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东
(昆山市青少年宫,江苏 昆山 215300)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更注重生活的质量与品位,小到个人美容、美发、美体,以及衣、食、住、行等日常用品的采购,大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审美因素越来越受到关注。另外,当前世界处于信息化时代,图像已超越文字成为一种国际化语言,是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因此,追求“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克罗齐所说:“美的直觉不是被动感受,而是主动的创造。”[1]这说明美通过教育可以获得。学校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场所,然而,在一些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美术教学却无法实施。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为外来务工子女创造良好的美术教育条件?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认识与实际教学谈谈看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离开土地进城务工、经商已是常事。他们的辛勤工作与奉献,推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同时也加快了现代化的实现。然而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尽管《义务教育法》规定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当地各级政府和社会上众多机构也都对他们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心与支持,可依然难以改变他们弱势群体的地位。择校就读和就近入学都存在很大困难,有时甚至缴赞助费也无法入学。于是,“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就应运而生,它们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外来务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然而,这些学校能否发展壮大?能否真正意义上满足外来务工子女的受教育程度?
首先,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大都是私人办学,以赢利为目的,其资金来源和规模较小,且自负盈亏,抗风险能力较弱。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周转不灵等因素,制约了它们的发展壮大,很难和公办学校相提并论。
其次,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办学场地一般依靠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以租赁或建简易房充当校舍,教学硬件、场地极为简陋,往往还需经常搬迁,因此使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发展受限。
再者,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师资力量较为缺乏,尤其是音、体、美小三门。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语、数、英,所谓的主课上,只能满足部分基础教育。超负荷的工作量,以及超低的工资待遇,很难留住较优秀的老师。
总之,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生存环境较复杂和严峻,要发展壮大及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受教育难题,还需社会的关心与帮助,走一段艰难的路程。
外来务工子女学校作为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地各界文化、教育主管部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从各个层面上对其加以帮扶。以昆山市为例,由市文明办、教育局牵头,青少年宫承办的“共享阳光、流动少年宫进校园”的活动是针对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现状,在青少年宫校外教育的特色基础上研制出的活动方案,是具有实效性、长期性和战略意义的举措。有机地将青少年宫艺术、科技、文化、社团的优质资源与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资源加以综合,组建校外辅导站。笔者在这次活动中任美术辅导员,亲身体会到这次活动给外来务工子女美术教育带来的变化。
1.本次活动克服了一般层面上的“物资援助”。人们往往认为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美术教学不能有效开展是因为缺少相应的物质材料,所以常赠送美术教具、教材等学习用品和用具。事实证明,这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且造成资源浪费。
2.本次活动克服了短期效应层面上的“活动援助”。以前的活动主要以邀请当地要员、名流,如书法家、画家和学生到外来务工子女学校演出、展示、展览、演示等活动形式,再通过媒体进行大肆宣传。这种活动只图一时效应,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美术教学问题,只能让学生产生“望洋兴叹”的感觉,甚至产生自卑情绪,从而违背活动的宗旨。
3.笔者感受到这次美术教学活动没有局限于某一个层面上,而是一个全方位互动的过程,亦可称之为“多维援助”。在充分体现出青少年宫校外教育公益性的同时,从根本上促进了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美术教学,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培养美术师资力量。审视学校美术教学,其关键是要有老师,否则美术课就无法开展,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美育。因此,青少年宫校外辅导员与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老师结成“对子”,由辅导员带领老师过渡到美术教师岗位上。笔者作为美术辅导员和昆山市玉山外来务工子女小学的两位爱好美术的老师结成“对子”,达成美术教学的共识。首先,树立美术教学的观念,以现代教育观念,启发式教学手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写生、临摹为主的技能性训练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使其个性得到自然而全面的发展。其次是互相探讨美术教学过程式中的问题。笔者每次上课时都向两位老师说明这次课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课上共同辅导学生,及时沟通处理教学信息。课后总结教学经验、交流教学心得、传授教学技巧。再者是带两位老师学习基础造型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平时注重对现代化与当代艺术的了解及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开阔艺术视野,使他们尽快胜任今后的美术教学。
(2)成立美术兴趣班。《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育是发展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由于缺乏美术教师及相应的硬件设施,美术课大多是空白。因此,美术课的缺失势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尽快开设美术课已是当务之急。笔者通过和玉山小学的校领导协商,决定成立一至三年级和四至六年级两个兴趣班。每班成员约为二十人,定期轮换。教授内容以适合学生心理与生理的儿童画创作为切入点。笔者在多年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发现:若青少年通过儿童画的学习,且方法恰当,那么他就能顺利渡过“青少年危机”期,且美术兴趣浓厚,富有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反之,不仅对美术失去兴趣,严重时还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笔者在玉山小学的教学实践中感到,那里的孩子均没有系统学习儿童画的经验,所以在儿童画创作活动中困难较多。尽管儿童画是儿童兴趣的自然展示,是不需成人多教和横加干预的一种活动,但它离不开成人的正确引导与启发。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必须从美术造型基本语言:点、线、面开始训练,让其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造型。正如内森·卡伯特·黑尔(Nessen Cabert Hale)所说:“孩子们画画常带有甜蜜和迷人的色彩,充满着天真烂漫的情趣。熟练的绘画技法是既从内部又从外部空间的经验中得来的知识作为基础的。”[2]在教学时不能急于教一些技法,而是要顺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孩子们之间的差异,突出个性与自我,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其从中受益并获得全面发展。另外,部分11~13岁的儿童正处于美术教育中的“青少年危机”期,大部分在创作活动中表现不理想。但是,对待这一时期的学生学习,要做到如王大根先生所说:“教师应利用学生逐渐成熟的心理品质,帮助他们知道美术的功能并不仅仅是为了被动地模仿自然,而在于创造一个符合自己个性的新的世界……这时少年的兴趣正处于分化的时期,还没有定型,往往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3]这期间,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老师的人格魅力直接参与了教学活动,宽松自由的学习和创作氛围、某些奇思妙想和荒诞不经的想象在此融合并被认可。多样的技法手段及当代与现代艺术的创作理念贯穿其中,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兴趣得以激发。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探索,学生增进了自我了解,增强了自信心,学习美术的激情被点燃。
(3)参加美术活动。美术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引导人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青少年宫是我市校外教育的主阵地,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美术方面,多年来通过美术展览、美术交流、美术培训活动等形式,为少年儿童创造了充满艺术情趣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人格完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如何让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学生像其他学校的学生一样充分享受校外教育的资源呢?为此,昆山市青少年宫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不懈努力与探索,为他们送去了科技、文化、艺术的活动。比如在美术方面,应充分利用青少年美术社团活动资源,邀请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学生加入社团,成为学员,免费参与艺术创作活动,参加青少年宫每年一次的师生书画展,参与青少年宫对外的美术交流。通过美术活动这种特殊的教育形式,顺应青少年成长的需求,促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学习、表现和创造,充分实现自我。同时学会懂得生活、热爱生活,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以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如今,美术教育已深入人心,它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是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保障。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美术教学开展虽然很艰难,但笔者通过上述实践后认为:
1.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必须提高对美术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师资力量。
2.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和扶持力度。
3.充分利用好校外教育和社会力量。
如此,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美术教学才能得顺利实施和发展,有利于青少年的素质提高和健康成长。
[1]朱光潜能美学文集,第2卷:399.
[2]艺术与自然中的抽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12:143.
[3]关于美术教育中“青少年危机”的探讨.美术教育论文集.广西美术出版社,1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