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市场的危机与复兴

2014-08-15 01:14于千婷
商场现代化 2014年16期
关键词:价格

于千婷

摘 要:自由市场是人类走出原始社会开始文明生活之后,最基本最广泛最有效的社会合作方式。人类虽已进入现代文明,但原始社会的道德本能却依然植根人们内心深处,因此反对自由市场的思想能够盛行。20世纪见证了企图去除自由市场之宏大实验的兴起与失败。对自由市场的批判与捍卫是人类激情与理性的冲突。自由市场是人类文明渐进发展的结果,是超出人类设计与控制能力的自发秩序,企图毁灭这一机制的努力很可能导致惨烈的灾难。

关键词:价格;原始道德;无形之手;自发秩序

以货币为媒介因此也必然以价格为伴随的市场交换,可以说,自有文明社会以来,便是人类社会进行社会合作的基本方式。然而,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对其却也存在着长时期的敌视。在西方历史上,社会主义者对于货币、价格、市场交换的批判由来已久,他们鼓吹并曾经尝试建立中央计划的经济,在这个经济里,一切的财产由政府所有,货币、价格、交换都被抑制。为何,人类社会自从文明形成以来就受益于自由交换,受益于货币与价格机制,而反对这些机制的思想观念却长久盛行?为何,人类社会试图消灭价格与货币、市场交换的尝试以悲惨的失败和空前的灾难而告终?为何,人类社会不能离开货币、价格、市场交换?本文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

一、市场交换机制面临的批判

在“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的《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和恩格斯颇含悲愤之情地批判到,“资产阶级”把一切“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使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显然,对于自由市场交换制度,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充满着排斥和厌恶的态度的,他们从道德与感情上立论,认为货币与价格是对高尚价值的亵渎,而市场交换则是对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败坏。他们接着说道,“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收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他们进而批判到,“资产阶级撕下了”“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家庭之间的亲情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在马恩看来,货币、价格、交换等等,这些东西使世界失去了其原有的美善。马恩的言论是西方源远流长的社会主义思想对货币、价格、自由市场交换敌视态度和批评理由的典型。这种态度,立基于道德和感情,并且对人类世界有着最纯真的期待,最热忱的关怀,影响极大,然而危害也最烈。

即使在中国这样似乎比较注重实用的社会,对于货币、价格、市场交换的蔑视态度也甚为深刻。无论中外,对于货币与价格、市场交换的否定性态度,大多基于一种道德上的评判。这种道德观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旦与货币、交换扯上关系,任何东西一旦标上了价格,就是对美好的破坏。因此,他们渴望的社会,是没有货币、没有价格、没有交换、同吃同住的共产主义社会。总之,这种道德理想固然高尚,但是对于现有的社会秩序,却构成一种潜在的威胁。

二、自由主义者对批评者的回应

面对社会主义者对自由交换制度缺乏道德的指控,哈耶克做出了有力的回应。社会主义传统一向占据道德高地,对自由市场交换进行道德上的批判,谴责自由市场制度不顾道德,鼓励人们的自私自利与贪婪之心,而哈耶克扭转了这一情势。哈耶克认为,“社会主义只适用于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即人类以打猎和采集果实为生的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几乎一直生存在原始社会状态中,文明在最近八千年里才发展起来,而城市生活只不过是最近三千年里的产物”,相比于长达几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的原始社会时期,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的历史是非常短暂的。

基于上述的原因,社会主义者能站在道德高地上,对自由市场制度进行批判,认为其是不健康的,欲除之而后快;也正因为此,人类社会才会有着悠久的思想传统,这种思想传统对现代文明的基本构成如价格、货币、市场交换等,持否定态度,鼓吹回到一个没有这些现代文明构成要素的大同或共产社会中去。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人类社会为何虽长久地受益于货币与价格的存在,受益于自由市场交换机制的存在,而从思想上从感情上,却又对其持有一种深深的反感与厌恶了。这是由于原始社会的本能道德与现代社会的文明秩序存在一种极大的冲突,一方面,人类社会的发展自发地不可逆转地进入到了现代文明,另一方面,人类的道德本能却依然没有摆脱原始社会的烙印。如果以原始社会的道德来对现代文明进行评判,当然会觉得现代文明是一种堕落了。社会主义者发挥深藏于人心的原始道德,对货币、价格、市场交换进行狂热批判,这样的批判自然容易引起群众盲信,造成群体非理性,进而能够危机整个文明的根基。

