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枫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教师一直被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教育内涵和目的比较精辟的表达,即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铸就人的事业。教育部提出,“班主任须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①。人生导师无疑是对班主任工作的最好指导和最佳说明。但对班主任而言,却不能自诩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沉浸在良好的自我感觉中。在素质教育呼声甚高的当今,班主任必然面临着提高自身内功素养的严峻课题。班主任首先需要有“灵魂”,即有思想,有目标清晰的、与时俱进的、正确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否则,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将是低效率甚至无效的,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将会变得紧张而失谐。年轻的班主任比起年长的班主任,欠缺的是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面对学生时常会有词穷的时候或是说话时略显底气不足。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刚刚接触到班级德育管理,年轻的班主任在各方面的能力上都略显单薄。一无丰富的人生阅历,能够阅人无数,以犀利的眼神看懂、看透学生;二无现成的合适合理的管理模式套用,可以以捷径收获成功;三无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准确对班级学生的生涯规划做有效引导。由于这三方面的欠缺,我仿佛成了“三无”班主任,足以解释为何内心底气不足。在日常班级管理及与学生的相处时,失谐的亲身案例或其他班主任的教育案例有很多。问题很现实,也很残酷。
学期末,学生对班主任开展评议,校园内展开了一场热闹的讨论,论题是“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班主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教育的开放,这个论题确实成为一个当今教育界不可回避的实际问题呈现在每个班主任面前。很多学生给出的结论无外乎:“有爱心”、“理解学生”、“公平公正”、“知识渊博”等。这里,我却想换一个角度,反思一下学生不喜欢什么样的班主任。用个别学生的话形容,就是“别看他(她)是班主任,我们就不服”!对一些我们身上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传统教育观念进行简单的剖析,这样也许便于我们认清自身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
案例一:
某日清晨8点10分在教室门口,班主任顶着冷飕飕的寒风在楼道里拦住迟到的同学A。
班主任:“你已经连续三天早上都迟到了,你脑子里成天在想什么?”
同学A低着头,一语不发。
班主任:“这么冷的天,我天天为等你在这里吹风,成天为你们忙容易么!”
同学A仍旧无动于衷。
班主任(有些急了):“我一天到晚这么累,你们怎么一点同情心都没有啊!”
学生A:“好了呀,我就是迟到了,你别说了。”
案例分析:
这是典型的“班主任辛苦说”,当班主任辛苦是不容否认的事实。虽然近期国家对学校教师的待遇有所提高,但收入与付出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有一些班主任面对不听话的学生时会发出“整天为你们忙碌,操心得头发都变白了”诸如此类的感叹和抱怨,试图博得学生的理解和同情,但实际效果并不佳。学生非但无动于衷,往往还会在背地里称这些一天到晚辛辛苦苦、忙忙碌碌、事无巨细、婆婆妈妈的老师为“韶老太”。
改进对策:
对学生来说,尤其面对个性十足的“90后”学生,班主任辛苦未必受学生欢迎。辛苦未必就是好班主任,辛苦两个字今天已经不足以评价班主任工作的效果,而为师者的技巧和班主任的工作艺术是对自身辛苦的完善和补充。班主任应该认真研究教育对象,摸索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水平,增强教育的艺术性,让自己忙出成效,做个高水平的老师。
案例二:
某日下午上课铃声刚响,学生B手提着纸盒装的水面,匆匆忙忙往教室里钻。
班主任:“B同学,带水面拎进教室,像什么样子!”
同学B径直走向座位坐下。
班主任(比较生气):“教室是学习的地方,有哪个学生把吃的喝的带进教室,做学生最起码的规矩你不懂么?把东西拎出去!”
同学B丝毫不动。
班主任(大声呵斥):“B同学!听见没有,出去!”
