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填空题
1.W;瓦特
解析:这款LED节能灯的功率只有3W,却有20W白炽灯的亮度。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
2.升华;内
解析: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变为高温碳蒸气,即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也就是发生了升华现象;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即发生了光能向内能的转化。
3.2;视角变大
解析: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由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这位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那么他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m,则他在镜中的像与他的距离是2m;由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不论人离镜远还是近,它们大小都相同;人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但是由于靠近平面镜时,视角变大,看起来像大了。
4.31.44;小
解析:v=s/t=(26.2×60)/(50)km/h=31.44km/h。其原因是列车急速驶过车站时,安全线以内的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安全线外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易发生安全事故。
5.0.35;7.1
解析: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中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的是R1两端电压,R2两端电压U2=U-U1=6V-2.5V=3.5V,电路中电流I=U2/R2=3.5V/10Ω=0.35A;R1的阻值是R1=U1/I=2.5V/0.35A=7.1Ω。
6.1.92×104;16
解析: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就转过3000r,电能表的转盘转过16r消耗的电能为:W=nNkW·h=163000kW·h=(2/375)kW·h=1.92×104J,而t=10min=600s,一只节能灯泡的实际功率为:P实际=Wt=1.92×1042×600W=16W。
7.变速;铅球在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作用,使它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快。(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解析:铅球下落过程中受重力作用,速度不断增大;也可从能量转化方面分析。下落过程中势能减少,动能增大,速度变大。
二、选择题
8.D
解析:A选项中,高音喇叭的主要作用是增大声音的响度;B选项中,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的歌手由于声带的宽度和厚度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是不同的;在C选项中,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所以不能直接对话,而使用无线电交谈;在D选项中,禁止鸣喇叭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选D。
9.D
解析:数码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用它拍摄照片时,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实像为原理。要使照片画面中的花朵小一些时,就是像变小,像变小时物距要变大,具体做法是把相机远离菊花。菊花有多种色彩,这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选项D是不正确的。
10.D
解析:霾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而不是小水滴和小冰晶,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雾的实质是小液滴,霾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雾和霾不是同一个概念。空气PM2.5指数,是用μg/m3来表示的,24h平均浓度限值为150μg/m3。
11.A
解析:购物车在8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所以说,购物车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经分析可知,此时水平方向上只存在两个力:水平向前的推力和水平向后的阻力,这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8N。当购物车突然减速时,水平方向仍然存在两个力:水平向后的拉力20N和水平向后的阻力8N,因两者方向相同,所以,合力为20N+8N=28N,故选A。
12.D
解析:要让鸡蛋下沉,就需要减小鸡蛋受到的浮力,当浮力小于重力时,鸡蛋就会下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当V排不变时,F浮与ρ液成正比,要减小鸡蛋的浮力,可减小盐水的密度,而要减小盐水的密度,应该向量筒中加水。当加水以后,盐水的密度就会减小,鸡蛋受到的浮力就会减小,鸡蛋就会下沉。
13.C
解析:当重物匀速上升时,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故机械能的总量增大,A错误;由于重物与动滑轮一起上升,而定滑轮固定在高处不动,若以定滑轮为参照物,则重物是运动的,B错;甲图所示的装置中,由三根绳子承担物重,乙所示的装置中承担总重的是两根绳子,因此它们的省力程度不一样,甲更省力,C对;两个滑轮组的省力程度虽然不同,但由于提升相同的重物,所用滑轮的规格相同,因此它们的机械效率实际上是相同的,D错。
14.B
