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丽,杨靖华,栾国颜
(吉林化工学院化工与生物技术学院,吉林吉林132022)
对于目前的工科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问题,是与高校扩招密不可分的。经济学家汤敏曾以个人名义于1998年11月向中央提交了建议书《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招生量一倍》,建议中央扩大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建议被中央采纳时至今日,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突飞猛进。从1998年报考人数为320万,录取108万人,录取率为34%,到2012年考生人数为915万,录取685万人,录取率75%,就能让人知道惊人的增长速度。
高校扩招使更多的人拥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也导致了问题的出现,那就是高校的软件(教师)、硬件(基础设施)的发展跟不上生源规模扩大的速度,从而导致教育质量下滑。在软件(教师)方面,青年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数量不断提高要求的同时,质量能否同时得到提升是我们需要研究思考的主要问题。
在这方面,教师力量严重滞后于学生增长速度,而如果快速扩大教师队伍又会严重影响师资水平[1]。需求大量的青年教师带动了教师行列的快速更新与发展,同时也面临着青年教师缺少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等问题,从而也导致了学校教学质量的下降。
与青年教师授课压力大的同时,当下的青年教师和学生从思想上存在以下四方面不利于教学的想法。
专业教育里课程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大门类。专业课程的性质分必修、限选、任选三种。课程性质的不同必然影响到教学态度,这可以说在普通高校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青年专业教师在接课的时候很少能直接教必修课程,在讲非必修课程时,一方面从老教师那里会听到关于非必修课程讲起来不必像必修课程准备繁琐,压力也不用太大,这就导致了他们的授课态度不如必修课认真,甚至会将这种想法带人自己日后的工作中去;另一方面,青年专业教师对于这类课程知识的掌握也存在一定的欠缺;同时,加上青年专业教师自身毕业专业的连贯性等也会影响到授课质量。
不可否认的是,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听课态度和接受能力直接相关。而目前,由于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学生队伍的增长速度超出了教师队伍两倍,尤其是工科传统专业,近几年来学生的增幅往往超出计划招生人数的一半。由于扩招,普通工科招生的生源质量也比未扩招前大大下降。再加上高等教育的课程结构改革,学分制的实行,使一部分学生选课不可避免的出现凑学分的情况,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课程的态度影响到青年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尤为突出的是,在指导毕业环节的过程中,当涉及到非必修课程的知识时,十之八九的学生会说,选修课没认真听。刻苦备课后的不被认可,精心准备后的没有收获使得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一点点被磨光。
学生对课程这种凑学分的态度,致使上课的状态很松散,做小动作,溜号,玩手机,加之青年教师经验相对缺乏,以致上课就成为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做学生做的恶性循环,这对青年教师的授课心情影响很大。
普通高校的工科专业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拥有博士学位,但毕竟与师范毕业生所经过的培训不同;虽然也有岗前培训及导师培养制,但实际上有很大成分是流于形式化。这些都会导致工科专业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惯用自己工科的思维去做,在备课的过程中,就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对于一些公式及原理的教学方面认为在专业基础课中已经学过,授课时一带而过。另外,工科青年教师因为没有足够的授课经验,不能很好的掌握课堂气氛,加上还要时刻准备着被听课的压力,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把要讲的内容从头到尾的背下来的情况。并且,在初期授课过程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也会影响到青年专业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自身状态。
在学生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学校学的知识到工作岗位上都用不到或者很少能用到。而工科高校青年专业教师因为没有生产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对于专业知识的应用就打不开思维,把自己套在固定的固有的教学模式中。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于高校毕业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纪需要的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卓越工程师[2]。同时对教师,不仅要提高数量也要质量,不仅要教师有真知更要有远见。高等教育必须面向现代社会经济,并服务于现代社会经济,这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3-4]。
青年教师的加入是注入高校教育事业的新鲜血液。高校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在教育形式上采用多种高等教育方法,在教育人才上培养有新思路的青年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更加注重结构多样化、课程综合化。
培养卓越的工程师是为了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也是为了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从而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5]。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专业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年轻化,在越来越专业化的教学队伍中,一味的只讲书本知识,讲好专业知识的教师居多,青年教师就更是这样了。
工科青年专业教师要迅速成长为教学的中坚力量,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真正成为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所谓正确的教学观念,用一名中国古语概括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青年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首先要从自身认识开始,不论选修课,还是必修课,只要是科学知识都要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对待,除了精心备课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之外,要树立系统思维的方法,在传授的过程中用专业的思维讲授专业课程。
