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左毅
(南京邮电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2)
翻译技能是外语学习各项技能的综合体现,翻译技能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翻译教学应为实现这一技能的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和实践框架。探讨翻译教学的批判与探索特征,从批判探索的视野出发,构建批判探索型的翻译教学模式,对实现可操作的翻译技能培养框架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在翻译教学的探讨中,教学界对教学的方法及教材的选择有较多的关注,而对翻译教学中各项因素的综合分析及其相互关联缺乏辩证与系统的研究与探讨。笔者综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及对其他院校翻译教学实践经验的观察与思考,认为就翻译教学而言,涉及的相互关联因素主要包括:(1)翻译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翻译学习的主要目的;(3)翻译教学的理论或技巧倾向。这三个因素不仅彼此相互关联而且具有动态发展的特征,只要把控住这三项重要因素的关联动态特征,翻译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翻译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翻译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指教师始终起着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与实践的作用。这里的“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不是一个意思,“主导”是引导而“主体”是以某人或某事为中心。翻译教学是以学生翻译实践技能的养成为目标的教育养成活动,学生实践理应成为翻译教学的主体,教师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讲授必须以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的,而翻译教学质量也须以学生翻译实践技能的养成为最终的判定尺度。然而有些遗憾的是,在现实的翻译教学中,把翻译理论讲授得玄而又玄陷入为理论而理论境地的大有人在,简单机械地重复其他语言课程的单项翻译式训练为技能而技能的大有人在,究其实质乃是践行于此的教师无意或有意地忽视了翻译教学中学生批判与探索的主体参与意识的价值与作用,即翻译技能的提高有赖于学生主体作用的积极发挥,教师需要围绕这一主体去设计和编排翻译实践内容。翻译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另一层意思是对学生的翻译时间与探索适时、适量地进行评估,要评估学生翻译技能养成的优势和不足、评估学生翻译实践的质量高低及今后改进努力的方向。结合教师主导作用这两方面的意思,在翻译教学中教师把大量授课时间放在翻译理论与翻译技能特征讲解上的做法是不足以促动学生翻译技能的养成的,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归纳翻译的理论和技能并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与技能的做法应是翻译教学中教师价值的真正所在。
2.学生翻译学习的主要目的。在影响翻译教学的诸多因素中,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动态特征最显著的因素。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背景、学习基础各个不同,他们在大学里的总体学习目的与翻译课程的学习目的不一定相同。面对当今复杂的社会发展和就业现实,有些学生总体学习的目的并不是十分明确,对自己就业的前景存在着担忧和困惑,因而翻译学习的目的也显得较为模糊和被动;有些学生的总体学习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就业与发展的需求并不显得十分强烈,翻译学习的目的有从文化视角窥探语言民族特征的需要;还有部分学生总体学习目的则是为了考研,而其中有些则又是为了考取非外语类研究生,这部分学生翻译学习的目的有服从外语级别考试的需求,不求深入学习与探讨,应对相应级别考试即可。其次,学生翻译学习的目的在整个翻译教学过程中会随着社会认知的扩大适时地发生改变,教师翻译教学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翻译课程学习目的的达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学生翻译学习的目的具有较强的辩证发展特性,机械地对待学生的翻译学习的目的势必会使翻译教学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教师应客观地看待学生学习目的的动态特征,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方面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目的多元化的特征并积极主动地加以引导。
3.翻译教学的理论或技巧倾向。翻译教学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极易流于为理论而理论或为技巧而技巧的框架模式,具体表现在对翻译理论的讲述不厌其烦且热衷于新潮的翻译理论术语,大有不懂翻译理论则翻译实践无从下手的架势,这种倾向的出现与国内外层出不穷的各式翻译新潮术语及理论假说不无关系,例如“归化翻译”、“异化翻译”、“功能翻译”、“生态翻译”等。实事求是地讲,每一种翻译理论都有其科学的合理性,但是任何新潮的翻译术语与翻译理论假说不过是对形形色色的翻译实践的总结和归纳的结果,况且有些新潮的翻译术语和翻译理论假说尚待翻译实践进一步检验与证伪;为技巧而技巧的翻译教学则表现在教师的授课受制于教材的编写框架体例,不做推陈出新的改革努力,而现实的翻译教学运用的教材大多数是以脱离学生学习实际的语言材料为基础的,往往缺乏新意与时代感,例如英文被动语态的翻译和各类从句的翻译讲授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都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取舍的。这两种倾向都有忽视学生学习目的多元化特征的客观效果,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尽量予以避免。
综合影响翻译教学的主要因素,为改变为理论而理论或为技巧而技巧的翻译教学模式,翻译教学可以从批判探索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翻译学习目的多元化的动态特征,尝试以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及心智发展为取向的批判探索型翻译教学模式。
翻译教学首先要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就业有利,对翻译理论的介绍和讲解不能脱离教学这一根本的目的,况且形形色色的翻译理论本质上都是某种假说,大多可以证实也或多或少地可以证伪。翻译教学中对翻译理论的讲解要引导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发现该理论的基础及其铺陈的逻辑关联,教师不要本着先入为主的观念把翻译理论生吞活剥地呈现给学生,要留给学生思考该理论是否完备与不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寻觅出支持或否定理论的语言材料,这样才能培养起学生的批判能力。对翻译技巧的学习与实践,要结合学生翻译学习的不同目的,选用不同难度的学习材料,进行启发探讨式训练。教学既要有讲授,又要有练习,更要有评价,而且评价要把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评结合起来,也就是要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悟,特别是对那些持有异议甚至矛盾的感悟要从辩证的视角加以包容,允许学生充分地表露自己的批判鉴赏意见。在翻译教学中学会批评和被批评,让他们自己切实感悟翻译各式理论与技巧的优劣与实用价值。
其次,翻译教学活动本着专业发展和文化素养共同提高的理念,句、段、篇章循序渐进。单纯的语言表述不是翻译教学的目的,学生翻译学习不管本着何种学习目的都希望能结合自身及社会未来的发展需求。因此,翻译教学的最终衡量尺度是学生的语言交流与表达,而交流表达的得体则取决于双语文化比较素养的提升。教师要树立使学生在专业发展和双语文化比较素养上取得进步的理念,让学生在语言材料句、段比较的的基础上对各类话语篇章的社会文化表现特征有明确的感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多选取反映语言文化特征的句、段及篇章材料,多选用科技、经贸、文化等方面的文章进行翻译实践。要具有为学生专业发展和文化素养提升的意识,并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学生学习目的多元化的特征,进行探索引导式翻译教学。
在翻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客观地分析学生翻译学习的多元化层次目标及动态发展,以此为基础和契机,从为学生的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翻译探索实践及批判鉴赏,避免对翻译理论与技巧的空泛讲解及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使学生在批判能力与心智发展方面都取得进步。
[1]刘宓庆.翻译教学: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2]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2004.
[3]刘重德.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