解析:空气开关“跳闸”是由于电流过大,也有可能是由于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电路消耗电能的仪表,安装家庭电路应该先安装电能表,再安装总开关;当电路因故障导致保险装置断开时,应先寻找发生故障的原因,然后再更换保险丝或使空气开关复位;电热毯内的电阻丝断了,如果直接接上,将会导致电阻丝电阻变小,功率变大,造成火灾。
15.D
解析:由图乙可知气敏电阻的阻值随尾气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故由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电流增加,即电流表示数增大,由U0=IR0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会增大,即电压表的示数会变大;根据P=UI可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所以A、B说法错误。
由图乙可知气敏电阻的阻值随尾气浓度的减小而升高,故由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电流减小,即电流表示数减小,但是根据欧姆定律知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为R0的阻值,而R0为定值电阻阻值不变,C说法错误,D说法正确,故选D。
三、作图题
16.如图所示
17.如图所示
16题答案图17题答案图四、实验探究题
18.(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或壁)
(2)9298
(3)适当减少水量(提高水的初温;加大酒精灯火焰等)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度计放得不对,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2)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因此水的温度为90℃+2℃=92℃;从表中数据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98℃不变,水的沸点是98℃;(3)要缩短水从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以减少水的质量,或者是提高水的初温。
19.(1)不平衡左(2)大力臂变小(3)不可靠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普遍性(4)D(5)10
解析:(1)杠杆静止在如图位置,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由图示可知,杠杆右端下沉,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调节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它向左移动。(2)由图示可知,弹簧测力计从M位置转到N位置用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阻力与阻力臂不变,而拉力的力臂变小,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3)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只测出一组实验数据,根据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实验结论不可靠。(4)当杠杆上挂多组钩码时,力和力臂数目增加,虽然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使实验复杂化,给实验带来难度,所以选项D正确。(5)金属杆重心在中心上,阻力臂为l2=0.8m,取图象上的一点F=20N,l1=0.4m,由杠杆平衡条件得:Fl1=Gl2,即20N×0.4m=G×0.8m,解得:G=10N。
20.(1)如图所示。(2)①保护电路②改变灯泡两端电压的大小,多测量几组数据,探究灯丝电阻与温度的关系(3)增大;减小(4)A
20题答案图解析:(1)在连接电路时,电压表接“0~3V”量程,滑动变阻器接下接线柱。(2)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电路中的作用是保护电路。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从而改变用电器两端电压大小,这样可在实验中得到多组实验数据,探究灯丝电阻与温度的关系。(3)取下灯泡,相当于灯丝断路,故电路中没有电流,但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还和电源处于连通的状态,故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4)因为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必须保证电阻不变,而此题灯泡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不能完成该实验。
五、综合应用题
21.(1)105Pa(2)108km/h2000N(3)同解析
解:(1)新能源汽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p
F=G=mg=800kg×10N/kg=8×103N
p=F/S=8×103N/(200×4×10-4m2)=105Pa
(2)新能源汽车速度v
v=s/t=18000m/(60×10s)=30m/s
汽车所受牵引力是F牵
F牵=P/v=60000W/(30m/s)=2000N
(3)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汽车等。
22.(1)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它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向灯杆下方的蓄电池充电,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夜晚蓄电池向路灯供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0.9kg(3)28%
解:(1)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它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向灯杆下方的蓄电池充电,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夜晚蓄电池向路灯供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由题知,Q放=mq=2.7×107J,