青年教师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在常规的教学方法上,一方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学生转变态度;另一方面,要自身建立起该门课程整体知识体系,用系统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的思维方式教会学生如何思维、如何学习专业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教学的根本之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标准。”
在现在的普通高等教育中,实践环节可以说基本上是认知实习过程。就现在四年制的工科本科教育来看,专业实习的时间只有2-4周,时间不是很充裕。尤其是化工专业,现在找一个实习单位都很难,即便落实了实习单位,由于化工类企业的种种特殊性(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到了车间也只是走马观花,生产实际过程只是在感观上知道设备有多高,有多少管路,对于实际生产过程还是停留在认知过程。
哲学上有一条基本原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再由理论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对于有过企业工作经历的青年教师,因为有工厂实际生产实践,把这些在生产得来的经验结合到课程中,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回到理论上来,有骨有肉,大大丰富了授课内容。
在专业理论的基础上的实践,不只是验证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而是对本专业的知识加深整体理解、加大兴趣的过程。
现代科技与生产的发展,是以综合化为基本特征的,反映到高等教育中就是课程的综合化。所谓课程的综合化,就是使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相互渗透、交叉进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具有解决复杂课题的技能。当今,高等教育课程的综合化已为许多国家所重视,由于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高等教育在课程改革方面已收到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美国主要是以政府法令形式将课程的综合化确立下来的。1991年,美国政府颁布了《关于发展高等教育和提高专门人才质量方案》。该方案认为:“加强专门人才在生产和科技部门独立工作的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基本方针。”为此,“要求在课程改革上,打破原有的课程界限及框架,实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创设新型的综合课程。”比如,在工程教育方面,美国不少大学都注重工程对社会的服务,利用工程理论解决现代都市管理和建设问题,保护环境,发展经济,从而使工程教育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建立起以往从未有过的密切联系,导致许多新兴边缘综合性课程的产生。例如,环境工程学、教育工程学等等。这类课程突破了传统专业领域的局限其内容是多学科综合性的。
系统地学习各科专业课程,以化学工程专业为例。在化工学科中,专业课内容是在自然科学及化工基础学科的基础上在某一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而真正讲好一门化工专业课,最基本的是熟练掌握本课的内容,但只是讲解书本所涉及到的内容并不能真正讲好这门课。一门课讲解的好与坏,能否真正的达到深入浅出,能把晦涩难懂的公式讲明白需要很好的掌握工程数学的应用理论,而且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从而适应因扩招导致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化工专业课在讲解课程内容中涉及了很多学科,这就需要从事这个专业授课的青年教师要把各科专业知识都熟练掌握,并且把各科相互联系起来,才能在讲解课程内容时能准确、简洁的讲清基本原理。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的是一位教师对应多个学生,对于所有学生来说是一个整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又是个体对应整体的关系。课堂上学生上课守纪律是学生的义务,但是对于一个课堂的纪律来说,教师的作用也相当重要。这时就需要教师正确对待,并处理好师生关系。
青年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渊博的知识、神奇的专业术语、风趣幽默的语言,在展现专业魅力的同时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年轻学子,把他们带到专业领域的知识海洋,这才是青年教师的真正魅力所在。
我国对高等教育的定义是: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而专业教育是要求执业人员具有从业必备的专业学习背景,所在学校及所学专业的办学条件、课程设计、教学过程、教育质量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专业教育的人才。部分拥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队伍,是能符合这一要求的。
年轻教师应经常听各位老教师的课,从中学习各门专业课的知识,快速建立专业知识体系的同时学习教学的多种方式、方法,改善教学质量,减小自身压力。
青年教师通过开展科研工作,经常性地参加学术交流,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地了解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青年教师通过与企业合作的科研项目,拓宽自身的视野,促使自己能够带着问题去探讨其前沿科学,而且在理论到实际问题,再从实际问题升华到理论,能够从中发现许多奥秘。通过授课把这种前瞻性、创新性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能够顺应时代的变迁,更加有利于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学有所用。
对于工科专业教育,青年专业教师就要从自身出发,加大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不断的完善自我思想、知识、实践系统,真正地把理论联系实践,从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技巧及科研上真正成为普通高等专业教育的中坚力量。
同时,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一段时间,为了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提高教学质量,要更加注重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采用老教师在各个环节上帮助年轻教师;采取小班额授课等方法减轻刚刚从事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的压力。
综上所述,工科普通高校的青年教师要有“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意识,不断地从理论、实践、科研及教学方法等多方向快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培育出大批合格的卓越工程师。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 号)[Z].1999-06-13.
[2] 闫广平.对实施“卓越计划”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2(3):51-52.
[3] 徐桂玲.普通高校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8(5):82-83.
[4] 黄小波.提升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56-57.
[5] 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