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臣
[摘要]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方法 选择来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予厄贝沙坦(安博维) 150 mg/d口服,氨氯地平(络活喜)5 mg/d口服;对照组予厄贝沙坦150 mg/d口服,疗程8周。 结果 (1)两组患者的SBP、DBP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BP、DBP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3,P<0.05)。(3)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氨氯地平;厄贝沙坦;联合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0-0127-02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是常见的内科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目前临床常用的主要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等几类[1]。氨氯地平为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厄贝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临床实践证实,单药降压效果往往不理想。两种降压药联用既可协同降压,又可相互抵消不良反应。因此,本研究旨在对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100例为研究对象,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中的诊断标准,排除先心病、冠心病、风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及药物过敏者等。 其中男51例,女49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6岁,平均(57.2±10.8)岁,病程1~15年,平均(12.3±1.5)年。全部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予厄贝沙坦(安博维) 150 mg/d口服,氨氯地平(络活喜)5 mg/d口服;对照组予厄贝沙坦150 mg/d口服。4周后血压未达标改为300 mg/d口服,疗程8周。应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每日上午8~10时测量血压3次,取平均值为每次血压值。治疗期间注意观察心率(HR)、心电图、血脂、血糖、肝肾功能、血常规等。
1.3 疗效评价标准[2]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分为显效:舒张压下降≥20 mmHg或下降至正常;有效:舒张压下降10~19 mmHg;无效:血压下降未达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2。两组患者的SBP、DBP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BP、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情况比较(x±s,mmHg )
注:#研究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
2.2 两组治疗8周后的疗效比较
见表3。两组患者均按照疗程顺利完成治疗,无一例中途退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3,P<0.05)。
表3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8周后的疗效比较[n(%)]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微头昏、嗜睡、乏力1例,口干1例,但均能坚持治疗。观察组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后出现轻微踝部水肿1例、轻微头昏、头痛1例,患者均能耐受并坚持完成治疗。
3 讨论
目前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达18.8%,但控制率只有6.1%[3]。有效防治高血压,减少高血压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是降低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重要措施[4]。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涉及多种机制,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起着关键的作用。血管紧张素过度产生可导致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醛固酮的水钠潴留作用也能够增加血容量进而导致血压升高[5]。因此,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通过联合用药起到协同降压的作用,同时减少长期使用单种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6]。厄贝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之一,选择性与血管紧张素受体Ⅱ结合,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从而舒张血管、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减少肾小管重吸收而降低血压。氨氯地平属于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通过阻滞细胞外钙离子经电压依赖L型钙通道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和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缩血管效应而发挥降压作用[7]。
本研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8周后 SBP、DB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20.8±7.3) vs(127.8±8.5) mm Hg,(81.4±4.2) vs (87.8±3.7) mm Hg,P<0.05]。与宋江山[8]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提示氨氯地平、厄贝沙坦二者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提高疗效。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蓝晨等[9]也证实了上述观点。综上,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方自远. 伊贝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原发眭高血压120例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9-40.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J]. 高血压杂志,2005,13(增刊):241.
[3] 田艳琴. 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疗效观察[J].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2):246-247.
[4] 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1-264.
[5] 张丽英. 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1):1286-1287.
[6] 郭晓曦,吴利平,何海潇,等. 厄贝沙坦抗高血压疗效及其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8, 13(2):120-121.
[7] 姬克. 厄贝沙坦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6):81-82.
[8] 宋江山. 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78例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8):34-35.
[9] 蓝晨,阮冬法. 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中、重度高血压43例疗效观察[J]. 海峡药学,2011,23(10):136-137.
(收稿日期:201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