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新起点——在2013年国际丝绸论坛上的发言

2014-08-15 00:49沙卫平
江苏丝绸 2014年1期
关键词:富安生丝蚕丝

文/沙卫平

一、基本状况

江苏丝绸业经历连续三年的下滑,2010-2011年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2012年又经市场震荡,总体仍呈萎缩下滑趋势。

江苏的桑田面积1995年达到历史最高的340万亩,发种约580万张,年产茧17.57万吨,以后桑田面积逐年下降。2012年全省发种量172万张,蚕茧产量6.8万吨,居全国第三。虽然我省蚕桑生产逐年下滑,但单产高,茧质优,蚕丝档次高。我省蚕茧与生丝的生产水平、质量指标全国一流。全省80%的蚕茧可以生产5A以上高档生丝,在全国遥遥领先。

我省积极探索蚕桑产业化经营之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龙头带动、以工辅农、以商促农”的蚕丝产业化体系。目前全省缫丝企业90家,蚕丝产量1.5万吨左右。绢纺企业有11家,生产能力为11.3万锭,生产绢丝约4000吨。就全国而言,我省依然是生丝生产的大省,多年来在全国的比例分量基本稳定,目前生丝生产量排名全国第二,并且是优质生丝主产区之一。

全省有丝织企业70家,其中机织企业52家,针织企业有18家。2012年产量8353万米,占全国生产量的12%,目前仅次于浙江、四川为全国第三。服装家纺企业约270家,其中以生产蚕丝被为主的有202家,企业整体经营尚好。

2012年全省丝绸出口4.8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84%,但仍占全国总量的14.2%,江苏丝绸商品的出口多年来基本维持在全国第二的水平。

二、两大转变

近几年来,江苏丝绸在生产、贸易和产品应用上的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有两点:

1.从生产基地向商贸中心转变

江苏早已完成“南丝北移”的产业布局,大型的丝绸生产企业也已不复存在,但在人们的心目中江苏尤其是苏州仍然是“丝绸之府”、“织造之乡”,高档、特色真丝绸产品目前在苏州、南京等地仍有规模化的生产。同时,“苏杭丝绸”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苏杭又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胜地,因而苏杭的丝绸和苏杭的旅游关系紧密,源远流长。苏州即使没有了大型的丝绸生产企业,丝毫不会影响人们对苏州丝绸及丝绸商品的兴趣和爱好,这是悠久的丝绸历史和文化造就了苏州丝绸商贸依然繁荣的根本原因。苏州市目前是我省乃至全国丝绸终端产品商业和贸易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其丝绸的贸易量仅次于杭州。表现为:各类丝绸商品包括来料加工、出口贸易、旅游商品等年贸易额约40亿元;丝绸的内外销旅游定点商场和各类工业旅游景点10多家;一大批丝绸品牌老字号及商号、店辅,星罗棋布,遍及全市;“都市丝绸”的概念初步成型并形成了共识;新型的营销模式如电子商务平台、网购网销、展示展览以及丝绸的收藏等业态逐步建立,也被许多丝绸企业所认识和接受。

2.从传统产品向多领域延伸

目前丝绸产品已不再仅局限于传统的绫罗绸缎,正在向多特点、多用途、多领域延伸。丝绸家纺业是目前我省丝绸产品中发展势头最强劲的领域,其中蚕丝被产品占据了丝绸家纺产品中很大的份额,耗丝量占到丝产量的30%左右。此外,丝针织产品、高档床上用品、高档室内装饰用品等已逐步扩展了丝绸这一传统产品的应用领域。丝绸的文化产品也表现得十分突出,传统织锦、刺绣、缂丝等丝织产品目前已发展到各种高档的艺术产品、商务礼品以及各种奢侈品。大型的真丝装裱、以及宾馆与家庭的高档装潢装饰等家居应用也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进入各种现代服务及创意领域。高档真丝艺术品和名家之作已开始走上文交所,受到收藏家们青睐。丝绸产品向医疗、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拓展十分活跃。目前用蚕丝蛋白研制的丝蛋白人工皮肤和医用辅料等高科技产品已实现中试并进入产业化应用,蚕丝医用缝合线已进入国际市场。用蚕丝提炼的各种丝素、丝肽、丝胶等丝绸材料延伸开发的各种环保产品、保健产品、食用产品和化妆类产品也已进入普通百姓之家。

三、新的起点

江苏省丝绸集团有限公司于2011年更名为“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集团的主营业务已不是丝绸,其丝绸的业务只占很小的比例了。但苏豪控股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始终没有忘记丝绸的责任,仍然保持了江苏丝绸实业公司,以致力于丝绸事业的发展,尤其在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和质量保证方面集团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集团把这些努力视为振兴丝绸的新的起点。

1.科技创新

集团与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并聘请茧丝绸行业唯一的工程院院士向仲怀先生为集团首席科学家。到2012年止,集团已经承担、主持、完成了国家和省级茧丝绸科技项目31项,并投入了3000多万元用于中日合作蚕品种、雄蚕丝、天然彩色茧蚕品种和蚕丝人工皮肤的开发,已获得6对通过审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高产特色新蚕品种,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证书、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已获得蚕丝人工皮肤销售资格许可证。

