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妮图片说明:陈旭光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作为丝路明珠、西域重镇,喀什曾是古丝绸之路中道和南道的交汇点,曾因发达的商业贸易和繁荣的文化艺术成为世界文明的枢纽。现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雄伟战略,让喀什站在了丝绸之路复兴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然而,近几年发生的暴恐事件却给这片美丽的土地投下阴影。旅游业的下滑如果长期发展下去,将影响投资者和当地民众的信心。怎样让人们重新认识喀什?一个伟大的过去能否酝酿一个光辉的未来?喀什市委书记陈旭光近期在喀什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表示,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而发展又是稳定的坚实基础。喀什希望通过打开交通通道,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大发展。同时加强柔性宣传,吸引更多人来到这里,“我希望大家来看一看真实的喀什”。不是一阵歪风就能吹倒天山 环球时报:我报记者前段时间来喀什采访期间,感觉喀什比想象中安全,但没过多久就发生了暴恐事件。对于这样的安全形势您怎么看? 陈旭光:到过喀什的人,在喀什的大街小巷走一走,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喀什是稳定的、安全的,喀什各族群众是亲切友善的,并没有传说中的恐怖氛围。内地许多人对喀什了解不够,出了暴恐案件就草木皆兵,以为喀什到处都是爆炸杀人,乱得不可收拾,这完全是一种错觉。喀什的暴恐活动是极少数、极个别的,是不得人心的,也是不可能得逞的,丝毫动摇不了喀什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有句维吾尔族谚语讲得好:“不是一阵歪风就能吹倒天山,不是一场冰雹就能毁掉草原”。 中央明确指出,新疆正处于暴力恐怖活动活跃期、反分裂斗争激烈期、干预治疗阵痛期的“三期叠加”时期。中央对新疆、对喀什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惠民政策,尤其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对南疆给予更为特殊的优惠政策,这让喀什各族群众更加心向党、心向政府,暴恐分子越来越失去生存空间。同时,暴恐分子在严打高压下,不甘束手就擒,会狗急跳墙地出来制造暴恐事件。毫无疑问,暴恐分子胆敢跳出来,就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环球时报:您认为新疆发生暴恐事件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发展经济对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作用是怎样的? 陈旭光:暴恐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分裂主义分子希望利用极端宗教,通过暴力恐怖的形式,制造并加大维汉之间的矛盾或隔阂,从而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发展与稳定两者之间是辩证关系。现在的着眼点首先是稳定,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而发展又是稳定的基础。发展必须惠及民生。如果发展的过程中偏离了惠及民生、偏离了就业,发展对稳定的促进可能就达不到它应有的作用。因此发展的着力点是让老百姓感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这就会为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发展经济,当地老百姓就会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来接受现代文化,就会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就能自觉抵制极端宗教。通过发展,当地民众会深切感受到,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祖国大家庭的共同支持下,才会有今天幸福的生活,他们就会主动参与到维护社会稳定中来。大发展才能带来大就业。我们现在还没有到大发展阶段,但我们相信,在国家政策及援疆省市的支持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势必迎来大发展,普惠新疆所有民众。 环球时报:暴恐事件发生以来,喀什经济受到怎样的影响? 陈旭光:一系列暴恐案件后,受影响最直接、最主要的是旅游业,外来游客大幅减少。今年上半年,喀什市星级宾馆的入住率、各旅游景点游客接待量和旅行社游客接待量比往年同期分别下降约30%、35%、60%。尤其是当地少数民族中很多人是围绕旅游业从事经营活动的,他们的损失最大,感受最深。目前,旅游业占喀什经济的比重不是很大,约7%左右。但如果这样的状况长期持续下去,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当地的信心,所以旅游业是一个关键。