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梅,现年74岁。1960年与雷锋同年入伍,同在一个部队,后成为雷锋生前所在团的第九任团长。1986年转业后任邓州市文明办副主任,2001年至今任邓州市“编外雷锋团”团长、市关工委理想信念关爱团团长。
这些年来,他坚持学雷锋,践行雷锋给予的赠言:“把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他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被誉为高擎雷锋旗帜的“老团长”。
像雷锋那样当个“螺丝钉”。1986年1月,宋清梅转业回乡,被分配到市文明办。有人为他抱不平:你是雷锋团团长,牌子亮、职务高,找找人弄个处级岗位吧。宋清梅很诚恳地说,地位名利不代表人生价值,像雷锋那样,当个永不松懈的螺丝钉,让整架机器高效运转不是很好吗?在职15年间,他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在机关,一度时期个别同志受“拜金”思潮的影响,工作不安心,宋清梅同志主动找他们谈心,用雷锋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干一行、爱一行,甘当革命螺丝钉的先进事迹和崇高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政治追求。后来他们都成为机关工作的主要骨干,有2名同志还担任了部门的主要领导。他退休至今14年了,但学雷锋的热情丝毫未减,倾心关爱下一代,外出作学雷锋辅导报告1300多场次,听众达200万人次,足迹遍及12省(市、区)48个县市区,未收一分钱的报酬。
众人拾柴火焰高。宋清梅深知,一个人学雷锋、宣传雷锋能量有限,不过是星星之火,只有组织更多的人共同参与,才能形成燎原之势。1997年4月,在他的提议下,经市委、市人武部同意,将当年在雷锋团服役陆续回乡的战友,按照部队编制,组建了由560人组成的“编外雷锋团”,自己任团长。为了代代传承薪火,连年来不断从机关、院校、企业单位择优吸纳编外雷锋团新成员,成立了房管营、电力营、教育营、南阳师范学院大学生营等18个营,共10159人,成为全国最大的学雷锋志愿者团体。17年来,他带着这支队伍,立足本行业、本岗位,积极配合全市中心任务和部门工作,广泛开展“学雷锋、见行动”,“岗位学雷锋、无私作奉献”,“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三学三树、老少共筑中国梦”等志愿者活动,不断促进邓州学雷锋活动越来越热,越来越火,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编外雷锋团”先后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表彰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邓州市被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命名为“中国第一雷锋城”。
创新方法求实效。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年来,他更加注重根据时代变化和青少年特点,不断创新学雷锋的形式和方法。1998年,邓州市委、市政府接受他的建议,投资1500多万元,修建了占地200余亩的“邓州市编外雷锋团事迹展览馆”,如今已成为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全天候对外开放,每年到此参观、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数都在3万人次以上。进入网络时代,青年人上网是一大群体,他与班子成员统一思想,及时从中挑选500余名热心网吧、热心学雷锋的青年成立了“编外雷锋团吧友营”,通过网络发帖、跟帖,宣传雷锋精神,助推学雷锋活动。2012年10月,邓州市龙堰乡唐棚村22岁青年吴英患白血病无钱医治,吧友营的同志们在网上发布信息,开展“我们都是雷锋人”救助活动,引发全国各地爱心人士捐款百万元。经过一年入院治疗,吴英已于2013年11月康复出院。为了广开教育渠道,他寻求宣传部的支持,设计制作了一批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学雷锋书籍画册,拍摄电视专题片,创办了爱心艺术团,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形式,提高了学雷锋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邓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王金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