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街道家具设计看城市景观

2014-08-20 20:22张佳楠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上海

张佳楠

摘要:

很多时候城市景观是人对一个城市的第一印象,而街道空间是城市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街道空间的品质直接取决于各种地景设施,比如人们对上海的印象除了摩天大楼还会有令人回味的历史街道,法国街道家具研究者、巴黎大学教授卡蒙纳(Michel carmona)说得好:“街道家具设置的目的,是在协助市民重新发现与重新认识街道”。凯文·林奇在《城市的意象》一书中列出了构成城市印象的五个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林奇认为,人们用这五个要素就可以画出城市的印象图。道路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街道是城市景观中的绝对主导元素。因此街道家具与城市景观有着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的关系。然而在现有的一些对街道家具的研究文献中,主要还是倾向于对街道家具的定义、分类及功能使用等方面,通过对上海街道家具的调查着手研究上海城市景观的进步状况。解放之后至今,上海街道家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梳理上海街道家具发展的历程的同时,探索了上海街道家具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街道家具;上海;街道景观

一、上海街道家具的发展历程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上海城市景观及道路空间在建国至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国的初期上海就已经有了一些路灯邮箱等基本的设施,当时的设计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形式上以黑色为主,在照抄照搬西方的同时也能够关注街道家具的功能,设计原则基本遵循着经济、实用以及条件允许下的一定美观,尽管当时街道设置较为单一,但已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要,对城市街道环境也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街道家具”的概念在懵懂中渐渐形成。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化进程街道家具的应用得到了推动,城市景观设计受到人们和专业人士的广泛重视,城市街道家具也开始迅速发展,街道和广场上的设施也逐渐增多。功能与技术结合较好的艺术性街道家具作品开始出现在主要干道中,人性化的设计此时也开始提出。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始于1999年,这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是在中央作出开发浦东的重大战略决策的背景下编制的。1998年至1999年,南京东路进行以创造良好城市公共景观为目标、塑造独特历史文化遗产为特征的商业步行街建设。改造后的南京路步行街提供了多样化的、以休闲娱乐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场所,休息座椅、路灯、垃圾桶等也都焕然一新。

我们都知道的1999年开业的上海东方书报亭拥有着统一的造型、颜色、标识、经营方式,尽管到了现在,书报亭依然十分醒目并遍布了上海的主要街道,是上海市最先一批具有标志性的街道家具。虽然近年来书报亭正面临着发展困境,但它依然是上海重要的造型统一的街道家具。

二十一世纪后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人们对街道家具的设置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的新思潮、新技术涌入了国内,街道家具的发展也有了新的层次和高度。但国内对于街道家具仍缺乏一个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整个街道家具行业的发展缺乏了对无序的设计加以规范和引导,很多设计缺乏与景观环境的整体协调,以及设计与人们的参与或互动关系太少,没有按居民的行为特点和具体要求而设置。

这些问题在后期也都得到了重视和关注。比如说2008年,北京市为了能够向世界展示一座完整的现代化大都市,专门公布了《城市道理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范》对废物箱、交通护栏、街牌等12中奥运会前急需整治的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标准,规范尺寸。上海政府在浦东新区城市道路容貌标准中也专门提出了对邮政电信设施、公交车站、座椅、废物箱、书报亭、售货亭、厕所、电话亭、非机动车停车处、城市小品及雕塑、供水供电设施、道路消防栓、公共健身休闲这十三种街道家具的规范要求。

