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2014-08-15 00:43桂芳玲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价值

桂芳玲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芒市 6 784000)

一、生活教育的内涵

生活教育是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在他老师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而提出来的教育理论。他的生活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核心思想。“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主要内容包括:1.生活决定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与之相应的教育。2.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3.教育的意义在于生活的变化,教育的内容随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1]。

“三生教育”中的生活教育正是基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而提出来的,就是通过教育手段帮助学生认识生活的价值,了解生活常识,提高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热爱生活,最终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当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改革的攻坚时期,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意识和理想信念。当前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问题。

1.政治信仰迷茫化

信仰是人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选择和持有,它体现着人生价值的可靠落实,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的意义,它是人类精神的支柱和动力。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国家的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入,极大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而盲目吹捧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有的大学生对党的执政理念、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有弱化的趋势;有的大学生对政治事件漠不关心,在原则问题上分不清是非界限,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

2.理想信念功利化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自身发展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信念则是人们对某种思想和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理想信念在人生历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前进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能使人方向明确,即使遭遇人生的不幸,依然能够看到前进的方向和未来的希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最大化已成为人们普遍的追求,为了追求最大利润,一些人过分注重个人物质利益,使人际关系、理想信念“物化”,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所谓的追求成功大多都与财富有关。大学生受社会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的理想信念更多地的表现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和物欲的膨胀。

3.价值取向世俗化

价值取向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追求价值的方向。当前,我国处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在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也趁机而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富有生气和活力,但是思想还不够成熟的当代大学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很多人的价值观由重整体、集体向重个体转移,价值取向由重理想向重现实利益转移。

4.道德观念物质化

现代科技文明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冲击着人们的道德观念,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重利原则的影响下,社会上重利轻义、唯利是图、以权谋私的丑恶现象层出不穷,加之社会形形色色的道德评价标准,许多大学生难以辨明是非,从而产生了一些不健康的道德观念,不少大学生过分追求高消费、贪图享乐、穷奢极欲、急功近利、损人利己;有的大学生甚至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不择手段,置法律于不顾,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生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各方面意见、反映人民意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表述,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支柱,也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明了方向。

1.用生活幸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追求,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

对于生活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儒家推崇有德行的生活,向外要“齐家、治国、平天下”,向内要修身养性;道家思想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通往幸福生活的最高境界是消极无为、除尘遁世;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奉献是追求幸福的终极归宿。自古以来,生活幸福是人们追求的梦想,在当代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追求,就是追求最高层次的幸福——国家幸福,它体现了国家的价值导向,凝聚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国家理想,塑造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形象,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因此,在当代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要的任务就是践行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

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作用,通过展示古代仁人志士为拯救中华于危难之中谋划的国家理想,引导大学生由对个人的幸福追求上升为对国家幸福的追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讲解近现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大学生明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近现代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意愿,是凝聚全体中国人民最伟大的国家理想;利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使大学生真实感受到只有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国必将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

2.用生活感悟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人们总是追求有价值的生活,因为能从有价值的生活中找到幸福感,而幸福感是需要人们在生活中亲身经历、亲自感悟,又亲自在生活中践行。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任何人都会因为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地位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社会意识、价值观和生活感悟,不良的社会环境必将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理念。

利用舆论导向作用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使之入脑、入耳、入心,并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价值追求,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愿望出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结合起来;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参加时事热点问题的讨论,让他们在讨论和参加实践中感悟生活、感悟人生,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用生活道德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准则,传递道德正能量

生活是道德教育的基石和源泉,生活道德教育就是把生活作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让道德教育紧紧围绕生活,在生活中展开并最终回归生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核心价值观是生活道德教育对个人道德准则上的要求,是对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高度凝练,它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继承和弘扬了中国革命道德传统。在当代引导大学生自觉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自己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有利于在青年人中传递道德正能量。

课堂上教师深入阐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道德品格的内涵,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理论基础;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举办道德讲堂,利用校园广播、网络平台、板报等各种形式,教育大学生要爱国爱家、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到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日常行为规范之中,使之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心信念和自觉行为;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道德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激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

[1]王建平,杨秀平.教育的原点:生活中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解读[J].宁夏社会科学,2010,(5):132-137.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价值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