(说着,一个箭步走向该同学的座位,将其拽起拖出教室。班上其他同学都关注着事情的演变)
案例分析:
这是典型的“动机是好的”说。从大众媒体上了解到,班主任体罚、伤害学生的事件禁而不止,屡屡发生。其中有很多班主任平日工作十分认真负责,班主任本人也强调“我的教育动机是好的,为了学生好”。其实“动机与效果统一”的理论教师不会不懂,为什么事到临头个别班主任不考虑效果或后果,做出过激行为呢?因为当时学生的做法很可能违背了班主任的要求,伤害了班主任的内心,触犯了班主任的尊严,甚至让班主任难堪,等等。能说班主任为学生好的动机都是好的么,也不尽然如此。
改进对策:
德育管理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我与你”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的关系。可以说,班主任是学生前进路上的合作者和引导者,绝不是领导者,也不是居高临下的“特权”人物②。面对学生重要的不是管制、训斥,而需要适当地抛弃形式上的“师道尊严”,走进学生,平等交流。即使情绪冲动时,也应时刻谨记最初的教育动机,不能太过顾及自己的面子与自尊,应调节并控制好焦躁的脾气,适当“冷处理”一些棘手问题。事后冷静处理,或许更为有效。
“学生喜欢或不喜欢什么样的班主任”,这是一个讨论不完的话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和观念。毋庸讳言,很多学生是因为喜欢某位班主任才乐意上他所教授的课程的,喜欢某个班主任才欣悦服从他的教育管理。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像催化剂一般,能够促使教育氛围、师生情感、管理绩效得到大幅度提升。我们呼吁智慧型的班主任,能够建立一种彼此独立却富有个性、协同发展的和谐师生关系。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班主任,让学生现在能够接受你、亲近你,若干年后还记得你、怀念你,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在实践中自省、学习、探索、完善,朝着预期目标而努力。
(一)用脑思考教育,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树立威信。
在近期参加的班主任培训中,很喜欢一位教授关于“时代召唤智慧型班主任”的讲说。其中,她列举了自己刚参加教育工作时,被学生在背地里戏称“马列主义老太太”的事例。明明是青春正茂的年轻教师,但传统教育的痕迹早已烙在自己身上。这则事例给我内心产生很大触动,好像就是在描述现在的我。年轻本应该是贴近学生教育的资本与优势,反而因为不善变通教育的思想观念,显得古板又教条,不易深得“人心”,使学生不愿走近自己。“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得不到学生的信任,学生凭什么信你所传之道?为什么同样的“道”却不被有些学生接受?事实证明,因为他们还是孩子,思想并未完全成熟,特点是“先信其人,后信其道”。如果班主任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不高,那么你的要求与教诲即使是正确的,也往往会成为“耳旁风”,学生听不进去,也不会认真执行,甚至还可能会跟班主任发生冲突;反之,班主任的一切要求和教诲都会顺利地被学生接受并努力执行,甚至班主任的某些缺点还能得到学生的原谅。在带班过程中,曾遇到类似的实例。有一段时间,我班男生宿舍因为卫生打扫不够整洁干净而发生学生被虫蚁蛰咬事件。我在第一时间让被咬伤的学生去医院清理伤口消毒,随后便来到班级说明这件令学生恐慌且不愉快的事情。第一,表扬被咬伤学生同宿舍的几名同学能第一时间将其送去医院清理伤口,处理得当、及时,强调今后再有类似情况发生,需要向他们学习;第二,向同学们传达了学校的态度,会及时进行宿舍消毒与清理;第三,让学生正确意识到宿舍卫生环境清洁的重要性,零食撒地、鞋袜乱丢的宿舍极易招来虫蚁侵袭,搞好宿舍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将终身受益。当时,仍有部分学生存在明显的抵触情绪,将责任全盘推到学校的宿舍条件上,有关自身卫生习惯的观念、宿舍卫生整洁的要求丝毫听不进去,甚至个别学生还为此跟我发生了不愉快的“交流”。那一刻,我清醒地意识到即使我的教诲再正确仍得不到某些学生的支持与接受。