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晓春,杨 琦,李良军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航中航自控所职工医院,陕西 西安 70065;.山西省运城市武警8673部队医院,山西 运城 044400)
剧烈运动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和/或短暂意识障碍在临床上并不少见[1],笔者调查2010年~2012年参加剧烈运动的人群480例,其中18例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了上消化道出血和/或短暂意识障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收集因参加5公里越野赛而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和/或短暂意识障碍者18例,均为男性,年龄19~34岁,平均23岁。其中参加5公里不负重越野赛4例,负重20公斤越野赛14例。
1.2 方法:从气候条件、赛前训练、发病时间、既往病史、临床资料等几大方面对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和/或短暂意识障碍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①气候条件:本组均发生于6~9月,气温高达25.8~32.2℃,相对湿度较大。②赛前训练及发病时间:6例均属常年训练,12例赛前有3个月左右正规训练。6例在赛程中发病,12例在赛后发病。③既往病史:18例患者均否认有胃病和精神病史,否认服用非甾体抗感染药史,否认饮酒史。④临床资料:2例出现上腹部疼痛、呕吐咖啡色液体伴短暂意识障碍,6例出现上腹部疼痛伴呕吐咖啡色液体,量30~100 ml,7例出现视物模糊,意识不清,2例出现意识不清伴挣扎起身、四肢肌肉反复痉挛,1例出现短暂性昏迷。8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胃镜检查提示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10例出现短暂意识障碍及2例消化道出血伴短暂性意识障碍患者,脑电图及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
剧烈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的消化道出血和/或短暂意识障碍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3.1 剧烈运动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剧烈运动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由胃黏膜应激性溃疡所致。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引起下丘脑功能失调及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分泌大量ACTH及其他血管活性物质。血液中的肾上腺素或儿茶酚胺急剧增加,可引起胃黏膜血管痉挛,同时剧烈运动中运动器官的血液循环量明显增加,而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循环血量则相应减少,就会致使胃黏膜血液供应急剧减少,使胃黏膜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易致黏膜溃疡形成出血。剧烈运动中胃黏膜受到激烈的机械性摩擦及胆返流进入上消化道引起的强烈刺激,而运动中及运动后胃的黏液分泌减少,黏液发生变性,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降低,而此时胃酸分泌增加,以上因素共同作用最后导致黏膜的自行消化和应激性溃疡的形成。长期饮酒及服用非甾体抗感染药,也是导致胃黏膜保护作用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剧烈运动则更容易出现应激性溃疡的形成。
3.2 剧烈运动是导致短暂意识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①剧烈运动中运动器官的血液循环量明显增加,而神经系统的循环血量会相应减少,容易造成脑部广泛供血不足。尤其是湿热天气还会引起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更容易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出现意识障碍。②在剧烈运动中,尤其是空腹剧烈运动时,体内血糖大量消耗,致使体内血糖过低,就会出现心悸、头昏、烦躁等症状,甚至神志模糊、昏迷。③剧烈运动时心肌需氧量增加,易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导致脑供血不足,出现头痛、嗜睡、昏迷等症状。而坚持长期科学锻炼者,心脏的结构机能能得到有利地改善、提高,从而有利于全身各个脏器的血供、氧供,能有效地提高运动时全身各系统及神经系统的适应能力,减少意识障碍的发生。
4.1 做好健康教育,积极预防诱发因素:保持情绪稳定;尽量避免炎热、潮湿天气时进行剧烈运动;坚持体育锻炼;嘱运动人员注意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大强度运动前应检查身体;在运动中和运动后,观察有无头痛、头昏及呕吐咖啡色液体,并及时就医;若有晕厥先兆时,应立即平卧;禁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等;应注意生活规律,忌酒,戒烟。
4.2 加强护理,积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情绪十分紧张与恐惧,本组6例呕血者,均得到了足够的关心和心理安慰,使其消除紧张与恐惧心理,监护生命体征;吸氧;补液;止血;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等,治疗3 d后均未再出现呕血。病情稳定后,适当进食温凉的流质饮食,并逐步过度到半流质饮食、软食,少量多餐,避免粗、生、硬、冷及温度过热食物的摄入,并鼓励多饮水,治愈出院。10例短暂性意识障碍者,取平卧位,松解衣扣,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护生命体征,吸氧,头部降温,使用脑细胞保护剂治疗。其中1例短暂性昏迷者,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甘露醇、呋塞米、地塞米松等降低颅压治疗;意识均恢复正常。2例上消化道出血伴短暂意识障碍者,经监护生命体征,吸氧,头部降温,脑细胞保护剂,止血,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等治疗亦治愈。
综上所述,剧烈运动引发的消化道出血和/或短暂意识障碍在做好健康教育,积极预防诱发因素和加强医疗护理的基础上,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59-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