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孝道传承及感恩教育探究

2014-08-21 02:57孙艳菊顾纪龙
文教资料 2014年2期
关键词:家庭大学生教育

王 洋 孙艳菊 王 超 程 荡 顾纪龙

(安徽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不断改变。作为百善之首的孝,在当今社会人群中产生不同程度的缺失,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孝”正逐渐式微和消亡。当代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心智趋于成熟,但尚处青春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父母。积极在大学生中提倡孝道的传承,可增进当代大学生对“孝”的认知和了解,从而将孝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成感恩尽孝的教育机制。

一、孝道的科学内涵

“孝”在华夏文明史中是最早出现的道德范畴之一。小篆字形的“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意为人年迈行动不便时由孩子背着走。“孝”字的形成充分体现了孝的本义。

(一)孝道的历史发展

西周是孝道的产生时期。天子需要定期在太学设宴款待三老,以实际行动对太学的学子进行孝道教育,要求学生行孝立德、效命国家。春秋战国,是系统孝道观形成的时期。孔子在西周孝的思想上进一步系统化,确立基本的伦理模式。随着封建专制的加强,孝被不断强化和泛化,完全超出了家庭伦理的范围。而至明清两朝,当权者把君权与孝联系在一起,移孝作忠,使孝道消极因素不断增加。受到社会复杂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明显偏移,具体表现为自我化、功利化。孝道观正由传统孝道向现代孝道蜕变。传统孝道,部分内容反映了封建专制社会许多不好的、与当代社会发展相违背的因素。但同时,它保留了我国自古积淀的道德精粹,在维系人伦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上,仍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现代孝道继承传统孝道的合理因素,摒除传统孝道的消极糟粕,是对传统孝道观批判的继承。主要继承的包括感恩知报、敬亲养老。它与传统孝道的区别则强调人格平等,提倡义务并行,注重感情性。

(二)现代孝道观念的特征

第一,注重个人自由权利。当代人十分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讲究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子女要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意志,孝敬父母。第二,亲子交流减少。如今很多老年人单独生活,儿女对父母也不再是每早请安、晚上汇报,而仅仅是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媒介传递。休息日、节假日举家团聚,享受天伦之乐。第三,殡葬活动简约。现代人再也不会如同古人那样结庐而居、兴修坟墓、守孝三年,而是努力工作,幸福生活,这是对死者寄托哀思的最好方式。

二、当代大学生孝道调查与分析

(一)大学生孝道现状

现在的大学生对各种各样新鲜的思想意识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大学生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对某些问题事情考虑不周全。面对种种诱惑,抵制能力很弱,追求时尚、互相攀比严重,认为父母落伍,与父母关系淡漠。另外,某些大学生考上大学后,父母的话也不听了,完全不顾及父母的感受,更是认为考上大学既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又完成了父母交代给自己的考上大学的任务。于是,他们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小银行,平时花钱大手大脚,完全没考虑到父母挣钱辛苦。再者,大学生毕业时面临就业问题,有的学生找不到好的工作,却认为是自己的出身不好,恨自己的父母没本事,经常看不起自己的父母,不思上进。

(二)大学生不孝敬父母的原因

1.社会因素。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的文化、价值观念也就越来越多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大学生的价值观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负面影响,某些人的孝道传统正被逐渐淡化。另外,大学生健康的成长离不开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2.学校因素。由于学校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尚未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学校对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不够。大学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课注重知识的传授,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导致大学生孝道知行脱节。道德教育常常与社会相脱节,这样的教育导致的就是大学生孝道认知和孝道行为的背离。

3.自身因素。大学生处于青少年中期,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尚未定型,自我意识很强,自控能力比较弱。因此在面对复杂现象时,常常不能正确把握自己,尤其是在现在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复杂的情况下,容易迷失自我,放松自己的自我规范,出现孝道缺失等问题。此外,学业与就业压力大导致大学生对孝道的漠视。压力的集合导致大学生对自己家庭无暇顾及。

三、在大学生中开展孝道教育的意义与作用

(一)全面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孝道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础,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开始,是一个人关爱社会的情感奠基。孝是入德之门,德为成事之本。孝道的教育就其本质上来说就是塑造人格的过程。在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孝道文化的教育,大力提倡孝道文化中的忠孝仁爱和谦和礼让等品质,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自尊、自立、自信等理想人格观念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解决家庭代沟隔阂问题

加强孝道文化教育,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家庭中的代沟。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在当代大学生中,有相当一些人的伦理观念非常模糊,对父母缺乏孝道观念,总是以我为中心。加强孝道教育,是实现家庭和谐、调节人际关系、消除代沟的有效办法。

(三)推动社会主义和谐建设

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是统一的,和谐社会应当开始于家庭,家庭和谐也推广成为社会和谐。我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相当多的大学生是家中独苗,父母对他们的宠爱容易使孩子形成自我中心的性格,变得自私自利。如果不加强孝道教育,就会影响社会秩序。我们应该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倡孝道文化,营造孝敬父母的社会氛围,这将对促进社会的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四、在大学生中开展孝道教育的措施

加强青年大学生的孝道教育需要学校的系统教育,家庭的协同,以及社会的参与。要想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风气,则要有社会的倡导、鼓励和规范。唯有通过社会的倡导、规范、鼓励,学校的教育,再加上家庭的密切配合,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孝道。

(一)社会环境建设

孝作为一种道德,需要有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做保证。目前我们在孝道方面的立法只侧重于构成物质或经济上的赡养,并且没有能够很好地落实执行和深入人心。因此,我们必须从依法治国的高度,加强孝道立法,全面完善孝道的法律制度和运行机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另外,推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各类大众传媒义不容辞的职责。加强孝道正面宣传,激励大众崇尚孝道,并对各种孝道异化现象进行批判,逐步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崇尚孝道的氛围。

(二)加强学校教育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孝道文化教育,首先要树立加强孝道文化教育的观念,务实加强孝道文化教育的中心思想。其次,我们要全面支持高校开展孝道文化教育方面的实践活动,并为当代大学生的孝道文化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高校的领导和教师要加强自身孝道方面的修养,成为实行孝道的先驱。

(三)改变父母家教

家长需要纠正重智轻德的功利性教育,树立亲子平等的家庭教育观。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应该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才能够得到孩子的尊重,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责任心和孝心。父母对孩子来说是一面镜子,家长与其让孩子向别人学习,还不如从自己做起,在生活中关心自己的父母,常回家看看,与父母聊天谈心,满足他们在精神上的需求,以自己的行为默默地影响孩子,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比向孩子灌输大道理的效果要好。

孝道是中国古代诸家公认的一种道德观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华夏文化的核心基础。“百善孝为先”,是传统道德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是中国伦理体系的起点和诸德之首。孝道对提高当代人的道德素质,建立和谐的人伦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1]李志强.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及其教育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09.

[2]论语.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家庭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家庭“煮”夫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