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少年说,他宁可离开这纷乱浮华的世界,去成为自然的一员。
“我和你说过多少遍了,用功读书,用功读书!别浪费时间去整那些有的没的,明白么?”男人说罢,便将手边的鱼缸信手摔在地上,水与玻璃碴子溅了一地,两只金鱼也随之蹦了出来,瞪大眼睛在地板上跳动着,少年却只能看着它们渐渐失去了气力,一动不动了。他没敢与眼前的人争辩,尽管那两条鱼是他逃学在山坡旁的小河里费尽心思才捞到的。
少年就这样沉默着,一直没敢抬起头来。待耳畔响起熟悉的摔门声,少年的眼泪才随之落了下来。
那一幕场景,在他脑海里一遍遍地重放,像是一部久经不衰的影片。
他出生在乡村,那个无拘无束奔放洒脱的地方。没有学业在身,没有喧闹劳心,只有安静与祥和的缕缕炊烟。每天唯一的事情就是招一堆小伙伴,时而去山上砍柴,时而在湖边玩耍,甚至跳进湖边嬉戏,直至暮色四合。回家洗毕身上的泥,坐在台阶上看着月亮一点点躲进云里。
一切都很美好,直到有一天。
少年到了应上初中的年龄,家庭也一步步富裕起来了。于是,他被强行拉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少年记得,那天晚上他攥着从前的照片哭了很久。或许是因为初来乍到,又是乡下人,他在学校里总是显得木头木脑的,上课看着窗外的那株桂花树便会憨憨地笑。所以同窗们嘲笑他倒也不是没有理由。他的成绩一向不行,乡村几年落下的差距使他一直处于慢跑阶段,那一串串公式符号晃得他眼花缭乱。
于是他逃学了。
学校附近有个公园,以河水清澈闻名,少年的目的地便在那儿。毕竟不是当地人,来过几遍也不能完全记得路。磕磕绊绊跑到河边的时候,已经正午,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河边散步抑或锻炼的人都已经散了。他熟练地拉起裤腿挽起衣袖,扑通一声跳进河里,河水溅了匆匆赶路的行人一身,传来一阵咒骂的叫喊。少年不管,他仍然注视着河中的鱼。十几年的乡村生活使他在这方面完全做到轻车熟路,然而当他企图第三次下手时,却被一支强有力的大手提了起来,一直揪到学校。
月亮爬上树梢,少年也渐渐停止了啜泣。房间里回荡着浓厚的鼾声。
惊醒时,已经是凌晨了。少年揉了揉惺忪的双眼,推开还未动过一笔一墨的习题,坐在床沿。看晨曦一点点蔓延,覆盖整片天空,遮住大片大片的黑暗。
少年起身,只身离开了禁锢他的冰冷房屋。没有回头,没有迟疑,直至身影消失在朝阳升起的地方。
少年的故事,仍将上演,永无结局。
‖浙江省温州市第八中学‖指导教师:叶颖
读罢此文,不觉让人沉思,到底是什么,让自然与少年从天然亲密的关系中硬硬地割裂开来,有了一道无情的隔阂,是因为来到城市么,还是因为这是成长必经的痛楚?作者似乎也是无解的,只是把少年的怅然若失真切地表达出来。至于怎样才能恢复少年和自然之间的美好和谐,作者也是无奈的,最后只好让主人公采取了逃避的方式。有时候,展现挣扎、揭示矛盾甚至比解决问题更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共鸣,而作者正是这样做的,这种以第三人称、小说式的叙述方式是此类命题非常适宜的表现手法。
【适用文题】自然离我越来越远、成长中的痛、少年的故事……(平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