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黎明 王丹丹
摘 要:高职经济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对于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和高职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在这样的基础上探讨了经济类专业在这方面面临的困境,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经济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135-01
职业教育始终离不开实践技能的提升这个话题。而实践技能的提升又需要通过实践实训环节才能实现。因此,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对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才建设需求的不断提升,高职在人才培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成就就是实训基地建设伴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新时期,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越来越高,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出现了相对滞后的状况,影响了我国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因此,新时期继续创新和完善基地建设对高职院校来说是一次机遇也是一项任务。
1 经济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困境
(1)企业的参与热情不高。企业是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主要合作伙伴,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主体参与残酷的竞争,因此他们在竞争中锻炼了顽强的生存能力和生存智慧。这些对于培养人才来说都是十分珍贵的现实资源。因此,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中一般也都以企业现成资源为主要方向。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参与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提供人才锻炼的环境对于他们的短期利益和当前的发展并不能起到直接的支持作用。相反,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还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进度。分散现有熟练工人的精力。因此基于这种现状企业在参与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表现的并不积极。
(2)企业为实践实训提供的岗位有限,而高职参与定岗实习的人数无限。高职院校对于参与企业的岗位锻炼是持续性的,长期性的。但是企业所能提供的岗位数量确实有限的,即使规模再大的企业也不可能将所有的岗位都提供给学生进行锻炼。通常情况下企业每个部门只能提供三到五个实习岗位。但是参与这些实训基地锻炼的学生每年都数以万计的涌向企业,这给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这种现象对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尤其明显。
(3)实训经费投入不足。实训经费投入不足是影响高职经济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又一个重大难题。近年来,高职教育对实习实训环节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因为这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院校的重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训基地建设经费紧张的问题。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速度异常迅猛,高职院校将大量的资源都用于规模扩张、校舍完善、教学改革以及教师待遇方面。本身经费资源就很紧张,在这样基础上还要加大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这对高职院校来说是一项重大的压力。
2 影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因
(1)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这一点从企业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就可以看出来。企业没有认识到自身对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除此之外,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意义还缺乏更深的认知。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提升人才的实践技能,最终提升的是全社会的人才素质,从这一点讲企业也是从中受益的。
(2)校企合作模式不畅。校企合作存在一些客观矛盾,最为明显的就是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一些合作项目都是高职院校主动找企业洽谈。而且在合作中企业也不能给实习学生提供实质性的锻炼岗位。究其原因就是其中存在一些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合作不畅。
3 完善经济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对策
(1)政府出面协调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机制不畅,出现岗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等问题还需要政府作为第三方出面协调。具体而言政府应制定支持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鼓励政策,搭建一个规范的校企合作平台,动员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当中来。做好企业家培训教育工作提升社会责任感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提升。
(2)开发行业知名企业参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行业知名企业一般是规模较大、发展比较完善、对人才素质需求较高而且较为迫切的企业。动员这部分企业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对高职学院具有特殊意义。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在加强协商的基础上通过订单式培养的方式深化与这些企业的合作模式。
(3)政府层面还应加大对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从上文分析可知,高职校外实训基地压力过大是导致合作不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不足。而高职院校又没有充足的资金开展校内实训建设。为此政府应当加大高职校内实训建设的力度,增加财政预算,尽快帮助高职院校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芮正茂.高职财经类专业创新“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讨[J].高教论坛,2011,(09).
[2]易兰华,林国安.高职经贸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实现途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