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探讨

2014-08-16 02:18高淑新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15期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

高淑新

摘 要:作为中国银行业的主体,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市场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改革和发展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局。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行系统地介绍与分析,指出需要意识到商业银行改革的道路还没有走完,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

关键词:股份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015-03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各个国家开始了各个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其重要部分。改革开放后,国有商业银行为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支持国企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量风险的转移、经营效率的低下等问题的出现,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势在必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启动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之后,自2003年开始实行。本文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动因、进程和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1 改革动因

自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大体有四个阶段:中国人民银行一元化领导的大一统阶段,建立四家专业银行形成二元银行体系的专业化阶段,通过成立政策性银行实现银行的商业化改革阶段以及实现国有银行股份化的股份制改革阶段。

1.1 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过高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财政能力下降,而经济中存在大量的金融剩余。国家优先发展农业、国有企业以及对外经济改革,金融业承担经济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改革成本。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国家、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结成了准内部交易,节约了交易成本。随着改革的升入,这种内化了的成本体现为巨额不良资产。随着改革的深入,金融行业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1998年,中央财政利用特别国债对四大国有银行注资,补充四大国有银行的资本金,剥离不良资产后的五年中,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逐渐下降,到2003年底该比率已不足5%。事实证明,通过注资只能短期改善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而问题的本质没有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依然处在经营的低效率和大量不良资产的状态。

1.2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不明确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由国家直接控制,财政部的拨款是资本金的唯一来源,产权结构单一,资本金的补充速度跟不上其资产规模扩张速度,不能使其充分发展。在这种内部化的制度下,作为主要消费者的国有企业可以取得大量的资金支持和金融补贴,信贷风险大量地转移到国有银行,国有企业的损失转变为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同时,国有银行产权主体虚化,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不一致,导致资金运用的责任主体很难落实;中央银行监管质量和效率的低下,难以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作为银行经营者处于代理人的位置,可以借承担政策性任务,实施自利行为,出现“内部人控制”和“所有者缺位”的问题。

1.3 国际形势的变动

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也是促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加速的原因。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趋势下,各国纷纷放松对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及国际资本的管制,为促进资本的跨国流动提供条件。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由有组织的国际短期资本冲击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市场诱发的,并通过国际传递迅速蔓延到其他国家。这场金融危机也使得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很多负面情况暴露出来,提高了我国对银行体系稳健经营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坚定了决策层推进商业银行改革的决心。

与此同时,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金融逐步与国际金融接轨,更多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国有银行面临更多的竞争和挑战,不良贷款比例过高、经营成本过高、承担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的存在,也加速了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

2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2003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进入股份制改革阶段,按照“降低不良资产、实行审慎原则的会计制度,实行股份制,再到上市”这“三步走”的改革步骤进行。由于产权结构单一,国有商业银行无法成为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所以产权多元化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通过给国有银行补充资本金,国有产权退出,引进民间资本、海外资本上市等,建立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产权边界不明晰、资产权责不明、所有者虚化是导致国有银行很多矛盾的根源,通过产权改革形成新的经营机制,使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成为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硬预算约束。

2.1 财务重组

财务重组是通过国家的支持与帮助,着力于减轻以往债务负担,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具体包括注资、发行次级债以补充资本金以及为降低不良贷款的比例对不良贷款进行处理。

2003年成立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对国有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将不良贷款核销掉,利用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资本金以及当年经营的利润等财务资源来实现。通过竞标,实现第二次剥离,主要是出售不良资产给资产管理公司。接下来,国家动用了一定的外汇储备,同时进行财政注资,发行了一定量的次级债。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使得四家国有银行的资产实现了重组,不良贷款率大大降低到5%以下,其资本的充足率超过了《巴塞尔协议》中8%的规定,满足了监管要求。财务重组不仅是为了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状况,而是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2.2 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改革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关键。产权结构不明晰是国有商业银行的问题所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是为了克服产权结构单一的情况,实现产权多元化。根据现代企业要求,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的各类要素(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经营效率,从而通过对国有银行产权改革解决由此导致的“所有者缺位”与“内部人控制”的问题,治理结构的调整确保股东利益的实现,确保国有商业银行严格按照股东利益最大化的需要行事,为上市奠定基础。

2.3 资本市场上市

上市是改变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重要步骤。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可以增加资金的流动性、增强资本实力,是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有效途径;并且增加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约束,促使上市的银行增加透明度,使其真正成为市场化和企业化的经营主体,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改善经营效率,同时对我国银行业风险监控和监管的要求更高。

