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

2014-08-21 02:57刘浩天
文教资料 2014年2期
关键词:寝室育人思政

刘浩天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思政部,重庆 400030)

高职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

刘浩天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思政部,重庆 400030)

课堂实践教学成为高职思政课实践育人的主要渠道,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有着突出体现,也出现不少问题。本文从问题入手,提出有效对策。

高职思政课 实践教学 问题 对策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实现学生 “知行合一”的基本途径,高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囿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主要集中在课堂内进行,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这门课程为例,更加强调学生要把道德认知转化为自己的道德实践。因此,加强和提高其课堂实践教学的质量成为高职思政课的必然要求。

一、高职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实践育人的大趋势下,高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也在不断跟进,尤其在实践性很强的思修课中课堂实践活动大量开展,但内化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形式单一而粗放

课堂实践教学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实现,形式的多样性和特色,对于展现实践教学的精细内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之,形式过于单一和陈旧,会使实践教学简单粗放,很难达到内化的实效。从目前高职思政课来看,在多媒体条件下基本上是以观影式的实践教学为主。在思修课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大量使用视频资料,以达到“有视频有真相,看别人省自我”的效果。比如,在讲到“爱国主义”时,不少老师通常就以“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感动中国人物罗阳”等视频的播放为主要甚至唯一形式。可是,过多依赖观看视频,必然会减弱教师实践教学的创造力和学生参与实践的吸引力,从而产生教与学的自然倦怠。由此,从绪论到第八章,实践教学一味地播放视频,使教学流于一种固定而且简单的模式,即“老师讲一讲、自己听一听、大家看一看”,使实践教学难以在单一和粗放中突围,丧失多样性和开创性。

2.主体被动而无趣

课堂实践教学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对于实现实践教学的活泼有趣起着关键作用。反之,学生学得被动和乏力,会使实践教学无味无趣,很难取得寓教于乐的效果。从目前高职思政课来看,在“伪人本”环境中基本上是以被动式的实践教学为主。在思修课上,不少教师为了实践而实践,重内容轻形式,以我为主,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要性和心理接受度,从而产生了师对生的单向传输。比如,第一章《理想信念》的课堂实践,很多老师安排了中国理想及相关话题的讨论或演讲,体现了教材要求和现实题材,却恰恰忽视了每个学生自身的关注点和兴趣源,即“自己的理想”。这就使得实践教学过于宽泛和空洞,缺乏亲和力和亲身感,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意愿性和参与度。

3.组织松散而失效

课堂实践教学需要教师有效地组织实施,实施的组织力和效率,对于实现实践教学的有效有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反之,过程过于无序和无为,会使实践教学结构松散,很难达到高效有力的局面。从目前高职思政课来看,在“限课堂”模式里基本上是以分组式的实践教学为主。在思修课的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产生了课堂中组员的协作性不强、课后小组发挥不了任何作用的问题。比如,一个50人的班级,教师将其分为10人一组,确定每组的组长和组员,课堂实践时分为5个单位竞赛进行,看起来是有组织的,实际上十分松散。第一,组内成员的课堂安排具有不确定性,往往互相推诿,敷衍了事,达不到参与的全员性;第二,组内成员的课后协作不太紧密,往往既没有相关利益又缺共同时空,达不到活动预期的深广度和持续性。

二、高职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的对策

良好的课堂实践教学,既是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又是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力的充分实现。其中,老师发挥导演的作用,学生承担演员角色,要收到实践教学的“票房”和“口碑”,教师就必须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即内容要好;二是“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即形式要好;三是“参与人员”倾情投入,即过程要好。只有这样,才能到达预期的实践教学的育人效果。