不同的班主任进行同样的教育,会让学生产生迥然不同的反应。这种反应并不取决于教育内容的对错,而是由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是否有威信及威信的高低决定的。这种情况得出的启示是,要使班主任的观点为学生所接受,首先必须改善师生关系,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具备较高的威信。通常情况下,学生只有得到班主任实处的尊重、体贴、真诚与理解,而不是班主任口中的一句空口号,他们才会对班主任所传之道发自内心地信服。这种信服也是班主任的权威,具体是指班主任丰富的知识、超群的能力、高尚的人格在学生心目中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③。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否则学生是很难与他积极合作的。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④。”因此,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做不到的事就不说,说到了就一定要做到。班主任的这种示范表率作用在学生身上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动力,这样班主任在学生中才能享有崇高的威信。
班主任担负着塑造人类灵魂的崇高责任,自己必须有“魂”,即有思想、有目标清晰的、与时俱进的正确的教育观念。要让自己的教育思想不老化、过时、落伍,就要不断充电学习。过去“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的说法已被新的要求所取代,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是一眼泉”,一眼活泉,才能不断给学生传递新思想、新知识,班主任才能因此提高自身的形象。想要让学生信服,班主任必须有危机感。“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对人的发展提出的最高要求。班主任在要求学生努力学会技能的同时,自己也需身先士卒地汲取高思想与理论的营养,力求让自己的根基扎得深厚些,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不断完善,努力使自己的人格魅力得到学生的认同,并且影响他们,这是每一个年轻班主任应该努力的目标。
(二)用心品味学生,用心观察学生,真心理解学生。
既然从事了教育这个职业,就要把心真正用在学生身上,尤其班主任要做一个有心人。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常常告诉我们,班主任的心学生是看得见的:你对学生真心,学生迟早是会接受并回报的;你对学生耐心,学生迟早会感化;你在学生面前虚心,学生会更加敬重你;反之,你对学生不关心,他们会疏远你;你对学生不真心,他们会鄙视你。总而言之,班主任真正用在学生身上的一片赤诚之心,学生是会懂的。会以不同方式在不同时间予以表示,尤其是技校的学生。
班主任心中有学生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不能仅仅把学生单纯地看做受教育者、被管理者,而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欲望,与成年人平等的人。虽然他们已成年,但思想还未完全成熟,感情还很稚嫩脆弱,性格并未稳定,仍需要班主任走进他们的内心,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了接学生内心的世界,方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这是一则真实的案例:
某天清晨,某班劳动委员向班主任反映,C同学已经连续几天不参加班级卫生值日了,提醒了也不听。
班主任:“怎么回事,C同学,你过来。”
C同学极不情愿地走到门口。
班主任(大声斥责):“为什么不扫地?提醒你值日了,你没听见么?”
C同学:“就是不想扫。”
班主任:“你凭什么不想扫,别人都能值日,你为什么要搞特殊化!”
C同学(语气非常冷漠):“没有心情。”
班主任(非常生气,提高音量):“不想值日,想搞特殊化,就离开我这个班。我不需要你这样的学生!”
C同学(语气变得强硬):“你凭什么让我走?”