需要完全燃烧煤的质量:m=Q放/q=2.7×107J/(3.0×107J/kg)=0.9kg;
(3)使用太阳能路灯的有用能量:W电=Pt=35W×60×3600s=7.56×106J,
太阳光辐射到该太阳能电池板的能量(总能量)W总为2.7×107J,
该太阳能路灯的能量转化效率:η=W电/W总=7.56×106J/2.7×107J=28%
(二)
一、选择题
1.D
解析:新铅笔长度约为18cm;人步行速度约为1m/s;课本约重2N,落在地面的物理课本捡起来放在课桌上,他对课本所做的功最接近2J。
2.B
解析:芳香四溢是由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B
解析:金属导线可以导电,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被金属导线导出。
4.A
解析:铅球离开手后,由于惯性向前运动,手的推力不对铅球做功。
5.B
解析:运动员向上跃起时,运动状态不断改变,因而必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6.B
解析:镊子在使用时省距离,费力。
7.D
解析:磁感线的引入应用了建立理想化模型法。
8.C
解析:电流表要注意和用电器串联;电压表要注意和用电器并联,且正负接线柱接法要正确。
9.A
解析:该电路为并联电路。a、d在干路中,因而电流大小相等,且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10.B
解析:B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工作的;其余都是根据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
二、填空题
11.变大;热值
12.30;运动
13.1.4×108;浮起
解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当从淡水区进入海水中,船体所受浮力不变,液体密度变大,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
14.6;4.5
解析:a接c时,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
15.3000;600
16.可再生;节能环保等
三、作图题
17.如图所示
17题答案图解析: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18.甲为上海,乙为西安。上海沿海,多水;西安内陆,多砂石。水的比热容大,在吸收或者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因而沿海地区温差小,甲为上海。
四、实验和探究题
19.(1)平衡螺母;(3)30游码(4)331.1×103
20.(1)小球质量;
(2)刻度尺;使小球获得相同的速度;B;在小球质量和运动速度相同时,小球所处高度越高,落地时水平距离越大;
(3)推铅球
21.(1)如图所示(2)变大(3)2.5(4)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5)5Ω;0.8W
21题答案图五、计算题
22.(1)开关按下时,R2短路
由P=IU,I=UR得P=U2R,R=U2P
R1=U2P1=(220V)21000W=48.4Ω
(2)开关弹起后,R1与R2串联
由P=U2R,R总=U2P=(220V)240W=1210Ω
R2=R总-R1=1210Ω-48.4Ω=1161.6Ω
(3)W总=P1·t=1000W×5×60s=3×105J
Q水=cmΔt=4.2×103×2×30=2.52×105J
η=Q水W总=2.52×105J3×105J=84%
能源浪费的去向:一是锅体升温,二是向空中散热。
23.(1)车水平静止在地面上,F=G=1.2×105N,p=F/S=1.2×105N/(0.24m2)=5×105Pa
(2)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牵引力和阻力平衡,F=f=6×103N
W=Fs=6×103N×3000m=1.8×106J
(三)
一、填空题
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导体
解析:如果物体带电,金属箔片就带上同种电荷,金属箔片之间由于排斥而张开一定角度。
2.乙乙
解析:示波器上波形越密音调越高,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3.液化;μm
解析:雾是液态的水,由水蒸气液化得到。
4.55.2;运动
解析:一号线总里程41.4km,行驶时间是0.75h,所以速度是55.2km/h。列车正在行驶,相对于地铁站的位置在改变,所以此时人相对于地铁站是运动的。
5.不变;压强
解析:质量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6.2;变大
解析:阻力是4N,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所以动力是阻力的1/2。沿着虚线拉测力计,动力臂变小,所以动力变大。
7.凸透镜;平行光没有平行于主光轴入射
解析:有亮点说明此透镜是汇聚透镜—凸透镜。透镜与地面平行就没有与光源(太阳)垂直,平行光就没有平行于主光轴入射,不符合焦点的定义要求。
二、选择题
8.A
解析:B、C是利用惯性的例子,D与惯性没有关系。
9.C
解析: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物体所处位置的深度有关,浮力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
10.A
解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而磁场对对电流有力的作用;异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暗盒里面可以是磁铁或带正电荷的物体。
11.B
解析:当质量、吸收的热量相同时,物体温差的改变与比热容成反比。
12.D
解析:做功的两个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选项A、B、C中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均没有移动距离。
13.D
解析: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电路总电阻变大,电流变小,灯泡变暗。灯泡两端的电压因此减小,在总电压不变的前提下滑动变阻器的电压增大。
14.D
解析:甲图说明液体对容器的侧面有压强;乙图说明气压越小,沸点越低;丙图说明在高度相同时,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15.C
