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会姿 严 铭
(河海大学 企业管理学院,江苏 常州 213022)
常州有着独特的古建筑文化。常州古建筑以名人故居和古街古巷为主,总是散发恬淡、宁静、悠闲的气息,飘逸浓重的书卷气,让人感受“独钓寒江雪”的清高的意境,展现出常州古建筑文化的独特韵味。古代一些名人厌弃世俗,转而寻求清静幽雅,这种思想代表常州的整体精神,精致而不奢华,清幽而不浮夸。这些古建筑空间设计表现出退隐的、低调的居住风格,这与其他城市的建筑初衷不同,也是常州古建筑的一大特色。
古建筑的选土、用料十分讲究。这些古建筑物的墙体多是大青砖和泥浆砌成的砖墙,也有石墙,经过几千年保存到现在仍然非常坚固,透过古建筑的砖墙和石墙可以看到其内在的文化魅力。砌砖墙时先把砖的形状修整好再统一安排位置,体现了按组织、按计划办事的思想;砌石墙时要根据每块石头的不同形状安排合适位置,体现了因材施用的文化思想。
土、木是古房屋采用的主要材料。土、木两种材料的掺和运用,基本决定了常州古建筑的技术、结构、空间组合和艺术形象。古建筑屋顶上还安置防雨的铺瓦和排水的槽道,使古建筑在经受千年的风雨侵蚀后,能相对完好地保留下来。建筑只有遵循自然才能保存长久,体现了古代人们“天人合一”的思想。古建筑被注入了哲学与美学等多种文化。
常州古建筑以古民居为主,平面的基本构成为中间是天井,围墙环绕周围,这不仅是通风、采光等功能上的需要,还是人们心目中理想的生活方式和天人合一的世界观的反映。住宅的院落虽然是虚空间,却是人们与自然界交流的媒介,也是人与人交往的理想场所。
常州古民居多是木结构房子,更能抗震。这种构造方式能够应对自然界强烈的外力,就像人身上的骨骼,摔一跤是不会散的,这也是传统建筑的精粹所在。对于有强大破坏力的地震,不是以强对刚,而是用以柔克刚的方法,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古文化思想。
不同的建筑装饰风格体现不同的文化特色,有的显得富丽堂皇,有的体现时代特征,而常州古建筑的装饰则体现简洁、典雅的文化气质。它采用的题材主要是梅兰竹菊、暗八仙、松竹梅雀和花果图案,自然清幽,突出雅致的韵味,散发浓重的书卷气息。
常州古建筑的窗格式样构思具有南方特有的细腻的气质。窗格构建的精益求精、高雅美观,在造型和雕刻图案上力求古朴,传统手法意境深远。常州古建筑中的木装饰、砖装饰、石装饰、金属装饰等装饰艺术手法及装饰图案,都深入细致地向人们展示了常州古建筑的形式美与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精细的装饰勾勒出了一幅幅富有地域文化的建筑美丽画卷。
从文化底蕴上说,常州的发展依托于河道,建筑多位于书卷气飘逸的幽深长巷。唐荆川、瞿秋白、盛宣怀、赵元任在此祖辈世居,李伯元则是从山东迁居而来。赵翼的“湛贻堂”、恽南田的“瓯香馆”、黄仲则的“两当轩”都曾坐落溪畔,与苏子终老的藤花旧馆隔溪相望。正是因为有如此浓重的书卷气,没有徽商的奢侈装饰,也没有苏州贵族官宦的气派。
常州古建筑不以人工技巧来竞久存,而是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这一观念同样影响了建筑的布局和形象特征。例如屋顶铺着漂亮的反曲线和轻巧多姿的翼角,给予建筑一种柔性的适应感,使之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取得和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常州古建筑具有独特的文化韵味。但是,在面对古建筑文化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时,常州没有走保留旧城,异地建设新城的路子,而是在旧城改造的基础上边建设边保护。持续多年大规模的旧改造,使一些尚未列入保护等级的古建筑被拆毁,一些古建筑的特有文化遗失,这些都导致常州古建筑文化难以弘扬和传承。
总体来说,常州古建筑亟待加强保护,常州本来有很多古街值得开发利用,成为江南水乡一道道值得欣赏和怀念的本土风景,而现如今大部分古建筑被拆毁或改造,使得古建筑面目全非,老南大街和前后北岸等一大批古建筑都失去了其原有的文化韵味。
建筑是人类智慧的杰出代表,人类社会的成长和建筑是分不开的。在地球上,处处都充满了带着浓厚地域特色的建筑。有些经典的建筑甚至已成为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符号和代表。譬如,天安门代表中国、自由女神像代表美国、大笨钟象征着英国……
常州古建筑是先人自身营造的生活环境,是先人用智慧创造的一种物质财富。建筑的布局、结构、形态和包含的各种民俗积淀和艺术那是城市建筑文化的气质、名片、灵魂和文脉,是一种城市人文精神的体现,也是提升城市品位的“形象大使”。常州古建筑文化一直保留原始的、纯朴的精神,因此,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忠实地反映历史,体现常州独特的建筑文化,充分彰显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蕴。
