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屈晨
王阳明与弟子漫步于山间,正值早春二月,四周开遍了桃花。弟子问道:“先生曾说世间无身外之物,那么这自开自落的野花,与我何干?”先生微微一笑:“你未看此花时,桃花与汝同归于寂,待你看此花时,此花一时明朗起来,便知桃花不在你心外。”眼为心门,你所看见的一切便构成了你的世界。睁眼闭眼间,其实蕴藏着大学问。
小区里有一只黑色的流浪猫,断了一条腿,每当看着它一跛一跛地艰难求食时,我的心中便隐隐作痛。前几天看见楼道里贴了一张告示,原来是猫主人要长期出差,不得不抛弃掉这只小猫,恳请大家帮忙喂食。我不知怎样评价这猫的主人,对于一条生命,仅凭一张与空气签定的告示便可就此闭眼,袖手不管?宠物常常被奖励一个小儿昵称,其智力与行为也与一个半大小孩类似。它虽然没有社会地位但有家庭地位,虽没有法律户籍却有情感户籍。也许有人还觉得不应对动物浪费情感,但是我想说:一个对动物遭受的苦难闭上眼睛、无动于衷的人,同样不会看见人的苦痛。
看见不代表看清,一个为他人的痛醒着的人,才能因洞察了世界黑暗的一面,从而懂得珍惜美好,传递爱心。
王阳明的“无心外之物”其实是说:周遭虽有污泥,四处也皆是桃花。只要心中不闭眼,你会有王阳明同样的思考和发现。睁开眼,就会发现,你已在不觉中通融了人生的大智慧。
此文即事穷理,颇具知见,既能在传统人文层面知言于王阳明心学公案,又能敷展博爱关怀于当下事例,扣人文与人情之两端,而贯之以“仁民爱物”的同理心与博爱观。文章善于借题发挥,形成言在彼而意在此的表达效果,通篇不见对人情世态的正面评骘,而弹驳时弊处每有发人深省的思维深度。篇末回到王阳明“山中观花”公案的结语,新解之下说古论今互文互释,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