解析:当S1、S2均闭合时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示数应是3V。当S1闭合、S2断开时,R1与R2串联,因为U1=2V,所以U2=1V,电压比是2∶1。R1电阻大小为10Ω,R2的阻值为5Ω。
三、作图题
16.解析:光线用实线、带有箭头;辅助线用虚线;光线要进入乙的眼睛。答案如图所示。
16题答案图17题答案图17.解析:力与力臂要垂直。答案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
18.解析:(1)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ABDE
19.解析:(1)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V,电压表量程应选择小量程;根据欧姆定律估算,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0.25A,电流表也选择小量程。答案如图所示:
19(1)答案图(2)答案:
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结果示数不为零示数为零B示数为零示数不为零A示数为零示数为零C(3)0.26;0.65
20.(1)物体B被撞击的远近
(2)摩擦力
(3)更换小球,使两次实验用球质量差距较大或使两次实验小球在斜面上的距离大一些或换用被撞击木块,使木块质量小一些。
(4)质量速度
(5)重力势动
五、综合应用题
21.解:v=s/t=12.5m/0.5s=25m/s=90km/h>80km/h,所以超速
p=F/s=G/s=mg/s=(104kg×10N/kg)/0.1m2=106Pa>7×105Pa,所以超载。
所以,被示意停车的原因是超速、超载。
22.解:(1)阴雨天用电加热,此时电能转化为水的内能。答案:转化。
(2)水吸收的热量:Q=cmΔt=4.2×103J/(kg·℃)×100kg×(60℃-10℃)=2.1×107J
(3)W=Q=2.1×107J,t=W/P=2.1×107J/1500W=1.4×104s
(4)使用太阳能清洁、无污染等
(四)
一、选择题
1.B
解析: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从而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
2.C
解析:40℃高于人的体温,一本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0.2kg,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108m/s,故A、B、D项不符合实际;只有C项符合实际。
3.D
解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我们听到自己咀嚼食物的声音是通过骨传导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B、C项说法错误;音乐妨碍了别人休息,也属于噪声,故D项说法正确。
4.C
解析:冰糕到口里化成水,发生熔化,熔化吸热,使人感觉凉爽,故C项说法正确。
5.C
解析:在0~1s内,拉力F=550N,物体上升高度h=0.5m,则拉力所做的功W=Fs=550N×4×0.5m=1100J,故A项说法错误;在1~2s内,拉力F=500N,物体上升速度v物=1m/s,则拉力的功率P=Fv绳=500N×4×1m/s=2000W,故B项说法错误;在1~2s内,拉力所做的功W总=Pt=2000W×1s=2000J,则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即额外功W额=(1-η)W总=(1-90%)×2000J=200J,则动滑轮重力G动=W额h=200J1m=200N,故C项说法正确;增大A的重力,滑轮组机械效率会变大,故D项说法错误。
6.B
解析:当S、S1均闭合时,灯泡与电阻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灯泡正常发光,说明它两端实际电压UL=U额=6V,又由题意知,U2=12V,则电源电压U=UL+U2=6V+12V=18V,故A项说法错误;当S、S1均闭合时,电路中的电流I=P额U额=4W6V=23A;则RL=ULI=6V23A=9Ω,R2=U2I=12V23A=18Ω;当S1断开后,灯泡L、R1、R2串联,电压表仍测R2两端电压,电流表仍测电路中电流。此时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14P额=14×4W=1W,则实际电流I′==1W9Ω=13A;开关S1断开前后两次电流之比I∶I′=23A∶13A=2∶1,故D项说法错误;此时R2两端电压,即电压表示数U2′=I′R2=13A×18Ω=6V,故S1断开后,电压表示数变小,C项说法错误;灯泡两端实际电压UL′=I′RL=13A×9Ω=3V,则R1两端电压U1=U-UL′-U2′=18V-3V-6V=9V,则R1=U1I=9V13A=27Ω,故B项说法正确。
7.CD
解析:水球是透明的,并且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焦距较短的凸透镜,王亚平在这个水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故C项说法正确;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故A、B项说法错误;王亚平远离水球,物距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特点可知,像会变小,故D项说法正确。
8.ABD
解析:篮球在空气运动过程中,与球篮的位置发生改变,则以篮球为参照物,球篮是运动的,故A项说法错误;惯性不是力,故B项说法错误;起跑时,人用力向后蹬地,对地面施加一个向后的力,同时地面也会对人施加一个向前的力,借助于这个力,人快速向前运动,故C项说法正确;铅球落地,把地面砸个坑,说明地面受力发生了形变,故D项说法错误。
二、填空及简答题
9.(1)电磁波(2)为了增大摩擦力(3)问题:太阳能电池板有什么作用?答案: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10.虚2.1如图所示
10题答案图11.6.3×1042.1×10375
解析: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t水-t0)=4.2×103J/(kg·℃)×1kg×(35℃-20℃)=6.3×104J;A液体与水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热量也相同,则cA=Q吸m(tA-t0)=6.3×104J1kg×(50℃-20℃)=2.1×103J/(kg·℃);两个热得快在5min内消耗的电能W总=2W=2Pt=2×250W×5×60s=1.5×105J,则电能表表盘转动的圈数n=1.5×105J3.6×106J×1800=75(圈)。
