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阳
林彪也曾犹豫
我讲两个故事。一个是辽沈战役的故事,一个是粟裕七战七捷的故事。
辽沈战役是毛泽东部署,党中央决定的。毛泽东要打,林彪不想打,或者说不敢打。
毛泽东为什么要打?
他从宏观面上把握,这一仗,只要细节没有问题,一定可以打胜。客观力量的对比,不存在输的可能。
林彪为什么不敢打?
他的着眼点是微观上的,辽沈战役有两个大隐患,一个是塔山,一个是廖耀湘兵团。两大隐患,无论哪一个发挥关键性作用,辽沈战役都会败,而且败得很惨。
假设国民党部队的北进兵团能通过塔山,林彪围锦州的部队肯定只能仓皇而逃。国民党葫芦岛的部队、锦州城的部队,以及廖耀湘的部队,会对林彪部队三面合围。
如果廖耀湘不犹豫,直扑锦州,也会形成这样的局面。
最惨的一种结果是,塔山被突破,廖耀湘也来了,林彪部队不能从容撤走,只能死战一场。
历史没有假设,最终结果是,塔山没有被突破,廖耀湘也没有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锦州被打下了。
这一战役最终证明,林彪错了,毛泽东对了。
陷入两难境地
我们再说粟裕七战七捷的故事。
国民党在宣化店打响解放战争第一枪,共产党制定了一个战略,中原部队突围,全国其他部队占稳现有的根据地,相机夺取大城市,以便在谈判桌上拿到更多的筹码。
相机夺取大城市的任务,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北两大地区。东北的林彪部队要守住现有区域,也就是守住四平。
当时,华东有两支部队,一支是陈毅率领的山东野战军,一支是粟裕的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有很大一部分去了东北,人数减得厉害,只有六七万人。华中野战军,粟裕手中只有三万人。还有掌握在其他战将手里的几万人,加起来五万人左右。
党中央的战略是,将十几万人集中起来,先打下蚌埠,再夺下徐州。
这一战略目标如果实现,整个华东和山东地区连成一片,一旦控制徐州、济南等大城市,全国的局面就会发生根本改变,在国共的谈判桌上,共产党就有了大筹码。比如说,林彪占有四平,就占有长春和哈尔滨两大省会。华北野战军占有张家口,这是察哈尔省的省会。陈毅和粟裕占有徐州,虽然不是省会,战略意义却远大于山东省会济南。
共产党一旦占有这四个要点,谈判形势可想而知。
毛泽东和党中央,从战略高度考虑这一作战计划,错了没有?没有。
从微观上看,这一战略目标能实现吗?不能。身在高层的毛泽东和党中央,有可能看得不全面。
结果是什么?张家口丢了。这是当时共产党真正占领的唯一省会。林彪没有保住四平,此时的东北部队就是一盘散沙,根本不是美式装备的新一军、新六军的对手。别说对抗,简直没有还手之力。
四平保不住,长春自然就丢了。后来保住哈尔滨,可以说是侥幸。
华东呢?陈毅坚决拥护毛泽东,接到命令,立即带领山东野战军南下。结果,一连吃了好几次败仗,连立足都困难,退回去更不可能,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这些人是否认定毛泽东在这件事情上是错的呢?我不知道。华北和山东,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的命令,结果吃了败仗。一开始,林彪执行命令,在四平打了一下,发现根本没有胜的可能,撤了。
粟裕另辟蹊径
只有一个人没有执行这一命令,他就是粟裕。
粟裕觉得,哪怕集中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也不可能完成占领蚌埠和徐州的任务,其他地区的作战任务是否能够完成,他不清楚。
即使如此,粟裕也没有说,主席,你错了,应该怎样怎样。
粟裕极力说服毛泽东,让他同意粟裕先在苏中打几个胜仗,把根据地的基础打扎实,再相机跳到外线,完成夺取蚌埠和徐州的作战任务。
毛泽东和党中央一旦同意粟裕的方案,粟裕便在苏中搞起自己的一套。
当时,党中央要求和国民党寸步不让,寸土必争,不能占领大城市之后,要求各根据地一定要占稳中等城市。
粟裕分析一下形势,发现自己根本占不了城市,甚至连城镇都占不住。原因在于,他只有三万军队,国民党方面,李默庵手里有15万精锐之师,如果正面作战,没有胜算。粟裕主动放弃所有城市,甚至连城镇都放弃,把部队转移到广大农村藏起来。城市被扔给李默庵,让他不得不派兵防守,如此一来,15万军队分散开来,这里一个连,那里一个营。
粟裕就是用这种办法,使得自己的弱势兵力变成优势兵力。他的三万人一直都是集中的,抓住机会,吃掉李默庵几个连,慢慢地,仗越打越大,到了黄桥战役,一下子吃掉李默庵差不多两个旅。
粟裕在苏中七战七捷,部队很快发展成六万人。李默庵的部队由15万人锐减一半,兵力上形成均等状态。
正是这七场战斗,改变了共产党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思想,也就是后来总结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几个要点,如把城市当包袱扔给敌人;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等。
我讲第二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战略决定错了吗?客观上,确实错了;主观上,没有错。如果真正能够实现战略意图,效果极好。
所以,领导错了的时候,你得考虑,到底是什么样的错误。
事实证明,毛泽东比林彪、陈毅、粟裕等人高明。比如淮海战役是粟裕提出来的。粟裕提出的是一个小淮海战役。这一提议,启发了毛泽东,他立即制定一个大淮海战役。正是这个大淮海战役,把蒋介石和国民党送到了台湾岛。
(摘自《职场二规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