1.以教材为本源整合内容

实践教学的内容要好,就必须整合内容。但内容的整合,必须以教材为依据来设计和安排,以实现内容的目的性和深入性。一方面,认真梳理教材章节,确定每一章的实践教学内容,使之目的性明确。比如,第二章中有三节,分别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必须在内容上加以取舍,做到重难点突出。决不可三者兼顾,意图面面俱到而往往欠缺深入探讨,每个问题只能浅尝辄止,达不到育人的目的。另一方面,根据教学需要开发和引入教材以外的话题,以实现内容的现实性和生活性。比如,在讲到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时,笔者就设计了“大学学习生活成本的计算”、“逃课成本的计算”和“我的学习生活规划与实施计划”三合一的整体实践教学内容。这些具有现实生活性的实践对教材内容起到了很好的充实、整合和优化作用,育人效果显著。因此,无论是内容的选取还是对内容的补充,都要从教材实际出发,以教学需要为落脚点。

2.以激趣为引擎创新路径

实践教学的形式要好,就必须创新路径。好的路径对于内容的实现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原因在于它能使过程有趣。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路径创新上,始终要把“激趣”作为不断推陈出新的引擎,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讲“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时,若要进行课堂实践教学,则有多种路径可以选择,一是视频手段,播放短片让学生体验祖国山河壮美;二是演讲活动,以“毋忘国耻”为主题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三是主题讨论,以“中日钓鱼岛之争”为论题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然而,笔者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大程度地实现实践教学效果,以学生兴趣激发为引擎,设计了“介绍美丽的家乡”这一实践教学活动。以笔者所教班级为例:第一,班级学生以川渝两地的居多,让川渝两地之外的学生优先介绍;第二,川渝两地内的学生来自同一个地方的,选派代表介绍;第三,介绍者都必须准备PPT。最后,由教师本人介绍重庆。实际效果证明,对这一内容的教学路径创新是围绕“激趣”设计的。在此活动中,学生喜欢与大家谈自己的家乡,对外地学生及其家乡更感兴趣,同一个地方的学生为介绍自己的家乡共同精心策划,认真准备激情讲述,同时学生希望老师也参与介绍。这样,就达到了“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目的。

3.以寝室为抓手发动学生

实践教学的过程要好,就必须发动学生。发动学生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在班级学生中形成一种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和可行性机制,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班级中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持续性。让群体带动个体,再由个体促进群体,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课堂实践教学由点到面地得以有效落实。笔者认为,对一个特定的班级而言,“寝室”是最易实施最能合力的“着力点”。同一个寝室的班级成员,既有着情感联系又攸关利益,更具有共同时空,便于形成一个对外的整体单位。这样,一个一个的“寝室点”在内形成共同参与、互帮互助的环境,对外形成全室投入、勇于竞争的局面,在全班就形成了由点到面的全员积极参与的局面。具体而言,首先,课堂实践教学以“寝室”为单位,分组落实任务,实行“室长召集,室员轮换负责”的机制;其次,实践教学成绩评定以寝室为单位记分和积分,即集体利益代表个体利益,一次记分即为全室成员的得分,学期累积积分即为全室成员的最终得分;再次,课堂实践教学的安排提前布置,让学生进行室内分工协作和充分的课前准备,保障教学效果的实现。比如,第三章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笔者设计了课堂实践教学环节——“PPT展示与讲述”。围绕这一节四个内容“自我身心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事前布置每个寝室选定一个主题中的某个重难点、热点、关注点或兴趣点进行PPT制作,在全班展演,定时为5分钟。结果,全班呈现出“寝室谋划准备、课堂现场比拼”的局面,大家你追我赶,人人摩拳擦掌,PPT的制作质量及学生的演示能力都到达了较高的程度,实现了课堂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以贯之的长效机制,一个班级一般50人以内,高职院校寝室学生一般6人,所以班级实际被分为8个组,每个组的6名成员在一个学期中轮流负责,至少保证思政课堂实践教学有6次完整的活动,在思修课中几乎做到了每章有一次主题实践教学活动,真正实现了“全员参与、全期进行”的完整性和实效性。

综上所述,以思修课为代表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育人作用十分突出,而课堂实践教学在这其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必须加以巩固和发挥,只要不断地在内容拓展、路径建设和学生调动上多下工夫,就一定能取得良好效果。

[1]童加斌.高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4.

[2]李霓.切实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4).

[3]王菊芳.我国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4]王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

猜你喜欢
寝室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寝室闹鬼记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