为进一步提高集团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集团于2012年成立了“江苏苏豪蚕丝生物技术研究所”,致力于蚕丝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近年来,集团获得多项茧丝绸创新技术成果和荣誉:国家外国专家局授予的国家引进国外智力(苏豪家蚕品种培育)成果示范推广基地,江苏省科技厅授予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江苏省茧丝绸战略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农业科技型企业,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授予的“江苏省优质特色家蚕品种种质基因库的建设”项目,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理事会授予的“优质特色家蚕种质资源库建设基地”,“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蚕桑品种试验示范基地”,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优质雄蚕品种繁育基地》,江苏省三级原种核心繁育基地分别落户苏豪蚕业科技研发基地。

2.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是集团一直注重的工作,2007年开始转向内销市场的开拓,成立了“南京苏豪丝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在内销市场推广苏豪丝绸品牌和弘扬丝绸文化。

为了强化市场对“苏豪丝绸”就是高端丝绸品牌的概念,文化公司坚持只能销售苏豪丝绸品牌旗下的产品;坚持丝绸专营,所有销售的产品全部是真丝绸高端精品及蚕桑衍生产品;坚持一年四季都只销售丝绸产品。这“三个坚持”确立了苏豪品牌就是高端丝绸品牌的定位,大大提升了品牌的专业性和知名度。文化公司注重挖掘和整合江苏茧丝绸行业的优势资源,生产和营销茧丝绸特色产品,在行业内成功研发了“采尚”蚕丝护肤品系列,震动了美容业界;蚕桑衍生品系列中桑园鸡蛋、桑椹干红、养生桑叶茶等已成为新的明星产品,其中苏豪桑园鸡蛋项目受到中央电视台7套《科技苑》栏目主动邀约的免费专访。正是坚持了品牌运作理念,以及具备了不断创新研发新品的能力,文化公司在内销市场成功运营了多种形式的零售渠道,包括专卖店、商场专柜、电子商务等。2011年,文化公司开始筹备电子商务项目。苏豪丝绸网上官方旗舰店苏豪.丝意(www.sohosii.com)和天猫商城茧之里官方旗舰店已经正式上线运营。

2013年,在南京市“江宁织造博物馆”配套项目的招标过程中,文化公司以对丝绸文化的深刻理解,苏豪丝绸的高端品牌形象,以及苏豪丝绸产品过硬的质量,与馆方一拍即合,击败众多竞争者,一举中标。2013年5月开馆以来,给前来参观的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和宾客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根据集团内部资源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原来专门为外销市场设立的品牌部,2011年品牌部转型成立“江苏苏豪尚品有限公司”,以丝绸礼品和苏豪Merefa时装为两条主线,以高端丝绸家居用品定位,以实体店、电视购物和网上销售三路并进,以图创建国际知名品牌。2012年尚品公司利用自己较强的设计研发团队,狠抓苏豪Merefa时装,精心设计几十个款式,挑选六组产品,成功打入湖南卫视《快乐购物》栏目,一炮打响,销售良好,比原计划多销售245万元,产销率在80%以上。2012年,尚品公司共设计苏豪Merefa时装100多款,在淘宝开店,销售苏豪Merefa时装,配合实体店的销售,苏豪Merefa时装已经受到很大欢迎和关注。

3.质量保证

在力推丝绸品牌的同时,我们对前道茧丝也抓住不放,并且要“做强、做精、做高”。江苏盐城的富安茧丝绸公司现有1个蚕桑技术指导站、4个加工企业,联结带动6万多亩蚕桑基地和4万户蚕农,年生产收购优质蚕茧10多万担,加工高等级白厂丝600吨。2010年初,集团作为控股方与富安茧丝绸公司实现战略性重组,获得重大成功。近两年来,富安茧丝绸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在富安蚕业基地亩平效益达到8500元的同时,坚持运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提升发展水平,先后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引进热风循环烘茧技术、自动缫丝技术和高档丝绸织造等一大批关键技术及设备,牢固确定了富安茧丝绸在整个行业中的领跑地位。现在,富安成为全国唯一能够执行100%化蛹茧收购的地区,公司也成为全国唯一常年批量生产6A级高等级白厂丝的出口企业。富安蚕茧、生丝都代表了国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

质量是创立品牌的保证。“FUAN”牌干桑蚕茧在同行业中率先注册,“FUAN”牌生丝先后荣获“江苏省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12年,富安生丝又成功在意大利和日本进行商标注册。质量和品牌支撑起富安这个茧丝绸行业的标杆。富安生丝已经占据国际高端市场40%的份额,产品真正拥有了国际市场定价权,成为生丝行业的“第一品牌”。“世界生丝看中国,中国生丝看富安”,富安生丝已经成为国际生丝市场价格的“晴雨表”。世界顶尖奢侈品牌诸如爱马仕、LV、香奈尔、阿玛尼等纷纷牵手富安。

沙卫平:江苏省丝绸协会会长、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党委书记

猜你喜欢
富安生丝蚕丝
富安酥儿饼
东华大学研发出可体内吸收型蚕丝导线
退休人员为传承家乡历史文化奔波
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含胶率试验比对
春蚕丝尽便会死吗
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理化性状的比较研究
我的新发现
柔软工艺对生丝性能的影响
生丝国际标准的研究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