三、为何废除自由市场的尝试遭遇惨败

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以柏林墙的倒塌和苏俄的解体为标志,“两种可供选择的组织经济的方式在约为70年间的试验中得到一个戏剧性的终结”,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灾难也最为惨烈的一次实验宣告终结。为何废止自由市场的尝试伴随着惨烈的灾难,并以失败告终?以下本文将对这一问题的答案进行探求。

亚当·斯密认为,“无形之手”是连接个体与整体的桥梁,透过无形之手,无数理性自利的个体在对自身利益的关切与追逐中,最大程度地促进了社会整体福利的改善。“上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界发生一场大争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有没有可能?”在这场论战中,米塞斯认为,真实的市场价格以财产权的私有作为前提,而计划经济里没有私有市场存在,也就不会有真实的市场价格,由于缺乏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计划当局要进行理性的经济核算是行不通的,所以计划经济必定是无效率的。哈耶克认为,价格通过释放信号协调社会中分散的知识。一个计划者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即使掌握所有的知识,同样也不可能对整个经济进行有效率的组织与协调。“价格和利润传递着信息,他们告诉生产者和消费者各种商品与服务的相对供需状况”,“指导着生产活动”,“如果没有浮动的价格与利润,经济就不可能最有效率地满足人们的欲望”。没有货币与价格等构成要素,市场经济的存在就岌岌可危了,人类文明社会也会轰然倒塌。任何试图消除货币与价格,消除自由市场交换机制的努力,其最终走向失败,实在是人类的无知,也是人类的自负,无知在于没有意识到人类个体知识的有限性,狂妄与自负在于相信自己能够控制与主宰社会的发展与历史的进程。endprint

四、总结

以货币与价格为媒介的自由的市场交换,是人类走出原始社会开始文明生活之后,最基本最广泛最有效的社会合作方式。然而,从文明开始以来,对其的否定心理与思想,在东西方就广为存在。西方的社会主义者基于原始社会的道德本能,对货币、价格、市场交换进行批判。古代中国的知识分子重义轻利,崇尚“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亦有返祖倾向。东西方的相似并非偶然,而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人类虽已进入现代文明,但原始社会的道德本能却依然植根人们内心深处。这一道德本能在20世纪以社会主义的面貌出现,对自发形成的现代文明秩序构成严重挑战。不过,20世纪见证了废除货币、价格、市场交换之宏大实验的兴起与失败,以货币与价格为媒介的市场交换机制在理论上与实践上都表现出极大的活力、生命力。

对自由市场的批判与捍卫两种争论,实际是人类激情与理性的冲突。哈耶克认为社会主义者是根基于原始社会的道德本能对现代文明进行批判,而这种道德本能又潜伏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所以社会主义者的学说能够盛行,这是一种有力的解释。这一解释能够说明20世纪社会主义为何能够兴起,货币与价格为何长期遭受人们的鄙视。从斯密的无形之手开始,到米塞斯、哈耶克等人对价格机制的进一步论证,今天的我们已经可以断言:以货币与价格为媒介的市场交换机制是人类文明渐进发展的结果,是超出人类设计与控制能力的自发秩序,任何企图毁灭这一机制的努力必然以惨烈的灾难结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美)米尔顿·弗里德曼,张瑞玉译.资本主义与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英)艾博斯坦,秋风译. 哈耶克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帕普克主编,冯兴元等译.知识、自由与秩序:哈耶克思想论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英)亚当·斯密,赵东旭,丁毅译. 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6](英)安德鲁·甘布尔,王晓冬,朱之江译.自由的铁笼:哈耶克传[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7]邓正来主编.哈耶克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

[8](英)哈耶克,杨玉生等译.自由宪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9]张维迎.社会合作的制度基础[J].读书,2014,01:61-69.

[10](英)哈耶克,王明毅等译. 通往奴役之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11](英)哈耶克,冯克利等译. 致命的自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