12.(1)2.5×10-3(2)5×10-4g(3)(写出以下任意一条均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植树造林、各企业达标排放、加强政府监督以及不要露天焚烧垃圾等
解析:每人每天吸入的PM2.5的质量m=ρV=0.05mg/m3×104×10-3m3=0.5mg=5×10-4g
13.(1)内可再生(2)电磁感应现象
三、实验探究题
14.(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或声波具有能量)(2)蒸发吸热(3)二力平衡(4)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
15.(1)刻度尺秒表(2)1500125(3)(下面任意一种方案均可)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用的时间和爬楼的高度,算出爬楼的功率并进行比较;控制爬楼的时间相同,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的高度,算出爬楼做的功并进行比较;控制爬楼的高度相同,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的时间,算出体重和时间的比值并进行比较。
16.(1)如图所示
16(1)题答案图(2)电压表电压表示数为2.5V
(3)1.1
(4)实验步骤:①按如图所示电路连接电路,先将电流表串联在R0支路,调节滑片,直到电流表示数等于2.5VR0时,停止移动滑片;②断开开关,只将电流表改接在小灯泡支路上,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示数为I。P额=2.5I(W)
16(4)题答案图四、计算题
17.解:(1)圆柱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F浮=G-F=10N-2N=8N
(2)圆柱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V=Sh=40cm2×8cm=320cm3=3.2×10-4m3
液体的密度ρ液=F浮gV排=8N10N/kg×3.2×10-4m3=2.5×103kg/m3
(3)圆筒的重力G筒=mg=400×10-3kg×10N/kg=4N
圆筒内液体的重力G液=ρ液gV液=2.5×103kg/m3×10N/kg×80×16×10-6m3=32N
圆筒对桌面的压力F=G筒+G液+F浮=4N+32N+8N=44N
则圆筒对桌面的压强p=FS=44N80×10-4m2=5.5×103Pa
18.解:(1)小灯泡的电阻RL=U额I额=2.5V0.25A=10Ω
(2)滑动变阻器与小灯泡串联,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最右端时,有
ULU=RLR,即1.5VU=10Ω10Ω+30Ω
则电源电压U=6V
(2)滑动变阻器滑片分别在a、b两点时,Ua∶Ub=2∶3①
根据题意,Pa∶Pb=Ua2Ra∶Ub2Rb=8∶9
则Ra∶Rb=2∶1②
又因为UaU-Ua=RLRa,即Ua6V-Ua=10ΩRa③
UbU-Ub=RLRb,即Ub6V-Ub=10ΩRb④
①②③④式联立,解之得Ua=2V,Ub=3V,Ra=20Ω,Rb=10Ω
则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a、b两点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化值ΔR=Ra-Rb=20Ω-10Ω=10Ω
(五)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0℃的冰变为0℃的水,虽然温度不变,但其分子的运动剧烈程度不同,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内能发生了变化。
2.B
解析:一张课桌的高度约是0.8m,学生上学路上步行的速度为1.2m/s;洗澡水的温度接近人体温度,大约是35℃左右,所以ACD都不符合实际。
3.C
解析:“水中月”是平静的水面形式的虚像,符合是平面镜成像特点,所以“水中月”与天空的月亮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
4.D
解析:一小勺食盐放入满杯的水中,水未溢出,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5.A
解析:犬类动物有尖尖的牙齿,在相同压力的情况下,可以产生较大的压强,撕裂食物;蜈蚣腹部有许多足,可以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泥鳅体表有一层滑粘的液体可以减小与接触面的摩擦;蛇的体表覆盖粗糙的鳞片以增大与接触面的摩擦。
6.C
解析:太空中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放在天平盘中的物体对天平盘没有压力。
7.C
解析:用筷子夹菜时,是费力杠杆,省距离。
8.B
解析:家庭电路中,用电器增多,总功率增大,干路中的电流变大;电能表、输电线、保险丝都处于干路中,都要能承受较大的电流才能使电路安全。
9.B
解析: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越大,被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就越大,浮力越大。
10.C
解析: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成像,成等大的虚像。
11.B
解析:质量相同的两块不同金属,同时从沸水中取出,初温相同;放在足够多的等质量的碎冰中,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末温也相同,即金属的温度变化相同;由Q=cmΔt可知,能使冰熔化多的那块金属具有较大的比热容。
12.A
解析:流凌解冻是熔化现象,属于吸热过程;薄雾及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是放热过程;雾凇的形成是凝华,是放热过程。
13.C
解析:本电路是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滑片左移,总电阻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但电压表示数不变。
14.D
解析:运动员用力推冰场周围的护栏时,护栏未动,运动员却远离护栏而去,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员离开护栏后,并没有再用力蹬冰面,但仍能滑得很远,这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15.C
