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腰客
汗水淋漓,盛夏已至,学校、机关、单位大多进入暑期年假模式。酷暑难耐,憋在家中无事可做,又到了外出旅游的好时节。
早前国人时兴报团旅游,单位也好、社区也罢,往往几十号男女老少手执小旗、头戴小帽,路遇景点鱼贯而入、咧嘴而笑、胜利手势、到此一游。更有甚者,旅程大半在火车、大巴上度过,隔着车窗走马观花,临走怀抱一堆廉价纪念品回程。而近年来,报团旅游的疲惫、鸡肋和不自由,终于被国人尤其是年轻人意识到并弃诸身后。自由自在的自由行,成为大部分人出行的首选。
外出旅行尤其是国外旅行,很少能见到欧美人组团旅游。且不说从上世纪70年代起风行至今的“背包客”(Backpacker)大潮,就是小规模的集体出游也多是以好友、家人构成为主。把一群互不认识的人以严密甚至半军事化的手段临时组织在一起,一天暴走十几个景点,仅仅只为合影留念表明“到此一游”的“抱团式”旅游,在西方人眼里简直不可思议。
严格意义上来说,西方人在旅途中也不乏“抱团”现象,但多半是在旅途中邂逅,彼此交流一下、互助一番,而并非像我们一样,从头到尾都是固定的旅伴和完全一致的行程。不过话又说回来,报团旅游也并非是中国人的首创和独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崛起的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区,出国旅游时所采用的形式就是旅游团。尤其是日本,不仅统一着装、统一行动,而且领队还身兼翻译、导游甚至管家的职能,其组织之严密、行动之迅速,远胜中国大妈团。
报团,或者抱团没有什么过错,但这种形式的本质其实是依赖组织、缺乏自我、对自身能力不自信的表现,希望凡事都由别人代劳、一条龙搞定。分析到这一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东方人格外喜欢旅游团,格外希望在旅途中“找个伴,有个照应”。
若说到旅途之中必定遭遇的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欧美背包客在这方面遇到的困难绝对不比东方人更少。我们所缺乏的恰恰是他们身上那种自信心态、社交能力、人文素养甚至无畏精神——而这些素养,恰恰是喜欢云游的古代中国人一直强调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另外,针对一直广为诟病的“中国人海外游玩素质差”的现象,其实很想小小地为同胞们翻个案。的确,中国人聚集的地方格外脏乱差,不仅喧闹吵嚷,而且随地丢垃圾、吐口水,遭人白眼而不自知。然而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素质差,而是因为我们根本就没见识过什么叫“有素质”。换句话说,跟一个文明并未被高度开化的人讲绅士品格、淑媛素质,不仅是一场异常艰苦的无用功,而且往往会遭到当事人的人身攻击,反而会自取其辱。
话已至此,再说一个国人亟待改掉的毛病。虽然我们喜欢报团旅游,但不知诸君有无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哪国游客,在他乡异地遇到自己的同胞,总是热心招呼、互相帮助、分享趣闻;唯独中国人,旅游团和旅游团之间是完全互不搭理的,不仅装作不认识,而且坚持不说普通话,甚至故意用方言诋毁另一伙中国人。即便都是中国人,也纳闷为什么同胞之间绝缘体般互不交流,甚至充满敌意。
最后回到正题:既然旅途舟车劳顿,甚至还要遭遇没素质同胞的不认识和翻白眼,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出去旅游呢?杀到国外,大把大把地花钱,难道真的只是买到了一顿不痛快么?
被誉为“文艺女神”“小清新天后”的陈绮贞,写过一首脍炙人口、深得小资喜爱的歌曲——《旅行的意义》:“你看过了许多美景,你看过了许多美女,你迷失在地图上每一道短暂的光阴……”歌词很唯美,旋律很清新。不过,凡是喜欢旅游的人都知道,一次完美的旅行,绝不应该只是山河壮丽、鬼斧神工之类的自然景观。
网络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我们走出去。旅行的意义永远只能在路上寻获,而不是窝在家里下载美景桌面、浏览美女照片就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