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东
小学体育对于学生的心理成长以及身体素质的培养都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时代的推进,体育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也由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体育的教学,已经从传统的理论教学,过渡到了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关注他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体育的教学中逐渐的渗透个体化教育,做到两者相辅相成,这样才会使教学任务实现高效率的完成,进而实现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们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的目的。
1.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1.1教学内容无法吸引学生
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学校内有关体育运动的器材非常少,致使体育课堂都非常单调,但是,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超级强的年龄,单调的教学板块无法充分调动起他们对体育的积极性,就不能使他们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课堂上。
1.2课外活动的开展质量不高
由于体育这门学科的运动性较高,所以,一些理论知识必须要拥有一定的实践,才能使学生对其了解的更加透彻与深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学校组织的课外实践活动并不是非常多,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教学大纲要求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实践,让他们对知识进行巩固与复习。
1.3体育不被重视
由于体育这门学科,在传统的教育中并没有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所以,长期以来,学校对体育也不是很重视,无论从经费还是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支持度来分析,体育教学都没有得到较高的重视,这种形式,就直接影响到了体育教学的整体进展。
2.个体化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
2.1实行因材施教
由于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不同,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致使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理解的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每个学生,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运用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在体育的教学中,小学生的个性可以充分的展现出来,教师也能在课堂上挖掘孩子们的个性。在课堂上,学生们的喜静或喜动,和群和孤僻,都能一眼就看出来。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加留心,对待不同性格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不能只是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要充分尊重个体,做到因材施教。
举一个例子,在学习跳绳这项运动时,对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逐渐融入群体,慢慢接受人多热闹的场合,而对于性格较为外向的学生,就可以引导他们充分发挥出自己的领导才能,能够做到在人多的场合收放自如,毫不胆怯。这样因材施教的教学,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还能使他们相互学习,发现自己的缺点,并能欣然的接受意见并改正。
2.2保证课堂的多样性
由于每个人的心理素质及个性品格都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学的课程要有针对性,在教学时增设一些学生们热爱的运动,进而能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这些课程的选择要满足时代的要求,同时还要是一些实用型的项目。更要保证它们的种类要多种多样,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同学们的积极性就会影响到授课教师的教学兴趣。可以设置一些保健类运动、格斗健身类运动、以及艺术休闲类运动等,这些不仅能够对学生们的身体健康起到增强的作用,同时还能够维持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样就会培育出许多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提高授课的效率及效果。
2.3尊重和爱护学生
由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运用,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好,教学质量更高,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中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散自己的思维,真正融入到学生的世界中,感受学生的情绪,理解学生的做法,将课堂氛围营造的和谐融洽,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掌握知识,愉悦身心。
举一个例子,在学生刚开始学习踢毽子的时候,有部分学生会存在手脚不协调的状况,这时就需要教师虚心的引导与教育,而不是冷眼相对,那样会使学生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还会产生畏惧情绪,教师应该采用一些鼓励的话语:“你能行”“勇敢一些”“你是最棒的”,这样就会给予他们很大的勇气,继续尝试并努力。而对于那些掌握的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应该适当的采取一些鼓励,这会使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2.4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
对于一项事物的学习,只有真正的感兴趣,才会更加高效的掌握相关的知识。体育这项以活动为主题的教学,就要充分运用这一特点,使课堂气氛的到活跃。课堂的气氛和谐融洽,就会使学生的兴趣大大上升。
举一个例子,由于体育教学中的理论非常单调,为了使课堂的气氛得到活跃,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体育这一门学科的积极性,课堂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小游戏。例如在进行球类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传球,将每个学生都带入到课堂中,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形成。课堂中的小游戏,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体育的教学效果。
在应用个体化教育时,由于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并不相同,这就需要分开对待。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教师要加强他们身体机能的训练,并且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输,而对于高年级的同学,由于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较高,就可以适当的传授一些体育上的技巧,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够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单位:包头市昆区包钢十二小 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