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海燕
古诗集文学大美于一身,它语言精炼,但表达的内涵却相当的深远。它充满着语言美、意境美和音乐美。古诗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每册书只有一至两篇《古诗两首》,或者在练习的读读背背中会涉及到古诗,所以古诗教学往往是被语文老师所忽略的。但古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承载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学好古诗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感悟祖国语言文字之美。但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美感呢?
一、品析词句,体会语言美
对于学生来说古诗很短,但这正是古诗的特点之一——语言精炼,虽然古诗语言精炼,但每个字、每句话都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而古人又不同于今人,遣词造句完全不一样,还经常出现生僻字和古今异义的词,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很有限,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去理解古诗中的词、句,认真揣摩诗人写诗的用意,体会古诗的语言美。
在教《静夜思》的时候,当说到“举头望明月”时,我问学生,同学们,我们想象一下,今晚的月亮很圆,月色很美,你能用几句话来说说眼前的美景呢?然后一双双小手啪啪地举起来了,这个说,那个说,大家的开头都是“我看到了”。于是我就质疑了,我们通常都说看月亮,那我们能不能把这句的“望”字改成“看”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可以”,教师继续追问,但作者为什么要用“望明月”呢?于是学生又一次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区别“看”和“望”有点难度,教师要去引导、启发,让学生懂得“望”字是往远处看,这正好符合了此时的情景:月亮离作者很遥远。从而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当。
除了引导学生去质疑外,更要让学生懂得去联系实际,古诗也就是古人说的话,教师要让学生把古人说的话变成现代人说的话。在教《游园不值》时,当教到“小扣柴扉久不开”时,我让学生将古诗中的每个字解释成现代汉语,不会解释的就给这个字组一个最常用的词语,于是学生开始组词和解释了,首先解决“小”字,学生基本都把它说成:小小的,很小之类的,我就把学生的答案写到黑板上,也不去评论对不对。再解决“扣”,这个字大家一下子就能理解了,知道是敲门的意思。接着是“柴”,学生基本也能答到木头。下面是“扉”字,学生对于这个字比较陌生,现代汉语中也不大会运用这个字,于是我用自己的方法去帮助学生理解,我说,看这个“扉”,它是“户”字头,里面是个“非”,同学们,你们知道“户”是什么意思吗?当学生答道每家每户时,我就顺势鼓励一下,然后说,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认为“户”是家的意思呢?“非”字比较简单,它表示否定,那么把“户”和“非”连起来,学生也基本能说到不准人进去,此时我就点拨了,那怎样才能不让人进去呢,马上学生就说到了门,那么“扉”就表示门。最后剩下“久不开”,这三个字难不倒大家。待这句话中所有的词都理解完了,让学生将解释连起来读读,看通不通顺,马上学生就发现了“小”字解释不恰当,然后教师在慢慢引导,一句话就解决了,这样解决学生的印象深刻,以后碰到没学过的古诗时也可以用上这个办法去理解。
二、发挥想象,感悟意境美
正如前面所说,古诗的语言相当的精炼,就算理解了古诗诗句的意思,也许也体会不了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此时就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去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古诗是诗人面对眼前的情和景有感而发而写成的,因此古诗有咀嚼不尽的韵味,教师也要帮助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再现诗中描绘的情景,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教《望庐山瀑布》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庐山瀑布的壮观呢?李白这个诗人本来就很擅长夸张,当说到“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的意思时,学生都在惊呼:瀑布有三千尺那么高啊!还纷纷表示质疑。这下我就愁了,没让学生感受到壮观,倒是让学生产生了疑惑了。幸好现在有多媒体,找了一段瀑布飞驰而下的视频,那刷刷的速度,那轰轰的声音,学生一下子就被怔住了。顺势让学生来谈感受,“壮观”这个词一下子就从学生口里蹦出来了。
在教下面一首古诗《绝句》时,着重分析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一句。让学生找到景物“鹂、柳、鹭、天”,再找颜色“黄、翠、白、青”,最后找动词“鸣、上”。学生对于这些景物,这些颜色并不陌生,因此在想象时也较容易,学生一下子就能感受到早春的生机勃勃,有的学生在课后还用图画再现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三、反复诵读,感受音乐美
诗句中词和词中间有节奏停顿,有感情的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这就是古诗的另一个特点——音乐美。黑格尔说:“至于诗则绝对要有音节或韵,因为音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甚至比富有意象的华丽辞藻更为重要。”诗歌的节奏感是所有文体中最强的。对于每个鉴赏诗歌的人来说,感受音乐美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反复地诵读,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于漪老师说过:“要反复读,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古人也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其实从学生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教师大概已经能够知道他是否真正的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苏教版三上有一篇文包诗《每逢佳节倍思亲》,其中涉及到的古诗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因此在朗读时语调要低沉点,语速要缓慢些。不同的古诗表达不同的情感,要用不同的语气去读,在教学时教师要先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所要表达的感情,然后通过反复的诵读去加深对古诗情感的理解。
古诗都是内在情感与外在节奏的完美结合,它节奏鲜明、旋律优美,有很强的音乐性,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带动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去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因此在教学上教师应尤为重视,在教法上,教师要不断地开拓创新,勇于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美的熏陶。
【作者单位: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 江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