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嘉宇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剩余劳动力快速从农村转到城镇,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城市里务工,数量逐年增加,这样留在村里的孩子没有了父母的陪伴,教育问题在农村地区日益突出。怎样给村里的儿童设置明朗的读书环境,整洁的课桌,并让他们跟城镇中的学龄孩童一样公平享受教育,享受成长的快乐,是保障教育公平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据国家统计资料显示,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有700—800万人,留守在家儿童2200多万人。留守在家的无人管,流动进城的上学难。根据调查数据可知,在城镇和农村来回之间流动儿童的失学率占到了9%左右,从未进过学校的儿童所占的比例在7%上下。农民工子女上学困境对我国义务教育法中“适龄儿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的教育公平理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农民工子女受教育双重困境的深层原因
第一,长时间以来,大家对外出务工的农民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是很深入。(1)部分人对农民工长期在外打工认识不到位,一些人只是片面地觉得现在的大量外流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短暂的现象。时至今日,这种外流还是没有得到缓解,只能说是速度减慢了,从而使得他们不得不承认这种长期存在的事实。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种大规模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改革开放中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帮助了一些农村家庭增加了经济收入。(2)部分人对农民工长期在外务工所带来影响的重要性不理解。有些城市的领导片面的认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主要是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孩子们的教育问题留在农村也可以,并且个别人把农民工务工解释为单独的个人行为,其子女在哪上学也是其自己的事情,不应当受到影响。
第二,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体制根源。这个可以追溯到建国之后,我国为了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工业基础,促进社会工业的发展,当时就使用了转移农村居民的政策,让城市和农村的居民可以自由迁移。在1958年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在就业方面逐渐困难,城市提供的就业机会渐渐减少,当时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该条例从政策上明确提出要严控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从此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态形成了。隨着时间的推后,在物资供应短缺的时期,购买生活用品需要凭票,供给小于需求,城市和农村被分成不同的阵营,二元结构逐渐形成,在工作、考学、就医、子女户口等等各个方面都跟户口扯上了关系,长时间形成的二元结构使得城市与农村,城里人和农村里的农民有着多种不平等,户籍制度让很多地方把外来人口和农村务工人员阻挡在服务范围之外。
二、具体案例
改革开放之后,广西中的百色市平果县成为众多劳动力输出大县之一,由于广东对外开放的效果很好,吸引了从全国各地的人,现在,平果县在广东务工的劳动力达7.5万人,另外在工业化迅速推进的同时,一些到县城的务工人员也增多了,足足有4万多人,比较近的是来自周边的乡镇,比较远的是从四川、湖南、重庆等地长途赶过来的。随着外出人口的增长,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数量也逐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在一些劳务输出比较大的县城,每十个儿童中就有一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一比例随着年月在不断变化。例如马头镇中心小学校现有700余名在读生,其中是马头镇本地的学生不足100人,剩下的都是“流动儿童”或者是寄居亲戚家里的“留守儿童”。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孩童来讲,认识这个社会需要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教育:入学前的家庭教育、入学后的学校教育和出校后的社会教育。对于这些“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没有缺失,或多或少收到父母、亲戚的管教和关怀,但学校教育随着不停的流动质量受到影响,社会教育也在不断的奔走中参差不齐;对于这些“留守儿童”从一定程度上没有缺少获得学校教育的机会,但是长期远离父母和没有到较远的地方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效果不好。由于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影响这孩子的成长,所以在这些劳动力流动性比较大的地方“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有很多问题: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品性好换不一,道德观不健全,课堂上违纪违规多,思想观念上还有待改善等等。
针对产生的“流动儿童”、“留守儿童”问题,平果县的领导在思考这些问题时充分考虑了多种因素,体现了他们为民、爱民的思想境界。针对个别家庭的孩子来讲,义务教育其实就是他的终身教育,一旦过多的“留守儿童”在农村里占了绝大比例时,及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指导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事情,是改善整个农村教育问题的重点。
三、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困境的出路
农民工子女上学面临着困境,这种困境的深层原因有认识、体制、法律、素质等四个方面,这些原因对教育公平理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种公平是区别于教育差别而言的。
(一) 让农民工子女到城里读书——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根本出路
第一,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解决好子女的入学问题是必须的,这样可以缓解为人父母的担忧,使得他们踏踏实实做自己的工作。把这些孩子教育好也简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推动力量。假如今天这些孩子因为某些原因而没能接受正规的教育,那么10年或若干年后城市到哪里去招聘既懂技术又有文化的人呢?第二,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也使得一些地域在城乡经济发展不是很平衡,一些偏远地区的儿童随着父母的迁移进入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城市,这也为城市化进程注入新的人口和力量。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人口的稳步转移是必要环节。
(二) 政府实行“义务教育补助卡”制度,改“户籍入学”为“居住地入学”
第一,政府实行“义务教育补助卡”制度,让孩子就近入学。“义务教育补助卡”制度有效处理好农村人口与口粮分离的矛盾。现行的义务教育按户籍所在地入学制度表面上看是一种户籍管理带来的行政体制问题,深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其源头在于义务教育的费用该由谁负担的问题。第二,实施“居住地入学”政策。现有的法律解决了“居住地入学”的障碍。外出务工的农民要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城里的学校,“户籍入学”就成为了入学的阻碍,这也催生出了一些学校向学生收取借读费等各种费用的依据。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按一定的方向合理流动,就要求取消户籍制度,以身份证取而代之,儿童则按居住地入学。
四、结论
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让所有孩子共享同一片蓝天,是亿万家庭的殷切期盼,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当前,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我们应该关注农民工子女问题,探索并实施一定的解决方案,从而促进中国的教育更加公平。(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