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2014-08-16 22:03张洁
2014年16期
关键词:三农问题金融体系农村金融

张洁

摘要:中国的农村拥有广袤的土地和人口,因此拥有多样的区域性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致使资本在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中成为稀有资源。因此,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就是资本的短缺问题。现阶段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由政策性金融机构领头,商业金融机构、合作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相互配合,各机构在支持三農发展中发挥了一定作。但是,农村低层部分融资贷款难仍然是新农村金融建设中无法突破的瓶颈,并逐步成为了限制新农村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下一阶段里,应将农村金融体系置于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从结合产业链发展规模经济的角度予以客观审视、定位和思考。因此,中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金融体系都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上,将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和千载难逢的机遇,怎样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现代农村合作金融新道路,将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从我国农村的金融需求的主体出发,分析了现今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问题,并给出了作者的建议,希望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道路上可以贡献一点微薄力量。

关键词:农村金融;三农问题;金融体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金融是现代经济结构的核心。因此现代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农村金融体系的保驾护航。新农村金融体系是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直处于改革探索之中,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相较与其他产业,农业是周期相对较长、风险相对不可控、比较利益差相对较差的弱质产业,一向处在弱势地位,并且在全面推进市场化的背景下必然导致资源的倒流。尤以资金为甚,其自身的唯利性致使资本难以留在回报率低、回收期长、风险不确定的农村部门,从而不难理解现金农村金融的贫血问题为何如此严重。近年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以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互分工协作,凭借农村合作金融作为主线,利用民间借贷体系作为补充的新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尽管现有的体系看似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却因资本天性使然,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商业金融机构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农业经济市场的特殊需求,无法点燃农业市场经济的内动力;作为土生土长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承载了农村金融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制约、管理体制上的不严密,致使农村信用社逐步背离了其原有宗旨;而以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为主的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又由于种种原因未发挥其应有实力。

一、新农村在新环境下的金融需求分析

1、新农村建设中各类农户的金融需求分析

赤贫农户是新农村中特殊的金融需求主体,由于他们无抵押物,因此贷款风险极高,一般金融机构从自身收益上考虑,无法对其发放贷款,但此类主体贷款意愿又极为迫切。贫困农户往往只能望梅止渴,或通过一些政府政策扶贫资金或其它组织援助等渠道获得极为零散、少量的资金,这种援助无法长期有效的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农户贷款难的问题。

温饱型农户的信誉较为良好,金融机构对其发放小额贷款的回收率也可达到在90%左右。但是这类农户的融资途径较为单一,基本都依靠农村信用社的贷款,由于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有限,所以也难以完全满足温饱型农户对资金的需求。

市场型农户已经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化技能型生产,这类农户的贷款需求一般远大于前两种,但同样由于土地、房屋和农机具等生产资料不能作为抵押品,从而缺乏商业贷款供给所要求的基本条件,因而从银行贷款也难以得到基本满足。

2、农村企业金融需求分析

农村资源型小企业作为农村企业的主体,大多数都是依靠乡县镇级政府的投资发展起来的,其立足于本土资源,充分根植于市场需求,并均已基本处在完全竞争状态之下。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供求变化的不确定性,导致生产经营风险不可控,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对此类小企业的贷款发放极为谨慎。因此,资金短缺问题尤为突出,并也短缺始终制约着资源型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不同于小企业的规模小、风险高,根植于农村的龙头型企业早已凭借基地化的规模生产和联合农户的生产模式,逐步形成了特有的产业联带效应和对农户生产的特殊影响力,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体模式。此类企业资金较一般农村企业实力雄厚,承贷资质相对完备,贷款风险相对较小,面对商业金融机构的贷款一般可获批。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典型的公共产品,具有资金需求规模大,生产周期长,社会效益大而收益小,缺乏抵押担保等特性。现阶段为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扶持的主要以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主,其中例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农业综合开发业务,现已基本处于萎缩状态,国开行的小城镇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除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外,农村金融体系中鲜少有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的组织。

二、当前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1、“三农”贫血严重

每年大量资金会通过多种渠道抽离农村。一是以农业银行为主的商业银行类金融机构,由于资本的趋利性,此类机构在农村吸储能力较强,放贷程度低,导致农村资金的转移;二是逐渐健全的金融市场,通过农村信用社等机构将资金像县或者县以上的城区其它金融机构转移;三是市级信用社积极进村吸储;四是新发展起来的邮政储蓄银行在开辟疆土的过程中也加入到进村吸储的行列。三农贫血严重不仅是因为资金的抽离,在资金抽离的同时供血不足也是关键之所在。

