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二次备课,提升教学效益

2014-08-21 02:57施华源
文教资料 2014年2期
关键词:教案知识点建筑

施华源

(晋江市南侨中学,福建 晋江 36224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教育形势出现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这无疑是对一线教师的莫大鼓舞与安慰。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高考模式并没有随着课改同步发生根本改变,追求考试升学的效益观念仍然深植于社会、家长和学校领导的脑中。教师群体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就必然在某种程度上随波逐流,而淡漠了课改的核心观念。因此,如何处理课程与考试机制的无缝衔接,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既能够真正做到“减负”,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化,是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特别是美术教学有其独特性,一个教案通常要用在多个教学班,在实施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面对不同班级学生的复杂因素,如素养的参差,兴趣的不同,性格的差异,班风的变化,都对我们提出了一个个新的课题。单一不变的教案和教学方法,往往使教学走入瓶颈。因此,教师必须潜心研究所任教学班复杂的生情,设计灵活可及时调适的教学设计,并且具备在课后快速反思、敏捷调整修改的意识与能力。怎样才能够对不同班级学生的情趣爱好、素养程度、班级氛围等复杂因素,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生,立足班情,提升效益,我认为二次备课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前些日子,我在博客中提出了有关备课与上课的一些问题,其中“我平时在上课时经常改变备课的方案,几个班下来,经常会有所不同。如果发现在前几个班讲起来不够理想,我会在环节或内容上做一定的改变。”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回复,观点与我极为相似。看来,通过更改课堂实践来更改备课方案,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征,提高教学有效性,毕竟学生是“活”的,教案是“死”的,对于不同的班级,学生的表现往往是不一样的,而且备好一节课时,也不够成熟,要通过课堂加以实践。

对于教学导入,我一般很少做过多准备,而喜欢“开门见山”。其实我们要上的课,学生课前基本上都有了解一些,因为课本大家都有;而且每节课下课前我们都会布置学生在下节课该带哪些材料,准备学习什么内容,所以课前学生早已知道学习内容,并不存在过多的新鲜感,所以有时我觉得课前的导入不用花过多的精力准备。但是,一个好的导入将会使课堂变得更精彩。

教学《字体设计》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和学习兴趣,在课前的导入部分,我采用收集一些设计精美的字体通过幻灯供学生欣赏,并引入字体设计与应用的做法。在几个班实践下来,我感觉这样的做法虽然能起到吸引学生的作用,但力度不大。后来想想,干脆拿着相机来到市区热闹的街上走一圈,用相机的摄像和摄影功能分别拍下街边的广告招牌和门面,回家后进行筛选和简单的媒体制作,制作成一个1分钟左右的小短片。在课前导入部分,我播放这一小短片,因为是比较贴近的生活场景,学生很感兴趣,原来,字体设计就在我们身边。后来在老师不断的引领和刺激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起简单地通过幻灯片播放一些字体设计作品要浓厚得多。

可见,进行二次备课,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二、二次备课就是在反思中求效益

初三年上学期《凝固的音乐》隶属“欣赏·评述”和“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其中共有四个页面,内容涉及优秀的作品欣赏、纸质材料制作成建筑模型的简单方法及一些课题知识的引申等。本课在备课过程中,涉及课本的内容、教参的知识与环节、网上查阅知识等材料,通过收集以上信息资料用于备课,根据课标精神,经过整理、取舍,归纳出本课的知识点:“凝固的音乐”如何理解;建筑与音乐的联系;建筑的节奏与旋律;通过“造型结构、光影变化、色彩、周围环境”等方面欣赏建筑图片,了解纸质材料的制作方法等。

将教学设计用于课堂实践时,我发现了不少问题:

1.教师设置的一些问题学生不易回答,脱离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建筑中所呈现出来的节奏与旋律是什么?”、“建筑与音乐最大的联系主要是什么?”等问题。

2.教师讲课时间过长,造成学生练习时间过短。

3.课上没有太多学生期待的东西,课堂较为平淡。

经过反复思考课中问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我决定修改教案:

1.为了使学生关注文化与生活,拟在课前适时增加导入(改革开放·现在生活·建筑艺术),以期贴近生活,激发情感。

2.增加图像等视觉资料,增强直观性。拟在“建筑中所呈现出来的节奏与旋律是什么?”问题上通过幻灯片中图形解剖等手段吸引学生。

3.节省教师示范时间,拟由欣赏上届学生作品代替,因为教师的示范时间较长。

4.为使课堂学习时间更多地放置在学生练习上,建议学生回家事先预习课本,将一些不要细讲的知识简化。如,在制作方法上,学生之前已具备一定的知识,课上不用讲解过多,简单提示即可,学生可参阅课本自主学习。

实践新的教学设想后,我看到了效果:

1.学生的练习时间提至23分钟左右,动手时间大大增加。

2.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课前先了解有关知识,课上老师精讲重要的知识点,缩短或删除可以通过自学或知识点简单的内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3.应用多媒体,让学习内容更具直观性,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一目了然,吸收更快,兴趣更高。

4.通过展示上届学生的作业,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树立了比一比的心态和竞争意识。

5.教学环节过渡更自然,课上师生互动比之前要好得多。

三、对问题的思考

《礼记·学记》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里的“反”就是“反思”的意思,它精辟地反映了教学和反思的关系。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成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通过二次备课,对于“建筑中所呈现出来的节奏与旋律是什么?”这一问题。我通过幻灯片中图形解剖等手段引导和吸引学生,使抽象的问题具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直观性,调动学生的视觉,让学生在图像中体验美术的艺术语言,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个教师是否真正成熟,是否具备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是一个根本的标准。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往往不是来自于教学的事前预设,而更多地在于在教学过程中的适时调配与教学后的完善升华。教学过程中的调适是一种有效适切的二次备课。只有师生互动、相互促进、相互启发,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够真正实现预设目标,并且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学生个体已经吸纳了丰富的知识因子,有个性的体验与取向。即使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体验与取向,形成个体独特的认知与解读。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教学者在互动过程中获取来自于学生即时反映的信息与体悟,相融相生为新知识的增长点,从而即时调控教学(即二次备课),提高教学效益率。

本节课的技能方面的内容包括纸质材料制作成建筑艺术品的技法及过程,而纸质材料的“剪、刻、粘、拼、卷、折、插接”等方法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在之前的美术课中是经常用的。通过课堂中学生表现出的情况,我在二次备课中,将有关知识点再现,让学生感知已认识的知识,不将过多的时间花在这个知识点上,而更多地引导他们设计出更有创意的作品,有效节约时间。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地进行课后总结,自我反思,促进专业成长,同时使工作更有趣、充实。

教师通过二次备课,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促进成长,真正实现由“学习型教师”逐渐向“能力型教师”和“反思型教师”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反思,同时为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作出积极尝试,以期达到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

猜你喜欢
教案知识点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立定跳远》教案
建筑的“芯”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关于G20 的知识点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