在投资方面,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讲了给南疆的四个“特殊”政策,就是特殊的投资、特殊的财政、特殊的金融和特殊的人才政策。因为这个利好的推动,现在很多投资者都在关注喀什。着力发展第三产业 环球时报:喀什经济的发展现状如何?未来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陈旭光:喀什地区包括1个市、10个县和1个自治县。2013年,喀什市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7038元。整个喀什地区第一产业占的份额较大,约30%左右,很多人从事农业。第二产业相对较弱,产业优势还没有形成。经济是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就中心城市喀什市来讲,第三产业占比较大,约占60%,包括餐饮服务业、建筑业等。第三产业一直被我们看重,是我们下一步的着力点。因为第三产业不仅带动的就业比一二产业更直接,分工更细致,而且对于培养维吾尔族老百姓的经商意识和经商习惯也很有益处。在具体经济领域方面,喀什未来最重要的是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有了物流业就能形成加工业,带动运输业、金融业等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业也是今后喀什发展的助推力,尤其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商贸旅游是一个重要内容。 环球时报:喀什经济发展目前面临的挑战有哪些?如何解决? 陈旭光:喀什虽然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域优势,但现在这个优势没有变成经济优势。因为交通通道没打开,人和货物往来不方便,就会抵消或者弱化这种优势。为此,首先要开通大通道,使喀什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个枢纽,只有这样,喀什的区域优势才能变成经济优势,才能放大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发展通道建设。铁路、公路的发展需要一定时间,我们希望打造“空中丝绸之路”,通过空中航线迅速把喀什和内地连接起来,和欧洲连接起来。将通道打开后,通过政策优势会有更多企业进来,把我们的农产品顺畅地运出去,和世界对接。之后,游客就会越来越多,企业家也会更多进来。企业家的眼光是敏锐的,最能看到市场的潜力、喀什的优势,以及与企业发展如何结合。这样,喀什就会有更大发展。 此外,喀什的经济发展还存在两难境地,第一是部分群体就业难。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素质不够,自身的能力、技能达不到就业要求。第二是企业招工难,内地一些企业需要成熟的技术工人,但很难招到语言、技能都符合企业要求的工人。新疆经济发展有三个重要方向,即就业、教育和人才。关键是要把教育解决好,培养好的人才,就业的前景就会广阔了。我们要通过四个“特殊”政策,大力解决这些问题。 环球时报:您认为喀什未来的发展模式要走深圳模式、上海模式,还是迪拜模式、以色列模式? 陈旭光:城市的发展不可复制,没有一模一样的城市,城市发展的基础不同,面对的环境不同,不可能照着这些城市的原路去走,但我们需要学习、借鉴的是这些城市发展的思路。比如,迪拜和我们不同,它是以石油为基础的,但它可持续发展、现代化发展的一些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听去过迪拜的朋友说,在迪拜坐飞机比坐公共汽车还方便。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触动。如果在喀什坐飞机比坐公共汽车还方便,喀什的发展一定会比迪拜更快,更有潜力。另外,其他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教训也是我们最好的经验。我们不能走内地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弯路,比如先污染后治理等。多一些柔性宣传 环球时报:现在很多人对新疆的安全形势有所担忧,不敢来新疆。如何减轻这种担忧,吸引更多人来到喀什,来到新疆? 陈旭光:给老百姓信心不能光靠说,还要让老百姓感受到暴恐势力确实没机会了,这是最重要的。当前中央部署的专项严打就是要先把暴力恐怖活动分子的空间压缩到最小。社会大局稳定了就会给老百姓信心。同时要教育广大群众去极端化,让人民群众知道新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总的来说,打击的一手要硬,教育疏导的一手也要硬。要通过这两手,打下稳定的社会基础。另外,我们对外宣传的角度可能也要发生一些变化。在安全宣传方面,只是党政领导讲还不行,要让游客讲,让那些有影响力的人讲切身体会、真实感受,这样影响会更大,更能被老百姓接受。举例来说,日本战败后的对外宣传是一种柔性宣传,日本宣传的是它的富士山、樱花等柔性的一面。我认为,喀什也可以多宣传一些柔性的东西,比如美食、美景等,应该多一些亲身体验性的宣传方式,多请一些媒体来,把真实的喀什、安宁的喀什、和谐的喀什告诉大家。以这样的方式增强内地游客到喀什的信心。旅游业可能是转变大家这种观念的一个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