2.农业保险制度严重落后

由于自然环境对农业影响很大,农产品价格会随之波动,单一农户的落后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导致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灾害风险和市场价格波动风险难以有效规避,此处农业保险严重缺位。再加上农村居民对农业保险认知程度较低,参保积极性不高,是的农业保险一直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

3、农村金融机构布局不合理

农村金融组织同质化竞争现象突出。一是市场定位趋同,各个金融机构都偏爱中等偏上的农户,而更为需要帮助的贫困型农户和资金需求量较大经济组织,很难从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中获得充足的贷款。二是农村金融组织贷款利率普遍高于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三是农村金融组织的贷款条件趋同,对于非农户贷款要求要有信用评级、有抵押物,要求较苛刻、严格,标准较高。

三、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建议

1、农村以一定区域为单位联合中下游企业、农业技术开发企业等开展新型农企自主选择合作平台,成立县域级公司丰富平台结构,利用平台优势合理的配置资源;利用平台效应做诱饵增加金融机构资金回流农村的“内动力”;建立健全保险担保双保体系以提高平台资金安全保障,并作为金融机构提供资本的参考指标之一,从而加强农村的参保意识;调整政策,以引导为主,宏观统筹调配疏导资源回流农村;完善监管机构职能,切实监督资金的流向与调配,已达到供给的相对平衡。

广泛组建与中下游企业以及农科型企业相匹配的农业基地,于此基础上形成农业基地和企业之间的自主选择平台,在市场中农业基地选择适合的农科型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发展新型合作性农业基地,合作性农业基地在市场平台上又可以寻求中下游销售企业或再加工企业,达到从生产到销售的对接,省去中间环节,增加市场信息流通,鼓励自主选择,自由对接。

2、将企业引进农村,构建上中下游互通体系。农科型企业通过政策引导进入农村并建立合作基地,让新型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可以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与此同时,将中下游销售企业通过低成本、高利润引入农村,做到上游中游下游全产业链对接,形成有竞争实力的规模经济体系。

3、我国农村经济的多样性和区域发展不平衡要求对传统农村的各类金融机构的主要职能经行重新认识并做出定位。进一步加快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努力建设一个层次多、覆盖广、可持续的新兴农村金融体系。一是强化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农业银行在通过分析现有商业银行在改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总结经验,着重于协调好三农与商业运作的关系,充分利用县级区域内的资金、互联网络和各类专业优势,进一步建立并完善经营管理体制,着力加快农村经营机制的各项转化,着眼于建立县域级经济发展网络,并最终形成三农金融商业服务体系的架构,成为三农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二是邮政储蓄银行要积极扩大涉农业务范围,促进资金通过邮政储蓄回流农村,建立符合我国新农村建设需求的业务体系。三是大力倡导并推进农村本土金融,积极推进创新,并根据农村金融需求的多样化、差异化提供更为全方位的服务。没有创新,发展就没有动力,这必将是發展适合我国农村的金融服务和提升农村金融系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所在。石板上开不出鲜花,只有立足于农村经济,才能探索出农村经济对发展的需求,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让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更深入于每一个角落。

4、建立完善双保机制。积极推动农村、农业的政策性保险,必须依靠政府对于三农的政策优惠和适度补贴,但是仅依靠国家的扶持是无法长期有效自主的运转,因此必须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的力量进入农业保险领域,这才是长足发展之道。从中央级财政中划拨部分资金以建立国家农业巨灾保险基金;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合作,结合农村财产险和政策性投入农业生产的保险,利用商业险的盈余适当补充生产险的不足,形成组合互补;在税务上,对积极参与到农业保险的机构给予适当优惠政策;对政策性机构提供的政策性保险等给予再保险。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建立健全个别农户与农村企业的贷款抵押担保机制。针对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抵押担保办法,充分开发立足于农村经济的各种抵押、质押、联保等担保形式,积极发展并存式的担保机制。各级政府也要通过方式多样的政策优惠吸引、鼓励各类商业信用担保机构进入农村,积极开拓新型适合农村这片土壤的担保业务,为新农村的金融体系建设,为新农村农户和农村企业的长足发展保驾护航。(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猜你喜欢
三农问题金融体系农村金融
甘肃“强科技”需健全科技金融体系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三农问题专家陈家泽:农村改革突破重点在宅基地的三权分置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报纸类媒体三农问题新闻报道视角的选择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
陇原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