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
前几日,接了一个电话,仿若又遇见人生的灯塔,鼓励我勇敢前行。
比我高一级的师兄们聚会,然后一起给我打电话。我们的学生会主席,也是我大一时他带我播音、他大四时我陪他朗诵《四月的纪念》的师兄总结陈词,他一句一句地用熟悉的播音腔对我说:“师妹,你刚入学时,率真善良、多才多艺,让我们都眼前一亮,你的出现带给了我们很多色彩。这些年,虽然很少联系,但是我们也通过很多渠道关注你。真的没有想到当年我们那文文弱弱、需要保护的小师妹今天变得如此坚定和有担当,变得更加优秀了。我们都为你骄傲,也是你永远的后盾!”
感动之余,思绪被拉到十几年前我大一时参加的一场辩论赛。赛后由于认为结果不公正,我哭得惊天动地,一帮同学围着我不知所措。突然,耳边传来师兄浑厚的声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2000多年前妙手偶得的济世名篇,变成了师兄脱口而出的由衷劝慰,更变成了我大学期间人生的指引和方向,如灯塔的光芒般温暖。
回忆真的是美好而温馨的,会让人不觉间嘴角上扬。当我大四时又一次用这段谆谆教诲鼓励来者,看到师弟们眼里泛出的光芒,那一刻,我终于相信善意、勇气、坚守是可以传递的,而这些也都将会是我未来生命中最珍贵的稀世俊美。
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日子里,也经常会被黑暗所包裹,这时如果有一道光束投射进来,我想这便是福气。那道光束,可能是一本书赋予你的,也可能是一段话启迪你的,或者是一件事情感染到你的,更可能是某个人的宽广胸怀给予你的。而这些,确实有着灯塔般的力量,让你更勇敢、自信、阳光和有爱心。它让你看清熟悉的自己,重新认识自己,看到未来的方向,找到内心的乡土,然后将内心的希望散落于此,生根发芽。
英国作家詹妮特·温特森曾经说过:我们的生活是一连串的触礁和起航。没有到达,没有目的地;有的只是搁浅和触礁;又是一条船,又是一波潮。
寻找人生的灯塔,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因为灯塔给了我们光明和指引,更是因为不管潮起潮落,灯塔永远都在那里,不离不弃,让你心安,而心安即归处。当我们凝望内心的灯塔时,有种情感会瞬间被戳中,而这个世界也会烟花瞬放。
守望灯塔,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人生从此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