解析:电池迅速发热而烫手,表明电路中有较大电流通过,是短路引起的。
16.A
解析:推力做功等于推力与小车在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W=Fs=1000N×2m=2000J。
17.C
解析:楼道灯是由光控和声控开关同时来控制的,光线暗的时候,用力拍掌,灯就亮起来;而光线强的时候,无论怎么用力拍掌,灯也不会亮,表明两者是串联的。
18.A
解析:探测线圈靠近金属物体时,在金属导体中就会产生涡电流,是感应产生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19.D
解析:由小磁针的指向判断,通电螺线管的b端是N极,电源的d端是负极。
20.B
解析:白炽灯泡的灯丝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没有电阻时,不会发热。
二、填空题
21.振动音色;
解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发生的;不同的发声体的发声音色不同。
22.(1)汽化液化静止1319;(2)动势;(3)等于;(4)减小增大;(5)电磁波;
解析:“白气”是小的水珠悬浮在空气,其形成是水先由液态变为气态(汽化),再由气态变为液态(液化);火箭升空过程中,月球车是藏在着陆器中的,所以以着陆器为参照物,月球车是静止的;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出探测器的运动速度;探测器在环月轨道中,从近月点向远月点运行时,速度越来越慢,动能减小,势能增加,机械能守恒;大功率发动机在落月过程中减小探测器的运行速度,当静止在月球表面上空时,受力平衡,发动机对着陆器向上的推力与月球的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六轮月球车增大了与月壤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对月壤的压强,棘爪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了摩擦了;对探测的监控是通过电磁波来完成的。
23.频率
解析:光的频率很高,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传输大量信息。
24.漫反射无规则运动
解析:各个方向都能看到,是漫反射的结果;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25.线圈匝数
解析:通过控制电流相同,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线圈匝数与磁性强弱的关系;
26.并11
解析:家庭电路的用电器都是并联连接的,电能表的适用电压是220V,允许通过的电流是3A,最大功率是660W。
三、实验题
27.1cm1.85cm(1.83~1.87);
解析:注意读数时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28.(1)②将另一个烧杯放在天平的右盘中,并慢慢向其中加水;③将右盘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2)ρ石=V0ρ水/(V2-V1);
解析:测量密度的原理是ρ=m/V。由于没有砝码,无法直接测出石块的质量,只能间接测量;用调节平衡的天平,选用水得知石块的质量为m=ρ水V0;再利用排水法测量石块的体积为V2-V1;即可求出石块的密度。
29.(1)体积方向;(2)F浮G排;(3)A、B;(4)D、B、C。
解析:(1)矿泉水瓶浸没的体积越大,弹簧测力计需要的拉力就越大,表明浮力与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定滑轮的作用在于改变了拉力的方向;(2)阿基米德原理说明的是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力关系,所以要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就需要比较F浮和G排的大小关系;(3)测量浮力可以应用弹簧测力计先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再测出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的重力G′来测量,即图示中的A、B;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需要按照D、B、C的顺序进行测量。
30.(1)98;(2)多;(3)不能,实验中没有保持二者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
解析:(1)温度计的读数时,要注意分度值的大小,再读出温度;(2)根据Q=cmΔt可知,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时间越长,发出的热量越多,被加热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3)探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关系,要注意运用控制变量法。
31.(1)电路图如图所示。(电路图中有任何一处错误均得0分)
31题答案图(2)d;(3)0.269.6。
解析:(1)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就是I=U/R;(2)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示数为零,小灯泡不亮,表明小灯泡开路,导线d出现断路;(3)故障排除后,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0.26A,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是2.5V,灯丝的电阻是9.6Ω。
四、计算题
32.(1)8.25×108J;(2)5.5×104Pa;
解析:牵引力做功W=Fs=3×104N×27.5×103m=8.25×108J;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F/S=mg/S=(2.2×104kg×10N/kg)/4m2=5.5×104Pa。
33.(1)1.05×106J;(2)42.5%;
解析:吸收的热量Q=cmΔt=4.2×103J/(kg·℃)×5kg×50℃=1.05×106J;发动机每分钟对外做功W=Pt=8.5×104W×60s=5.1×106J;所以效率是η=(W/Q′)×100%=(5.1×106J/1.2×107J)×100%=42.5%。
34.(1)12Ω;(2)3W。
