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视野下的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

2014-08-18 02:58舒立辉
文教资料 2014年3期
关键词:高职语文就业导向教学改革

舒立辉

摘 要: 以就业为导向正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高职语文作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基础课程,要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观,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模式。

关键词: 就业导向 高职语文 教学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正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高职语文作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基础课程,要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探讨如何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观,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的背景

高职学制三年,还要留出半年的顶岗实习时间,学校不得不压缩课时,对一些公共课程能减就减,加上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没有统一的要求,高职语文就被列入被删减的行列。

(一)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受语文学科性质单一“工具论”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成为升学的工具,学生忽视母语的文化特性,在工科院校更明显。高职院校常常强调单纯的职业技能教育,一味强调技巧、技能和技艺,各类培训考证成了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学生在这种教育导向的影响下,对人文教育毫无兴趣,高职大学语文教育产生了思维惯性和教学定势,逐渐走向边缘化。大学语文教育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语文教学忽视了社会需求导向问题,造成了语文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目前,高职语文教学仍以讲解篇章为主,对中学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进行系统强化,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思想认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写作水平。强调知识的系统和深广,使原本精彩纷呈的大学语文课变得枯燥乏味,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知识记忆得较多,但实际操作能力很差,口头表达、应用写作、人际交往往往达不到就业岗位要求。

(二)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

近年来高职学生的文化课素质偏低,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中学语文的基础知识。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重点仍然在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上,偏重对教材所圈定的范文的解读,教法与高中没多大变化,课堂缺乏“生气”,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材篇目与高中重复多,且老师讲不出新意,加之学生重专业轻基础学科的学习态度,逃课现象比较普遍,使得大学语文教学陷入困境。尤其工科学生几乎将全部精力用于各种专业证书、英语等级、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考试上。很多学生存在中国人当然熟悉汉语的心理,忽视对大学语文的学习。不少学生学语文只对介绍作家身世家史、创作经历、趣闻轶事稍有兴趣,一接触到教材文本就兴趣索然。一些高职毕业生与人沟通交流词不达意、含混不清,甚至连“通知”、“请假条”都写不好,面对毕业自我鉴定一筹莫展。

二、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观

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所以,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而不是只懂技术片面发展的“工具人”。高技能人才首先应具备普通公民的人文素养,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公民;作为从事特定职业的公民,还必须具备与其职业相适应的职业品质。这种高技能人才不仅应具备职业所要求的技术知识和能力,还应具有职业的思想和方法及职业的态度和情感,其中包括基本的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要求。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择业能力,缩短“职业人”的转型时间。

因此,高职语文要以就业为导向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选择切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观,就是要树立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观念,树立为学生学习专业服务的观念,树立为学生就业服务的观念。

三、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模式

(一)以就业为导向,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要真正面向就业需求和企业需要,使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就业的实际要求,就要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构建高职语文模块式课程体系。现在的高职语文是以文体单元为基础,以文学欣赏为重点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学职业化不突出,针对性不强。对此,课程内容改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从工作流程出发,科学制订课程计划,精选课程内容,构建课程结构,形成职业化的课程体系。

就高职语文的整个教学内容看,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夯实语文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继续学习的需要内容;二是增补与专业相关与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有联系的内容;三是提高文化素养,健全人格、感受审美愉悦的综合素质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模块:文学欣赏、口语交际、应用写作、综合阅读、专业语文等。

(二)以就业为导向,创新教学方法。

教与学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的两个方面,在信息爆炸时代,教给学生良好的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教授有限的知识更重要。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之快令人应接不暇,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宝库和日新月异的社会背景,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授学生能够自由出入知识宝库、以最大速度撷取知识的方法,努力寻找大学语文教学与各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结点,促进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这才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创造型人才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论语·述而》记录了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观点,指的就是启发式教学。高职语文教学要从作品的综述、探究、争鸣等多个角度开展教学,将学术界的不同意见告诉学生,引导他们判断优劣,敢于提出独到见解,开阔学术视野,改善思维品格。要多采用朗诵、演讲、辩论、表演、讨论、探究和实地参观等多种寓教于乐的形式,给予学生文化上的熏陶、精神上的启迪、审美上的享受。在师生互动中让语文教学更贴近现实,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潜力,提高综合素养。endprint

(三)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职业语文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职业岗位在不断变化,社会及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职语文教学必须肩负起学生阅读、写作、表达等方面能力培养的重任,向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倾斜。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职业语文能力的强化训练,增强学生应用语言文字处理事务、交际应酬的能力,同时要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人文思想、职业素质,发展个性,完善人格,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要加强职业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与专业结合。不同专业有不同的专业职业特点,对语文教学也有不同的专业性要求,这就要求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兼顾专业教育的要求,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属性与学习需要,找准与专业知识学习相关联、与职业能力培养相沟通的语文教学突破口,采取“文同教异”“各取所需”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的融合。如在文学欣赏、口语交际、综合阅读的板块教学中,根据不同专业的学习需要,在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重点挖掘隐藏于教学内容中的职业元素、专业因子,找准与专业知识学习相关联的契合点,反映职业的最新信息。这样能培养学生语文职业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强化学生的职业语文能力。

(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语文的实践教学。

高职语文教学既是基础语文教学的深化,又是语文教学的职业化过程,在深化职业化的过程中,实践是教学的核心。高职职业语文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因为能力的形成不仅仅靠讲授、感悟、熏陶,还必须通过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增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需要应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合作精神,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尝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课件、比较教学等教学方法,落实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可以采用如下方式:(1)开展语文实训周的教学活动;(2)采用仿真实训教学;(3)利用网络平台加强读写训练;(4)举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等。

(五)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评价体系。

高职语文教学担负着让学生适应社会,极大满足职业需要的重要使命,所以要紧密联系职业院校教学特点,考虑学生专业、就业的需要,优化考试内容,使学生学在平时、考在平时,把过程和结果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其尽量体现学生的学习状况,考查他们的能力。基于上述原因,高职院校的考试改革势在必行,单凭一张试卷评定学生学习情况已经不合时宜了。高职院校语文考试改革要紧密结合学生专业,注重日常考核,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动态评价。期末的笔试成绩只占总成绩的一部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实践活动等都可以列入考核评价范畴,从而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有较为公正的评定。

(六)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职业思想的培养。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具体说就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思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文化的教育和培养。大学语文教学是人文素质培养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职业素质教育的因素,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感受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乐于奉献、安心基层、吃苦耐劳和与人合作的职业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这是新形势下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培养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七)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这就要求高职毕业生必须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才能在生产实践中紧跟发展并主动获取新的知识。因此,帮助学生掌握自学能力非常必要。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能力较弱,学习依赖性很强,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与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发现规律和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运用规律和方法解决问题。

(八)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

为了深入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时刻注意提高职业素养,更要主动适应在职业情境下提高自己。渊博的知识只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师的基本,而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锐意进取的教改精神、认真钻研的科研能力也很重要。语文教师要拓展教学思路,掌握一些企业行业对职业素养的要求,便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教师要树立起良好的职业形象提高职业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语文教师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必须主动关注社会热点,尤其是关乎文化方面的,并将这些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分析热点现象并理性对待。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如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贯穿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研究探索。

本文为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的因素及对策研究”(立项编号:Y130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语文就业导向教学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