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是因没有邓小平

2014-08-22 03:40李肇星
领导文萃 2014年16期
关键词:戈尔巴乔夫电视机邓小平

李肇星

“我们那里没有邓小平”

2004年,我作为胡锦涛的特使代表中国政府参加美国前总统里根的葬礼,葬礼结束后,巧遇戈尔巴乔夫。我很客气地对戈尔巴乔夫说:“我很荣幸与阁下见面,不想失去今天这个请教机会。多年来,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中国朋友一直特别想知道,为什么那么大的苏联,那么强的社会主义大国,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解体了?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避免让对方尴尬,我特意补充了一句:“这个问题不太外交,您可以回答,也可以不回答。”

戈尔巴乔夫犹豫了片刻,面色凝重地说:“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告诉你的是,在各国领导人当中,我最敬佩的是邓小平先生。而我们那里没有个邓小平。”说完,戈尔巴乔夫再也没有往下说什么。他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只能让人们去猜测了。

电视机是专门给敌人生产的

苏联曾经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国度。然而,后来苏联的变化却出人意料。在国内,国民经济的发展陷入停顿,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党和政府失去越来越多民众的支持和拥护。在国际上,苏联经常搞大国沙文主义,导致社会主义阵营分化,后来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在国际道义上陷入被动。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他打着“新思维”的旗号开始改革,试图彻底摒弃过去的政治体制,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有一次,我和我的苏联陪同聊天,他总是把话题转到改革上,他说,苏联老百姓对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老百姓带来的实际利益了解得并不充分,但传到这里的消息已经足以让人羡慕了。我说,我们改革10年步子的确迈得不小,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他不让我说下去,拍拍我的手说:关键是你们手里已经拿到了实实在在的东西。苏联改革的决心也很大,而且越来越大。在大城市,在思想理论方面,改革的气氛很浓。问题是,普通工人和农民还没有得到什么明显的实惠,而实惠是最贴近人心的东西。

在苏联改革之初,外交部一位领导听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说过这样的话:戈尔巴乔夫先搞政治体制改革,不知道这个冒失鬼最后结果会是什么样子。不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就触及上层建筑,搞得好不容易,搞不好很危险。果不其然,改革没几年,苏共的执政党地位就摇摇欲坠。在戈尔巴乔夫执政仅仅5年后,就从地球上消失了,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苏联高科技非常发达,能把人送上太空,但苏联的发展又是畸形的,轻工产品匮乏,远远不能满足民众的消费需求。俄罗斯人很有幽默感,颇能苦中作乐。一个中国学者讲了个故事,说有一次他在莫斯科时路过一家电视机商店,看到里面都是俄罗斯生产的笨重的黑白电视机。他好奇地进去望望,陪同他的苏联朋友拉了他一下,说:“你可千万别买这家伙,它说不定会爆炸。我们这儿流行的说法是,苏联的电视机是专门给苏联的敌人生产的。”

那时苏联的小朋友几乎没有什么零食吃,会攒很多其他的东西跟我们换泡泡糖。当时,苏联老百姓期盼改革最好能先让他们的餐桌发生实质性变化。

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国际上至今仍然众说纷纭。是非曲直,只能由历史去作结论。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中国人有理由庆幸有小平同志这样伟大的领导人,难怪戈尔巴乔夫在20年后说他最敬佩邓小平先生。

背离了“完善社会主义”的宗旨

我曾利用各种机会向30多位外国领导人请教他们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看法,得到的回答涉及上层腐败、信仰异化、言行不一、法制不健全、经济体制僵化、贫富悬殊、民族政策不好、与美争霸失败等等。一位多次访问过苏联的美国前国务卿说,苏联比美国经济落后,但苏共领导人拥有的豪华轿车和别墅比美国总统多。

戈尔巴乔夫1991年5月对到访的江泽民总书记说:苏联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对所有制、政治和民族等政策进行了全面改革。俗话说,不要惊动睡觉的人。而他们恰恰把睡觉的人都惊动了,把魔鬼从瓶子里放出来了。这说明,戈尔巴乔夫当时可能已经意识到自己推行的改革出了问题,但他已无力回天。

一位中国专家说,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看到苏联社会问题成堆,便对社会各方面进行改革,这个思路是对的。但改革逐渐背离了原来“完善社会主义”的宗旨和轨道,最后葬送了社会主义。(摘自《共同关注》)endprint

猜你喜欢
戈尔巴乔夫电视机邓小平
钻进电视机里的人
电视机
神奇的电视机
红色读物
最早的电视机
二十年后看戈尔巴乔夫
俄罗斯政界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
俄罗斯有关1991、苏联解体和戈尔巴乔夫的民意调查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