解析:(1)根据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关系P额=U额2/R,就可以求出灯丝的电阻R=U额2/P额=12Ω;(2)开关闭合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是15Ω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是27Ω,电路中的总功率是P=U2/R=(9V)2/27Ω=3W。
20.B
解析:白炽灯泡的灯丝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没有电阻时,不会发热。
二、填空题
21.振动音色;
解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发生的;不同的发声体的发声音色不同。
22.(1)汽化液化静止1319;(2)动势;(3)等于;(4)减小增大;(5)电磁波;
解析:“白气”是小的水珠悬浮在空气,其形成是水先由液态变为气态(汽化),再由气态变为液态(液化);火箭升空过程中,月球车是藏在着陆器中的,所以以着陆器为参照物,月球车是静止的;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出探测器的运动速度;探测器在环月轨道中,从近月点向远月点运行时,速度越来越慢,动能减小,势能增加,机械能守恒;大功率发动机在落月过程中减小探测器的运行速度,当静止在月球表面上空时,受力平衡,发动机对着陆器向上的推力与月球的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六轮月球车增大了与月壤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对月壤的压强,棘爪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了摩擦了;对探测的监控是通过电磁波来完成的。
23.频率
解析:光的频率很高,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传输大量信息。
24.漫反射无规则运动
解析:各个方向都能看到,是漫反射的结果;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25.线圈匝数
解析:通过控制电流相同,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线圈匝数与磁性强弱的关系;
26.并11
解析:家庭电路的用电器都是并联连接的,电能表的适用电压是220V,允许通过的电流是3A,最大功率是660W。
三、实验题
27.1cm1.85cm(1.83~1.87);
解析:注意读数时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28.(1)②将另一个烧杯放在天平的右盘中,并慢慢向其中加水;③将右盘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2)ρ石=V0ρ水/(V2-V1);
解析:测量密度的原理是ρ=m/V。由于没有砝码,无法直接测出石块的质量,只能间接测量;用调节平衡的天平,选用水得知石块的质量为m=ρ水V0;再利用排水法测量石块的体积为V2-V1;即可求出石块的密度。
29.(1)体积方向;(2)F浮G排;(3)A、B;(4)D、B、C。
解析:(1)矿泉水瓶浸没的体积越大,弹簧测力计需要的拉力就越大,表明浮力与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定滑轮的作用在于改变了拉力的方向;(2)阿基米德原理说明的是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力关系,所以要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就需要比较F浮和G排的大小关系;(3)测量浮力可以应用弹簧测力计先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再测出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的重力G′来测量,即图示中的A、B;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需要按照D、B、C的顺序进行测量。
30.(1)98;(2)多;(3)不能,实验中没有保持二者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
解析:(1)温度计的读数时,要注意分度值的大小,再读出温度;(2)根据Q=cmΔt可知,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时间越长,发出的热量越多,被加热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3)探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关系,要注意运用控制变量法。
31.(1)电路图如图所示。(电路图中有任何一处错误均得0分)
31题答案图(2)d;(3)0.269.6。
解析:(1)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就是I=U/R;(2)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示数为零,小灯泡不亮,表明小灯泡开路,导线d出现断路;(3)故障排除后,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0.26A,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是2.5V,灯丝的电阻是9.6Ω。
四、计算题
32.(1)8.25×108J;(2)5.5×104Pa;
解析:牵引力做功W=Fs=3×104N×27.5×103m=8.25×108J;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F/S=mg/S=(2.2×104kg×10N/kg)/4m2=5.5×104Pa。
33.(1)1.05×106J;(2)42.5%;
解析:吸收的热量Q=cmΔt=4.2×103J/(kg·℃)×5kg×50℃=1.05×106J;发动机每分钟对外做功W=Pt=8.5×104W×60s=5.1×106J;所以效率是η=(W/Q′)×100%=(5.1×106J/1.2×107J)×100%=42.5%。
34.(1)12Ω;(2)3W。
解析:(1)根据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关系P额=U额2/R,就可以求出灯丝的电阻R=U额2/P额=12Ω;(2)开关闭合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是15Ω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是27Ω,电路中的总功率是P=U2/R=(9V)2/27Ω=3W。
