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圣 骆乾
摘要:无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中国,纵观各国家经济起伏,无外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整。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再到新自由主义的嬗变过程中各阶段经济的繁荣与衰落,以及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的三十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都显示出,政府的进退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市场方面。本文旨在探讨如何确立政府与市场关系,及采取何种方式改革。
关键词:政府;市场;动态性;激进式
一、增长靠政府还是市场?
无论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都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携手度过了快乐的蜜月期。但是随之而来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如1929-1933年欧美危机造成了严重的失业、贫富分化及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财政赤字、高失业率等“滞涨”现象分别代表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所以各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以及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都远非是完善的,它们都有缺陷,都会失灵。没有单纯的市场经济,只有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即使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并不是纯粹的市场和纯粹的政府中作出抉择,而是在市场机制与政府的某种程度的干预之间的组合作出选择。
在两千年前中国传统经典《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的精辟哲学内涵同样为现代经济中政府与市场的定位提供了参考依据。经济发展不是偏执的选择政府或者市场,而是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中”点,一个平衡点。
二、政府与市场角色的动态性
认识到经济发展要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寻找合适的平衡点,不等于政府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确立了政府和市场的界限后就一劳永逸。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内容,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认为,社会有机体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因此,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动态性的,更应该将政府与市场边界的确定纳入到全球化的视角下。如今,全球化、信息化深刻影响到每一个国家,互动性,相关性越来越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如美国的次贷危机导致了全球的经济危机,民族国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动态性应该考虑国内及国际两方面的影响。
改革开放初期鉴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青年学者李晓认为,转轨时期国家或政府所面临的是市场不发育与残缺,而不是市场失灵,政府不是在市场失效与政府失败的两难中作选择,而是在如何摆脱不发达市场的自发渐进过程的羁绊,迅速地发动经济增长和工业化。因此,这一时期政府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法律手段,替代一部分不发育、残缺或运行‘失效的市场机制,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干预企业所有权、决策和经营运行等手段自觉地组织市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运行,迅速推动经济增长。
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如今我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基本确立。国家改革面对的不是市场的不发育,而是市场发育后政府仍然用有形的手过多的干预市场,导致了严重的问题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吴敬琏(2013)认为,根据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通过进一步的改革,提升为建立在规则基础之上的市场经济,即“基于法治的市场经济”;否则,一些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例如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和造成宏观经济波动的粗放发展方式难于转型、权力寻租的腐败行为蔓延滋长等也都很难得到遏制。如果说中国迄今为止经济发展的成绩是基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改革的话,那么今后的成功,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迈向基于法治的市场经济的改革。
十八界三中全会公文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从公文也可以看出国家对市场也是一个动态性的认识,逐渐肯定了非公经济的重要作用。必然会进一步放松对市场的管制,少用有形的手插手市场。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我们人类社会是一种自然增长过程的发展,经过不断总结和反思,创立了具有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在《资本论》一书中,马克思在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涉及到的生产、发展的每一过程,反复推敲和总结,论证了社会的经济发展形态是一种自然史的历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曾今说过,我们人类史跟自然史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创造了人类史,但没能创造自然史,我们创造不了自然史。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区别开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即说明了我们社会历史的发展遵循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又和自然史发展一致,改革的话既不能太滞后也不能太超前,必须与当前的各种制度、文化等相适应。所以,我们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事务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社会的发展有区别于自然界的向前发展,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可以对自然进行改造,创造符合我们社会发展的所需材料。
三、市场改革与其他改革的统筹
社会是在发展中不断变化,在变化中不断发展,这种变化和发展共同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和复杂系统。马克思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说到,在社会中的各个有机整体互相联系和相互作用,它是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是一种统称。马克思曾说过:“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 由此可见,马克思把社会看作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诸要素组成的整体系统,它遵循一定的規律而发展,具有诸多子系统与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因此,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改革是全面改革的一个子系统,要与法制建设、财税体制建设、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文化体制机制建设等等诸多方面配套改革,形成合力。任何一方面的低效甚至失败都有可能导致改革效果的降低甚至无效。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指出,治理涉及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确认三者关系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中国改革需在这三者之间建立整体和谐、相互促进的联合机制,以期获得1+1+1>3的结果。在他看来,这一新提法的研究和落实空间都很大。正如中医看病开药方讲究“君臣佐使”, 《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二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组成方剂的药物可按其在方剂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称之为君、臣、佐、使。君指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指辅助君药治疗主证,或主要治疗兼证的药物。佐指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使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改革不是政府唱独角戏,公民社会、市场的良性参与,以政府为核心、市场与公民社会为基础形成改革主体的多元化,才能达到良好的改革效果。
四、激进式与渐进式改革的组合
张孝德认为政府和市场之间的不协调,是中国目前改革过程中最严重的问题,是中国改革需要突破的难点,也是遇到阻力最大的一项改革。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从外围向核心推进的,已经进入到最后攻坚的阶段,此前的改革是政府推动市场来进行,而现在我们要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要推动政府自身的改革。但是这么多年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政府成为市场既得利益集团或者角色,政府发挥了推动经济的功能,但也存在着政府经济人化、公司化,不该管的事管,该管的事没有管。在解决政府和市场关系上,难度最大,我们遇到的也阻力最大,是我们建立市场经济最关键的难关,但是这个改革一旦突破,中国建立市场经济的所有其他的问题解决就会找到一个新的突破。
目前改革到了攻坚阶段,对于激进式和渐进式改革孰优孰劣早有定论。毛泽东在某些针对农民运动中打土豪等行为“过分”举动言论反驳道,“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他认为所有一切所谓”过分“的举动,在第二时期都有革命的意义。质言之,每个农村都必须造成一个短时期的恐怖现象,非如此决不能镇压农村反革命的活动,决不能打倒绅权。对于改革,我们应该有同样的决心,到了现阶段,某些方面必须实行激进式改革,否则就会被强大的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化解掉。在全面改革中应该综合运用激进式和渐进式改革,难啃的骨头,容易“变味”的一定要强力执行;矛盾不大,共识较强的则可以渐次执行。(作者单位:1.贵州财经大学;2.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参考文献
[1]张友谊.马克思主义辩证发展观与社会全面进步.[J]理论学刊,1998
[2]吴敬琏.下一步改革必须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N].中国经济时报,2013
[3]刘家贵,刘娅.中庸之道与现代宏观经济学[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
[4]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张孝德.政府和市场不协调是改革最需要突破的难点[N].中国广播网,2013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山东:人民出版社.第二版,19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