二、上海街道家具现状

上海虽然在街道家具这方面的起步比国外晚了一些,但在2010年世博会得到了彻底的转变。世博会不仅让上海为世界带来了一场美丽的盛宴。也为自己带来了华丽转变,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其城市建设已日趋完善,世博会的召开对城市景观有了很大的提升,上海最有名的街道——南京路步行街,包括标识、灯具、电话亭、售卖亭、广告牌、垃圾桶以及自行车停放架等街道家具都得到了重新设计,整体风格更具现代感,又展示了古典之美。一座城市布局合理、设计周到的公共设施能够使人们切身体会到一种关怀,设计上更加注重人性化的公共设施。这期间上海部分地方的公交站牌也换成了电子站牌。其设计优点除了高度适中更加美观,色彩搭配醒目便于浏览,并且提供多种信息。另外在上海的新天地、徐家汇等休闲商业场所,随处可见精心安排的街道家具,对商业效益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复兴公园东南门口的有一座老消防龙头,尽管它已经没有使用价值,但建筑师仍然选择了将其保留,为它罩上了一个玻璃罩子,配上一段说明文字,如今这件古董街道家具成了复兴公园最出色的景点之一。还有专家建议,上海是否可以有计划地保留几座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公厕,里面安置一些那个时代的老家什,成为一座既供参观也可供使用的“公厕博物馆”。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为上海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贡献,让城市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世博会上有许多设计非常优秀,比如说徐汇滨江防汛墙,它的设计完全打破了传统防汛墙的理念,抛弃了传统的水泥防汛墙,而是结合环境打造的景观墙,将沿江路基从4.5米标高,抬升到6.5米。这样能够让市民能更近距离感受黄浦江,俯瞰江水在脚下流淌的景色。

随着上海的城市建设进入了国际化阶段,现如今许多街道家具的设计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城市的环境中,上海的街道家具仍然存在着发展不齐、整体无序、欠缺维护等问题,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上海综合景观形象。

三、上海街道家具设计发展方向

(一)与环境共生,与景观互融

与环境共生就是要遵循服从整体原则,上海的街道家具设计要从上海城市整体规划出发,从各条道路的地理历史、基本条件及周边环境等方面去分析街道家具设计的限定及可发挥空间,结合街道家具不同的使用功能,从而进行系统整体的设计,造型及色彩都需要达到整体、统一的视觉效果。

街道家具对环境艺术氛围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所以我们设计师们就需要通过对街道家具充满艺术情趣的设计增强整个环境的感染力,但整体上还是要注意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二)展示城市文化艺术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海派文化一直是上海文化的代名词,在进行街道家具设计时就需要突出城市海纳百川的地域文化特性与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色,挖掘上海的传统人文景观资源,在满足使用功能和观赏要求的基础上,表现上海城市街道独特的文化品位。

理解上海文化,城市景观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对海派文化的阐释,中西合璧,海纳百川的这一文化特征,让上海拥有了独特的历史地位,在街道家具上体现海派文化重点在于从实际出发,内容朴实,形式自由并敢于创新, 呈现海派街道家具大气所在。设计重点在于文化层面上使街道家具对上海的地域文化、历史文脉的发掘和探索、对上海城市精神的表达

(三)人性化,注重功能

人城市景观的感受者,也是街道家具的主体,街道家具的使用者是人,就必须要在设计中体现出对“人”足够的尊重和保护,考虑从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出发,强调对人的关怀,

由于街道家具的种类较多,形式复杂,对其做统一的硬性规定是不太可能的,人性化设计重点就是以人为街道家具的核心,围绕人体工程学和行为科学,来创造布置、方式、数量登都得当适宜的街道家具。同时,还需要关怀老人、小孩、残疾人登弱势群体,无障碍的设计使他们在使用的时候都能够方便、安全。避免只注重街道家具的形式,忽略功能、安全等的要求。

四、结语

上海作为国际化城市,城市街道为全世界的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街道家具与周围景观构成了标志性景观,成为上海观光必看的特色之一,他们在保证了基本使用功能之外承担了传达了上海的文化精神。展望未来,街道家具一定会为上海城市景观的美好增添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徐鸿.街道家具设计[D].中央美术学院,2010(06)

[2]陆红梅,张庆费.徐汇滨江:从工业棕地到景观绿廊[J].园林杂志2011(04)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我去上海参加“四大”啦
上海,及上海以南
上海城投
上海之巅
上海城投
上海城投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上海的新使命
上海“进博”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