20.B
解析:白炽灯泡的灯丝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没有电阻时,不会发热。
二、填空题
21.振动音色;
解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发生的;不同的发声体的发声音色不同。
22.(1)汽化液化静止1319;(2)动势;(3)等于;(4)减小增大;(5)电磁波;
解析:“白气”是小的水珠悬浮在空气,其形成是水先由液态变为气态(汽化),再由气态变为液态(液化);火箭升空过程中,月球车是藏在着陆器中的,所以以着陆器为参照物,月球车是静止的;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出探测器的运动速度;探测器在环月轨道中,从近月点向远月点运行时,速度越来越慢,动能减小,势能增加,机械能守恒;大功率发动机在落月过程中减小探测器的运行速度,当静止在月球表面上空时,受力平衡,发动机对着陆器向上的推力与月球的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六轮月球车增大了与月壤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对月壤的压强,棘爪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了摩擦了;对探测的监控是通过电磁波来完成的。
23.频率
解析:光的频率很高,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传输大量信息。
24.漫反射无规则运动
解析:各个方向都能看到,是漫反射的结果;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25.线圈匝数
解析:通过控制电流相同,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线圈匝数与磁性强弱的关系;
26.并11
解析:家庭电路的用电器都是并联连接的,电能表的适用电压是220V,允许通过的电流是3A,最大功率是660W。
三、实验题
27.1cm1.85cm(1.83~1.87);
解析:注意读数时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28.(1)②将另一个烧杯放在天平的右盘中,并慢慢向其中加水;③将右盘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2)ρ石=V0ρ水/(V2-V1);
解析:测量密度的原理是ρ=m/V。由于没有砝码,无法直接测出石块的质量,只能间接测量;用调节平衡的天平,选用水得知石块的质量为m=ρ水V0;再利用排水法测量石块的体积为V2-V1;即可求出石块的密度。
29.(1)体积方向;(2)F浮G排;(3)A、B;(4)D、B、C。
解析:(1)矿泉水瓶浸没的体积越大,弹簧测力计需要的拉力就越大,表明浮力与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定滑轮的作用在于改变了拉力的方向;(2)阿基米德原理说明的是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力关系,所以要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就需要比较F浮和G排的大小关系;(3)测量浮力可以应用弹簧测力计先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再测出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的重力G′来测量,即图示中的A、B;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需要按照D、B、C的顺序进行测量。
30.(1)98;(2)多;(3)不能,实验中没有保持二者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
解析:(1)温度计的读数时,要注意分度值的大小,再读出温度;(2)根据Q=cmΔt可知,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时间越长,发出的热量越多,被加热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3)探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关系,要注意运用控制变量法。
31.(1)电路图如图所示。(电路图中有任何一处错误均得0分)
31题答案图(2)d;(3)0.269.6。
解析:(1)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就是I=U/R;(2)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示数为零,小灯泡不亮,表明小灯泡开路,导线d出现断路;(3)故障排除后,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0.26A,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是2.5V,灯丝的电阻是9.6Ω。
四、计算题
32.(1)8.25×108J;(2)5.5×104Pa;
解析:牵引力做功W=Fs=3×104N×27.5×103m=8.25×108J;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F/S=mg/S=(2.2×104kg×10N/kg)/4m2=5.5×104Pa。
33.(1)1.05×106J;(2)42.5%;
解析:吸收的热量Q=cmΔt=4.2×103J/(kg·℃)×5kg×50℃=1.05×106J;发动机每分钟对外做功W=Pt=8.5×104W×60s=5.1×106J;所以效率是η=(W/Q′)×100%=(5.1×106J/1.2×107J)×100%=42.5%。
34.(1)12Ω;(2)3W。
解析:(1)根据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关系P额=U额2/R,就可以求出灯丝的电阻R=U额2/P额=12Ω;(2)开关闭合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是15Ω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是27Ω,电路中的总功率是P=U2/R=(9V)2/27Ω=3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