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波
在兖矿业绩不佳和市场低迷的双重压力下,张新文危局赴任,一年时间过去了,这个从来没有企业管理经验的新掌门,对这家千亿级企业进行了怎样的深度手术?
看到有人进来,张新文从沙发上站了起来,他身高超过一米八,健壮,国字脸上架着一副方框眼镜。7月3日,我们在北京首府饭店206房间见面,这里是兖矿集团驻北京办事处。张新文乘头一班高铁从山东抵达北京,参加下午两点半由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史玉波主持的会议。上午则在首府饭店小憩半日,其间见缝插针接受了《能源》杂志的采访。
这是张新文去年7月赴任兖矿后首次接受媒体独家访问。2013年7月15日,张新文正式成为兖矿集团的董事长。自此,这家营业收入过千亿,煤炭行业曾经的明星企业,在陷入低谷的转型和改革时段,迎来了一位来自煤炭系统之外的管理人。
彼时兖矿集团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去年上半年,兖矿集团亏损12亿元,创下历史记录,行业排名亦一路下挫。而相比之下,上世纪九十年代,兖矿风光一时无两,长期占据国内煤企头把交椅,巅峰期利润可占全行业利润泰半。
张新文在此刻赴任兖矿,坦言对其是“一个挑战。”此前张新文历任山东济阳县县长、县委书记,高新技术开发区主任等职,所在之处颇有实干好评。但其亦有短板,除在求学期间进修过企业管理外,张新文并无其他企业管理经验。
但在张新文看来,兖矿问题并不复杂。“兖矿所有问题,都是大企业病的问题。我们不需要另辟蹊径,我们只要把别人成功经验照搬过来,结合兖矿实际推进下去就行了。”张新文说,“兖矿的发展就到目前为止,最重要是执行,就是怎么能把这一件事儿,扎扎实实推进下去。”
兖矿集团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逐渐步入巅峰,在上世纪末的煤市低谷独占辉煌。此后又历经煤炭黄金十年,发展一直顺风顺水。机构臃肿、人员超编、层级不清等弊病亦掩盖在表面的业绩增长之中。
“兖矿就像一个健康的人,从来感冒都没有得过,它的抗病菌能力是非常差的。所以同样一点很小的改革,在别的企业可能是很正常,但在兖矿可能就是要引起症状。所以我们这个操作上必须要非常小心。”张新文说。
第一轮改革首先指向精简机构、压缩决策层级、下放经营权力,并重新审视投资项目,停止效益不佳项目,集中资金投向战略项目(煤制油)或短平快项目。此外,兖矿集团要求下属各企业止血增效,排出扭亏时间表。
困则求变。煤市寒冬为兖矿改革提供了难得的天时。近几年,兖矿内部亦积聚起一股改革图变的向心力,此为人和。张新文空降兖矿,亦借势而为,在此时段加速推进自己的改革计划。兖矿改革一年来,在精简机构,减员增效上推进顺利,总部原先机构臃肿,人数达1200人,超过神华总部人数一倍。如今已减至206人。这一在张新文看来最头疼的问题,迄今已近解决。
目前兖矿的第一轮改革已接近尾声。但兖矿最终如何转型,这一更大的命题尚没有答案。作为煤炭企业,传统转型路径如煤电、煤化工均行之不易。而困守煤炭采掘,随资源耗尽,企业亦将由盛而衰。未来往何处去?兖矿内部正进行探讨,愿景尚未明朗。
危局赴任
《能源》:您是什么时候知道自己要去兖矿的?
张新文:到兖矿任职比较突然。因为干部任命有考察程序,在7月15日前大约十几天进入到这个程序,我大概了解我要到国有企业去了。但确切知道是在7月15日当天,领导找到谈话,我才知道我是要去兖矿集团。
《能源》:您去兖矿,向山东省委保证要完成三项任务,资金链不断、扭亏为盈和完成15亿元盈利目标。如何做到的?
张新文:这个说法不准确。7月15日干部大会上,张超超省长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是要保持稳定,省长担心企业经营状态不佳,会在稳定上出问题。第二才是资金链不断,当时担心出现问题,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到股市,省长要求上市公司不能有大的负面影响。第三才是扭亏为盈。前两个必须做到,第三个是要求我们争取做到。
《能源》:资金链不断怎么做到的?