(忽然间,班主任与学生对立起来,关系相当紧张与尴尬。)
案例分析:
该生自幼由奶奶爷爷抚养,性格倔强又叛逆。在处理这一件事件时,班主任抱着及时解决,宜早不宜迟的态度,仿佛及时处理就能成功。但并未了解该生容易冲动、比较自我的特殊性格,一味凭主观臆断加以批评与责备,反而招来学生的沉默、逆反与对抗。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沟通目的及教育效果。
改进对策:
教育过程中时常会遇到此类尴尬的事情。对于被激怒的学生,简单的说教和处理一般没有效果。冷处理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冷处理,单从字面上理解,是模具加工工艺的一道工序,把烧得通红的模具放入冷水中处理,目的是让模具变硬、耐用⑤。现在则被人们引申为一种人际交流与沟通的艺术。“冷”是冷静地分析事情的缘由,不盲动、不急躁,找到事情的根源再做决策。班主任若冷漠地训斥将会激化学生的抵触情绪,心灵的大门马上会关闭。当学生情绪激动时,班主任的冷漠既违背了教育的原则,又对事情的处理不利。给学生台阶下,往往也是给自己台阶下,让学生难堪不是班主任的胜利。用心去揣摩和理解学生,给学生留有自我认识的空间和时间,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感激。班主任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急学生之所急,教学生之所需,时刻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主体,而不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班主任权威需求感。其实一个温馨的微笑,一句温暖的话语,都能开启学生封闭的心灵。教育心理学中的“南风效应”正是如此。北风和南风比威力,北风再猛烈也只能让行人将身上的大衣裹得越紧;而和煦的南风却令行人春暖上身,不禁脱去大衣。处理问题学生时候,班主任若能合理运用“南风效应”贴近学生,顺势而行,必能笼络学生的心。“北风”与“南风”的较量,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所谓,大智的爱给人以温柔的征服。
其次学会用心倾听学生。对于我而言是个难题,很想做却又做不好。高明的班主任善于倾听,而我对待犯错误的同学往往是苦口婆心地说教,潜意识里划分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间的界限,因为“我是为你好”等。可是当班主任说完之后,仍为学生的不听话无休止地烦恼着。其实,也许我们并未意识到教诲的话其实不在多,贵在有的放矢,而这个“的”就是学生的心结。不要害怕学生犯错误,更无须烦恼他们犯了多大的错误,重要的是了解为什么会犯错误。这需要我们仔细聆听,犹如朋友般倾听他们的心里话,才能打开他们心灵的窗缺口。想着过去自己费尽心思,却做了很多无用功,谈话成效较低,有时甚至事与愿违,反而令学生与自己疏远了,真是比较惭愧。
(三)用情感化学生,以和风细雨的爱驱散学生心中的阴霾。
一位伟人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自由地发展。”班主任要用爱学生的一片真情换学生的真心,让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和谐。班主任管理是一种复杂的劳动,在该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带着某种情感来教,学生以某种情感来学,教学双方情感交融,方能达到好的效果。在日常管理中,师生的感情交流尤为重要,清晨来到班级的一句问候、一张笑脸,会带给学生一份鼓励和认可;善意的批评换来的是学生的悔悟和感激;对学生平等相待,一视同仁,得到的是学生的信任和依赖。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班主任应捕捉时机,灵活而恰当地利用自己的情商因素,关心爱护学生,温暖滋润这些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的学生,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让学生喜欢和信服不是一味地讨好。如果抛开班级严谨的规章制度而一味地人性化,只会纵容并姑息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不管、不问、不操心,学生也许暂时会喜欢你这个“不爱多事”的班主任,可是若干年后学生会形成新的评断。况且,很多班主任内心也过不了这个“良心坎儿”,一心还是为了学生。刘心武曾说过,与其讨好别人不如武装自己。对待学生也是如此,一个要教育别人的人,最有效的办法是教育好自己。班主任需要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在实践中不断修炼,真正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信服、折服。
虽说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年轻不怕失败,但是,年轻的班主任仍然要坚信,绝不能拿教训换经验,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并擦出情感的火花;要熟悉、贴近学生生活,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
急,关心学生的冷暖与喜怒,使师生关系更为和谐。和谐,才是真正的完美。
注释:
[1]陈桂生.师道实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11.
[2]贺斌.零距离施教:名师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16.
[3]关承华.凭什么让学生服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67-70.
[4]李燕.让学生主动说心里话:名师最有效的沟通艺术[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22-27.
[5]皮连生.教与学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5-46.
[6]李劲松.有效的课堂管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7-39.
[7]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修订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08-209.
[8]范希春.孔子本传[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126-131.
[9]钟启泉,吴国平.反思中国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93-195.
本文系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课题《中职学生思想德育建设有效途径和方法探索》(编号JG1301)的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