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英育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教育部,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生命观是人类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一种根本态度和基本看法,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所以就有着不同的生命观。毛泽东的生命观,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观点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关于生命问题的进步思想,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民情而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科学生命观,它对于高校进行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具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毛泽东的生命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生命观的继承和发扬,其核心思想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首先,毛泽东认为人的生死是一种自然规律。在长沙求学时,毛泽东就把人的生死看作是一种自然更替,人来源于自然,自然也要归于自然,也就是“人类者,自然物之一也,受自然法则之支配,有生必有死,即自然物有成必有毁之法则。”在这一点上,毛泽东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和张载的“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和西方康德主义精神、物质皆不灭的二元论思想,从物质和精神的聚散离合来理解生死。在毛泽东看来,人刚出生时的最初状态,物质和精神是分开的,而人死之后,物质和精神也是分散的,也就是说,死亡使人回到了最初的自然状态。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并在文中指出:“人有他的幼年、青年、壮年和老年,人到老年就要死亡”。
其次,毛泽东具有珍爱生命和不畏惧死亡的革命精神。生命是有限的,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毛泽东更加珍爱生命,保护身体健康。1949年9月,毛泽东借助《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表达了“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这一思想。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他又阐述了身体健康对人类的重要性,并重点论述了德育、智育和体育三者间的关系,认为锻炼可以“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毛泽东还通过坚持洗冷水浴,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毛泽东不仅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爱其他同志和人民的生命,他主张不打无准备之战,以最小的代价来换取革命最大的胜利。毛泽东说:“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毛泽东身上还具有着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坚定信念和不凡气度,1949年8月,在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层层封锁下,创作了《别了,司徒雷登》一文,在文中写道:“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么?”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还号召全国人民共同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做贡献。
第三,毛泽东生命观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毛泽东认为,生命的长短、出身的贵贱、权利的大小、职位的高低等,都不能作为衡量一个人生命价值的标准。一个人的生命是否有意义,应该看他是否为了人民的利益,是否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看来,一个人只要能够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那他的人生就有意义、有价值,即使是为人民而死,那也是死得其所,是生命价值的超越和升华,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生命观的核心思想。1944年9月,在悼念张思德同志时,毛泽东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目前,大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发生,大学生生命意识薄弱,正确的生命观缺失。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核心问题,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一方面,毛泽东的生命观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价值。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即生命是宝贵和无可替代的。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提升生命质量,实现人生价值。而只有积极探索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热爱生活,才能拥有一个丰富而完整的人生。毛泽东的生命观注重对生命的终极关怀,认为生命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人类只有勇于面对自己,才能深刻思考生死,提高自身对生命的警醒,降低对死亡的焦虑。而只有勇于面对死亡,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最深层含义,恐惧与逃避都不是正确的生命观念,应该重新体验与思考生命的价值,以积极、坦然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人生。
另一方面,毛泽东的生命观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生命境界。人生过程是与一定社会环境分不开的,而生命的质量和境界是与人们如何对待人生环境密切相连的,只有科学地对待人生环境,才能提升生命的质量和境界。毛泽东的生命观为大学生科学地对待人生环境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武器。大学期间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是生理和心理成熟的一个关键过渡期。在这一特殊时期,大学生极易出现功利、浮躁的心态,容易迷失本性,引发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甚至出现自杀事件,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毛泽东的生命观对于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环境,正确应对社会压力,提升生命境界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首先,毛泽东的生命观中蕴含着丰富的处世哲学。毛泽东主张一种“无所无欲”的境界,钟情自然又胸怀经纬。这就要求人们科学地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待人处事时既要懂得珍惜,又要持之以恒,失败要坦然接受,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以谦恭的态度去对待他人,遇事不苛求完美,淡泊名利,才能无欲则刚,提升生命境界。
其次,毛泽东的生命观中包含着“无为而无不为”的生命智慧。毛泽东的人生追求一种“自然无为”的理想状态,这种状态是在尊重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前提下,采取避开矛盾的方式,占据有利地位,以达到“无不为”的最终目标。这种境界体现出了一种独特、深刻的人生智慧,启发大学生在确立和追求个人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时代发展背景,考虑到国家需要和社会现实,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全力以赴,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协调统一。
最后,毛泽东生命观中独特的生命智慧能够帮助大学生深刻感悟心理健康之道。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发展的重要前提,它是一个人幸福快乐的源泉、乐观自信的基石、良好交往的保证。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就在于心理是否健康。100年前,毛泽东的生命观对于心理健康问题就已经作出解读,它是当代大学生寻求心理健康之道的重要理论资源。
重新研究毛泽东的生命观,探索和分析他“重人贵生之”的终极关怀、“无知无欲”的价值取向、“进退自如”的处事艺术、“生死自然”的豁达态度,可以帮助大学生以得体的方式应对复杂的生活矛盾,缓解他们的身心压力,从根本上保持自我心理平衡,成为一个珍爱生命、身心和谐、心理健康的人。
[1]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5.
[2]雍涛.毛泽东哲学分支学科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