张新文:兖矿问题很重要是因为澳大利亚业务的亏损,澳大利亚亏损大部分是汇率损失,并不是真正的经营性损失。总体来说,兖矿基础还不错,而且前任管理人,执行了十大清理,提升政策,也是非常好的一些措施,我们也是狠抓落实。
从去年7月份开始,我们陆续采取一些措施。所有重点项目全部审查,评估一遍,至少是停建了13个项目,这些项目我们感觉建好了也亏损,或市场风险难以控制。同时把有限资金放到短平快项目上,对项目管理、审计、资金招投标流程都进行了改造,见效还比较快。比如说兖矿煤质很高,但洗选比率低。我们投资3.5亿,新建7个洗煤厂,今年6月份全部建成。现在兖矿洗选煤比例已经到了百分百。这一个项目,3.5亿元投资,一年增效7亿多元。这是一个典型。所谓短平快,就是要一年之内决策,一年之内实施完,一年之内见效。
除了清理非在册用工外,我们还清理了四千多家中介公司。这些中介公司都没有必要存在,它们都摊薄了兖矿的利润。
此外我们还规范了内部市场。兖矿除了煤矿外,还有煤机制造等产业,可以内部形成供需关系。此前内部规定,只要兖矿自己的东西不超过外面价格15%,我们就用自己的。现在不能一步到位,我们加强了要求,要求内部价格不得超过别家5%。
体制改革
《能源》:兖矿总部臃肿的弊病怎么解决?
张新文:我们改革分了几步,将中介公司、代理清了以后,我们开始大部制改革。兖矿总部机关有1200多人,管理岗位是800多人,然后是处级单位,正部级单位,撤销了10个后还有58个,但是我们这次改革就直接改成了29个,职能管理部门就15个。干部富余非常多。
由于人员大量富余,最终需要解决多出来的近一千人的去向。多余的人有三种选择。一是你可以提前退休,这是少数。比较优秀的,可以提前安排到下面厂矿去锻炼。还有就是可以先送你去培训,培训一段时间以后,根据情况再重新分配工作。此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整体划转,比如我们的党校、安全培训中心、职业教育中心,这些跟总部职能无关,却都挂在总部,现在我们把它们合并成一个,整体划转掉了。
这部分工作在今年3月15日就全部完成了。应该说非常平稳。我也没有想到,这么大改革,这么多人离开总部,到他不很愿意去的地方,但是非常平稳,工作干得比较好。
《能源》:兖矿下属各个专业公司如何改革的?
张新文:专业化公司,比如说兖矿下属的东华公司,它看上去是合理的,实际有许多问题。它里面有物流,有基建,有房地产,有建筑公司。它不是一个有机的整合。我们现在把它整合成四个独立的集团直属公司,由集团对他进行考核,同时把具体的经营决策权,比如人员招聘、管理全部下放。就像一个国际大公司,按事业部管理体制去做。
原来我们四级五级的公司,一块土地,一块资产处置都要报总部,总部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件事儿,但是还要总部批,这是责和权错位,信息完全不对称。改成事业部后,由集团直属,压缩了层级,同时下放了本该它们拥有的管理权限。
《能源》:专业公司的改革进展到哪一步了?
张新文:原来物业公司改成事业发展公司了,然后东华的几大产业,我们三月份把它拿出来了。物流整合到煤业公司去了,因为煤业可以做大物流了。目前基本上板块设置就完成了,一共有煤业、煤化、电力、房地产、建筑等七个公司。专业公司的事业部改革现在正在进行中,大概再有两个月,到9月份,就差不多能完成了。
《能源》:再下一步会怎么改?
张新文:下一步总部还要再改。我们董事会职能如何健全,董事会包括外部董事,还有内部董事,首先应该从人员上要健全起来。第二个,董事会改革,经理层该干什么,这是我们下一步改革的一个重点。兖矿这么大的公司,现在在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这种体制的建立上,还是需要改进。现在董事会职责不清,也不够透明化,很容易陷入到具体事务中去。另外,我们还要在外部基地上做文章。比如说我们的贵州基地。煤矿属于能化公司管,但是化工,又是煤化公司管。当然因为资产关系,这么划分是对的,但是怎么把它整合,形成一个有效的机制,还需要探讨。我们要对这个外部基地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增强他们决策的有效性,及时性。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对外部基地的管控水平。
止损进行时
《能源》:兖矿的煤化工板块,如何脱困?
张新文:这一年来我们也在内部改革,强化管理。我们通过外部激励,优化组合,开始减人增效。这方面关键还是要用对人。兖矿国际焦化公司,改变体制聘用一个人,效率明显增加。实在不行的企业,如峄山化工,我们就果断实施破产,消灭亏损点。我们有信心用两年时间让煤化工扭亏为赢。
《能源》:兖矿非煤产业,还包括煤机、电解铝等,所在都是产能过剩行业,怎么扭亏?