3 改革效果评价

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为接下来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未来的金融体系的改革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济指标的比较,证明股份制改革是卓有成效的,但其中也遗留和存在一些问题,所以股份制改革的成果需要进一步深化。

3.1 改革成效

本文通过资产质量累指标(不良贷款率)、经营绩效类指标(总资产净回报率)、和审慎经营类指标(资本充足率)三个指标,说明随着国有商业股份制改革的相继完成,其经营绩效和竞争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说明国有商业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革是比较成功的。

(1)资产质量指标。

不良贷款比例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是考评价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国际通行标准认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警戒线为10%。如表4所示,通过股份制改革2003年后不良贷款在逐年下降,并且近年来已经远低于2%。

总资产净回报率(Return onAssets,ROA)用来衡量每单位资产创造多少净利润的指标,是国际上考察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综合性指标。计算公式为:总资产净回报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从以下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革后,总资产净回报率得以提高,代表着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和盈利水平在提升。

(3)审慎经营类指标。

资本充足率是反映银行最基本的损失承受能力的指标。《巴塞尔协议》中要求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加权资产)*100%。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四大行经过财务重组,资本充足率都得到明显上升,虽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有所下降,近年来已经逐渐提升。

3.2 股份制改革遗留和产生的问题

(1)工行、建行和中行引进的投资者,是具有较强短期趋利性的财务投资者,其有可能蜕变为投机者的风险,同时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的控股,金融服务的市场份额会进一步丧失,不利于我国银行业的稳健经营。

(2)公司治理结构有待改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仍然需要注重加强公司治理,在激励约束、经营水平、有效监督等方面,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尚未完全分离,国家仍是国有银行的大股东,形成有效的决策、执行和制衡机制,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有效激励仍是需要强调的重点。

(3)金融监管难度增加。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多变的股市加大了稳健经营的风险和有效金融监管的难度。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意味着经营货币的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融合,一旦出现汇率和利率大幅度波动,极有可能相互影响。为此,需要金融机构进行更有效的监管。

4 总结

在2013年国有银行英国《银行家》杂志“2013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四大银行均在前十名,其中工商银行排在第一位。银行业监管有效性的提高、银行功能日益完善、其开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可以看出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同时,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并没有结束,历史上没有什么改革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国有商业银行还面临着更多竞争和挑战,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体制、机制、管理水平和竞争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国有企业始终是两难的结合体,在国有和企业之间始终要权衡角色,仍然需要十分注重加强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奠定了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基础,中国商业银行改革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耿庆峰.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J].发展研究,2007,(4).

[2]郭熙保,胡芸.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当代财经,2003,(5).

[3]刘元,王亮亮.商业银行改革问题与对策[J].中国金融家,2012,(4).

[4]应展宇.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财务重组的模式比较及政策约束[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8).

2.3 资本市场上市

上市是改变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重要步骤。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可以增加资金的流动性、增强资本实力,是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有效途径;并且增加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约束,促使上市的银行增加透明度,使其真正成为市场化和企业化的经营主体,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改善经营效率,同时对我国银行业风险监控和监管的要求更高。

3 改革效果评价

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为接下来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未来的金融体系的改革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济指标的比较,证明股份制改革是卓有成效的,但其中也遗留和存在一些问题,所以股份制改革的成果需要进一步深化。

3.1 改革成效

本文通过资产质量累指标(不良贷款率)、经营绩效类指标(总资产净回报率)、和审慎经营类指标(资本充足率)三个指标,说明随着国有商业股份制改革的相继完成,其经营绩效和竞争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说明国有商业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革是比较成功的。

(1)资产质量指标。

不良贷款比例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是考评价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国际通行标准认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警戒线为10%。如表4所示,通过股份制改革2003年后不良贷款在逐年下降,并且近年来已经远低于2%。

总资产净回报率(Return onAssets,ROA)用来衡量每单位资产创造多少净利润的指标,是国际上考察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综合性指标。计算公式为:总资产净回报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从以下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革后,总资产净回报率得以提高,代表着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和盈利水平在提升。

(3)审慎经营类指标。

资本充足率是反映银行最基本的损失承受能力的指标。《巴塞尔协议》中要求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加权资产)*100%。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四大行经过财务重组,资本充足率都得到明显上升,虽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有所下降,近年来已经逐渐提升。

3.2 股份制改革遗留和产生的问题

(1)工行、建行和中行引进的投资者,是具有较强短期趋利性的财务投资者,其有可能蜕变为投机者的风险,同时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的控股,金融服务的市场份额会进一步丧失,不利于我国银行业的稳健经营。

