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怀疑用户涉嫌“经销商”而单方面删除订单的事件在京东时有发生,令不少消费者感到愤懑和困惑。日前,又有消费者向本刊报料称,7月18日在京东成功下单抢购努比亚Z7手机后订单被取消。
据东莞的池先生反馈,京东于7月18日推出抢购活动,原价1999元的努比亚Z7手机搭配一张电信卡只需1549元。因为原本就有购入Z7的打算,于是参与了抢购,而且成功下了订单。第二天,正当池先生等着收货时却意外发现订单已被取消,取消时间是在其下单的一个多小时后。池先生向京东客服了解情况,客服给出的解释是系统自动判断并取消了一些经销商的不良订单。池先生反驳称自己只订购了一部手机,不是经销商。随后,客服又改口称因为套餐错误,无法生成。如今,原本的套餐已下架,现在购买努比亚Z7手机需1999元。池先生与客服反复交涉,得到的回复依然是订单已取消,无法恢复,只能补偿30元京券。池先生表示不接受,他说:“京东是明码标价,自己出现的错误让消费者来买单实属不该,而且单方面取消我的订单,就属于违规。”
据了解,在这次抢购中,被取消订单的还有深圳的李女士。她告诉记者,订单是其老公帮忙下的,努比亚Z7手机搭配电信卡只需1549元,而且套餐资费对消费者很有吸引力,当时下单成功后满心欢喜。然而,一个多小时后,当她再次查看订单时,却发现订单已被取消,而且取消原因写着“主动取消订单”。对此,李女士很疑惑,自己并未进行任何操作,于是联系京东客服咨询。客服称这是系统自动拦截,可能是大量下单或下单的IP地址与注册地址不符。李女士随即提出反驳并要求履行订单。几经交涉,客服给出的处理结果是无法履行订单,只能补偿30元的优惠券。对此,李女士表示很失望:“这么大的电商,做出这种有损顾客利益的事情,实在让人难以理解。京东单方取消合同,还写着主动取消订单,把责任推给消费者。而且处理问题很霸道,再怎么沟通也没用,就是不恢复订单,只能补偿点优惠券。”
在此案例中,京东通过在网站的特定网络交易平台发布抢购手机信息的商业行为,一般在法律上应视为合同中的要约,消费者下单后,京东和消费者之间的商品买卖合同即成立并生效。网络交易中心为交易双方提供了交易平台,在以上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协商直至订立并履行合同,每项内容协商完毕后,双方点击“确认”做最后的确认,这与传统交易中的要约与承诺即合同的成立并无异同。
关于电商在履行合同中以本案例中的“买卖合同”为例,电商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的情形主要包括不交付或迟延交付标的物或单据;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订单规定等,对于出卖方的违约行为,买受方可以要求出卖方实际履行合同义务,交付替代物或对标的物进行修理、补救,并承担支付违约金等法律责任;也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出卖方对不履行或者迟延合同进行赔偿。但现实中电商的交易诚信频频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消费者的质疑,一般来说,在排除经济欺诈的前提下,电子商务合同只有履行完毕,才能满足买方的生产生活需要和出卖方的利润需求。所以只有在情势发生特殊变化具备法定解除条件时,法律才允许出卖方解除合同。本案例中京东强辩取消订单理由并单方解除合同的行为是违反交易诚实信用原则的违约行为。
由于网络经济具有较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网购后期维权难度大,加强前期预防非常关键,消费者自身应该加强网络安全和法律意识,在网购过程中及时保存证据,包括交易过程中对每个环节特别是最后商品确认成交阶段的信息记录,在必要时可以申请公证机关对重要证据进行保全,为将来维权诉讼做好证据保护是致胜的关键。另外,还应学会考察并辨别卖家身份交易记录,做好防范,选择能提供正规发票的商家。相关部门加强对电商的监管,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对于交易纠纷的事前防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