis of Janie’s frustrations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