建筑是被展示的文化,其中蕴含许多文化韵味和美学价值,而不仅仅是砖头、水泥、钢筋等材料的简单堆砌。有人把建筑称作“可参观性”的文化经济,其道理在于把一座城市或一栋楼建好了可以带来人流、物流,带来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常州要创造性地开发旅游资源,实现资源、环境、交通与商业的优化组合,发挥其经济效益。古建筑的良好发展可以在多方面促进经济的发展。比如:使常州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结合起来,积极引入现代生活的元素,满足现代年轻人的需求;开发利用地方非物质文化资源,尤其是常州的特色传统工艺梳篦、微雕、根雕、乱真绣、留青竹刻、丝绸等。这样不仅可以传承传统文化,还可以促进常州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古建筑注重建筑与文化的融合,保护古建筑则要注重古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常州古建筑真实记载了城市核心发展的信息,其建筑规模、材料、色彩、传统设计符号和样式均留有历史文化的印迹。通过对建筑室内外的修复和改造,使其与现代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使古城民居重新焕发历史的光辉,而且凸显城市居民的现代文化风格。
把传统建筑文化与平民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以古建筑文化为基础,建设具有常州特色,集古老建筑文化与淳朴民风融为一体的仿古街区。在保护与修复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常州古老建筑的历史文化教育、民俗民风和旅游休闲服务等多项功能,形成集历史、文化、旅游、餐饮、休闲、商业、娱乐、住宅等于一体的都市旅游景点,展现常州历史文化风貌,使人们能够领略常州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风格。
希望常州古建筑的每一点改造都是经过反复斟酌的。如果只是为了使城市增添人文、历史气息在城市中心地带保留或增加古建筑,没有考虑好古现代文化的融合,就会使城市失去文脉特色,建筑没有生命力,而这又成了若干年以后重新拆建的理由。常州前后北岸一个百年古迹,在市民的期待中渐渐揭开面纱,展露出被修葺一新的面貌,但谁也没有料到,修复好的前后北岸,居然变成了一大片“假古董”,文化气息荡然全无。我们要吸取教训,常州古建筑的修护绝对不能再出现第二个“前后北岸”。
推动常州城市古建筑历史文化保护区旅游的发展,要善于开发利用常州非物质资源。对非物质文化资源,尽管不少地方已在开发利用中,并渗透到了旅游活动中,但是这些发展有些零散,不够聚集,不能给人文化的强烈冲击感。因此,要发展好常州的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还需要收集整理和发掘常州古文化遗存、民风、民俗、民居等特色文化遗产。常州文化遗产与精神代代相传;名品特色丰富,特色小吃种类繁多;梳篦、微雕、根雕、乱真绣、留青竹刻、丝绸等常州特色传统工艺文明省内外,乃至全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古建筑并向发展,也许可以更好地传承常州优秀古文化。
在古建筑修复过程中尽量做到“修旧如旧”,以免修成现代建筑。有些古建筑的修复方案要求做到“修旧如旧”。在实际操作时,却违背了这个基本原则,在外形设计上基本采用古典建筑格调,有点基本保留原来的构架,但在使用材料上,考虑商业价值,几乎都用上现代建筑材料,一切都是新做的,丧失了古建筑的原有文化韵味。
另外,常州古文化建筑的保护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切勿走“欧陆风”。可能很多城市都走进了”欧陆风”的误区,但是苏州博物馆的设计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将传统建筑文脉在浓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城市中传承下去。
从对于常州古建筑文化的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建造方式与建筑结构蕴涵了先人们的智慧,形成了有独特人文情怀的建筑文化。前人留下的已成文物的建筑,在建筑艺术史上熠熠生辉,我们应延续城市古建筑文化,让那些历史文明的光芒,重新在这片富饶土地上闪耀。
[1]常州编委会.常州[M].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2]须博.常州城市古建筑的传统文脉研究[J].艺术与设计,2009.
[3]韩辉.古建筑中的结构技术及其艺术特征分析[J].河南建材,2012.
[4]程云杉.由文脉主义建筑观带来的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