(2)公司治理结构有待改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仍然需要注重加强公司治理,在激励约束、经营水平、有效监督等方面,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尚未完全分离,国家仍是国有银行的大股东,形成有效的决策、执行和制衡机制,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有效激励仍是需要强调的重点。

(3)金融监管难度增加。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多变的股市加大了稳健经营的风险和有效金融监管的难度。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意味着经营货币的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融合,一旦出现汇率和利率大幅度波动,极有可能相互影响。为此,需要金融机构进行更有效的监管。

4 总结

在2013年国有银行英国《银行家》杂志“2013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四大银行均在前十名,其中工商银行排在第一位。银行业监管有效性的提高、银行功能日益完善、其开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可以看出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同时,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并没有结束,历史上没有什么改革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国有商业银行还面临着更多竞争和挑战,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体制、机制、管理水平和竞争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国有企业始终是两难的结合体,在国有和企业之间始终要权衡角色,仍然需要十分注重加强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奠定了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基础,中国商业银行改革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耿庆峰.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J].发展研究,2007,(4).

[2]郭熙保,胡芸.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当代财经,2003,(5).

[3]刘元,王亮亮.商业银行改革问题与对策[J].中国金融家,2012,(4).

[4]应展宇.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财务重组的模式比较及政策约束[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8).

2.3 资本市场上市

上市是改变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重要步骤。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可以增加资金的流动性、增强资本实力,是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有效途径;并且增加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约束,促使上市的银行增加透明度,使其真正成为市场化和企业化的经营主体,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改善经营效率,同时对我国银行业风险监控和监管的要求更高。

3 改革效果评价

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为接下来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未来的金融体系的改革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济指标的比较,证明股份制改革是卓有成效的,但其中也遗留和存在一些问题,所以股份制改革的成果需要进一步深化。

3.1 改革成效

本文通过资产质量累指标(不良贷款率)、经营绩效类指标(总资产净回报率)、和审慎经营类指标(资本充足率)三个指标,说明随着国有商业股份制改革的相继完成,其经营绩效和竞争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说明国有商业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革是比较成功的。

(1)资产质量指标。

不良贷款比例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是考评价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国际通行标准认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警戒线为10%。如表4所示,通过股份制改革2003年后不良贷款在逐年下降,并且近年来已经远低于2%。

总资产净回报率(Return onAssets,ROA)用来衡量每单位资产创造多少净利润的指标,是国际上考察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综合性指标。计算公式为:总资产净回报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从以下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革后,总资产净回报率得以提高,代表着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和盈利水平在提升。

(3)审慎经营类指标。

资本充足率是反映银行最基本的损失承受能力的指标。《巴塞尔协议》中要求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加权资产)*100%。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四大行经过财务重组,资本充足率都得到明显上升,虽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有所下降,近年来已经逐渐提升。

3.2 股份制改革遗留和产生的问题

(1)工行、建行和中行引进的投资者,是具有较强短期趋利性的财务投资者,其有可能蜕变为投机者的风险,同时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的控股,金融服务的市场份额会进一步丧失,不利于我国银行业的稳健经营。

(2)公司治理结构有待改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仍然需要注重加强公司治理,在激励约束、经营水平、有效监督等方面,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尚未完全分离,国家仍是国有银行的大股东,形成有效的决策、执行和制衡机制,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有效激励仍是需要强调的重点。

(3)金融监管难度增加。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多变的股市加大了稳健经营的风险和有效金融监管的难度。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意味着经营货币的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融合,一旦出现汇率和利率大幅度波动,极有可能相互影响。为此,需要金融机构进行更有效的监管。

4 总结

在2013年国有银行英国《银行家》杂志“2013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四大银行均在前十名,其中工商银行排在第一位。银行业监管有效性的提高、银行功能日益完善、其开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可以看出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同时,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并没有结束,历史上没有什么改革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国有商业银行还面临着更多竞争和挑战,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体制、机制、管理水平和竞争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国有企业始终是两难的结合体,在国有和企业之间始终要权衡角色,仍然需要十分注重加强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奠定了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基础,中国商业银行改革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耿庆峰.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J].发展研究,2007,(4).

[2]郭熙保,胡芸.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当代财经,2003,(5).

[3]刘元,王亮亮.商业银行改革问题与对策[J].中国金融家,2012,(4).

[4]应展宇.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财务重组的模式比较及政策约束[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8).

猜你喜欢
国有商业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债转股”的实质与风险探析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文化构建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分析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对策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对策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管理问题探讨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率对银行绩效的影响
国有商业银行综合业绩评价及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