张新文:国有企业有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不可能要求省里给我权力,可以随便开除职工。我必须根据实际进行改革,在策略范围内解决问题。其实这些产业做好了还是可以赚钱的。以电解铝为例,必须走高端路线,因为兖矿电解铝设备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我们现在把市场盯在航天和高铁上。目前航天还没有进展,但是高铁的希望很大了。
《能源》:海外业务这块怎么处理?
张新文:澳大利亚的问题一是市场不行,二是管理有问题。当地管理团队,与总部脱节,管理低效。我们对澳大利亚管理团队考核,过去是只重视产量,没有重视效益。
从今年开始,考核实行了以效益为中心。第二我们要充分尊重国外职业经理人团队。今年改善最大就是澳大利亚团队,我们澳大利亚部分1到6月份增产了接近50%。
此外,我们把煤炭形势好的时候,签订合同的一些不利条款,经过争取也有所改善。再就是资本运作。我们计划今年澳大利亚业务亏损控制在30亿元人民币之内,比去年少一半多。我们争取澳大利亚部分明年不亏,后年盈利。
定向产业战略
《能源》:兖矿在产业战略上是如何谋划的?
张新文:兖矿在一个时期,以煤为核心不能动摇,但不能动摇不是说要完全延续现在的路。我们要在两个地方做文章。第一在煤制油上,这个方面,我们在国内是前三位。我们在陕西榆林的煤制油项目,有可能做成全国最好。现在我们把它作为兖矿“一号工程”来做,全力以赴抓好。我们有可能在这个点上做成确保全国前三,力争第一。
通过煤制油,我们可以把兖矿在榆林、鄂尔多斯的煤矿串联起来。我们煤制油做500万吨,或者1000万吨,我们在当地的煤炭就可以当地转化,还符合产业政策。而这些煤我们也运不出来,没有铁路,当时该参股铁路,也没参股。这样通过煤制油,解决了这个致命伤。
同时煤制油,我们也认识到,有一个环保风险,我们下一步就必须要在二氧化碳收集、回收上做出突破。
《能源》:煤制油算是大化工,是煤化工的一个方向,那么精细化工呢?
张新文:一开始我也提精细化工。做精细化工也存在几个问题。一方面我们缺少人才,我们人才都是搞基础化工,规模大,和煤相联系,和精细化工还很不一样。第二个精细化工,除了技术之外,还缺营销。所以我们现在积极在做,但是目前还没有实质性进展。
《能源》:煤制油之外,还有一块是什么?
张新文:下一步兖矿要在改良煤炭燃烧方式,甚至能源解决方案方面做一些东西。我们要提供煤炭燃烧方式的改进方案。另一方面,我们要在煤产品上改进,我们生产的煤,让它本身就是低硫,低排放。我们现在对济南市,或其他城市,它的煤炭消费状况,或能源组合方式,要进行一个总体研究。可以给这个城市提供一个环保、节能符合需求的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整体上讲,这是大的商业模式创新。
《能源》:现在看来兖矿还是依托着煤来做文章。
张新文:我们依托煤,但也不会依赖煤。我们现在尝试在两个方面做文章。一方面就是要整合兖矿已有的一些产业布局和产品。兖矿现在有中期期货、新风光电子、兖矿能源科技等一些比较好的科技型企业。我们筛选了七家科技型企业,确保这些企业三年之内,至少能在三板争取上市。其中要有两三家进入到创业板,或者去主板上市。
兖矿过去有这些东西,但是没有重视。一方面我们已有的,但是现在比较小。我们现在给它创造条件,要让他尽快成长,增加它的比重,形成一个新的利润点和产业板块。第二个方面,我们要利用好兖矿技术人才和资金优势。现在就想,成立一个高新技术投资基金,然后去投资高新技术企业。我们要找职业经理人,用规范的方式搞好资金运作。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在注册公司了,注册资本金3亿元人民币。每年再从兖矿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增加投资。这块比例还没想好,我想大概在10%左右。我们要把这部分工作制度化,我有信心把这个版块做好。关键是有一种理念和体制,一定要把它规范化。
《能源》:兖矿要到什么程度,才算改革完成呢?
张新文:国有企业的成功有很多种,我从管理的角度谈谈我的看法。什么时候兖矿要像十八届三中全会说的,干部任命要“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高能低”,那么这个可以算是兖矿改革成功了,我们是真正的现代化企业了,当然,现在要做到还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