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国转型时期阶层关系现状及其和谐建构路径

2014-08-15 00:51赵仁青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阶层政治

赵仁青

(安徽科技学院思政部,安徽凤阳233100)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结构也正在经历一个不断裂变的过程,传统社会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政治身份化分机制逐渐被以职业分类为标准的新社会阶层代替。新社会阶层的崛起一方面为我国转型时期的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另一方面也必然会产生由于各种资源争夺、利益角逐带来的阶层关系之间的张力,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

一、转型时期阶层关系多样化表征

(一)经济利益博弈是各个社会阶层的主要活动内容

阶级阶层关系的最主要的内容便是经济利益关系,“阶级对立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迄今为止存在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由这种方式所决定的交换关系上的。”[1](P533)唯物史观认为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一系列的改革激活了中国经济,创造了很多发展奇迹,也使得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人们开始从理想的政治世界回归世俗的物质世界。黑猫白猫理论的利益导向成为了人民创造物质财富、过上富裕幸福生活的催化剂,党和政府根据现实国情制定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使得先富与后富成了客观事实。经济体制的变革、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分配方式的多元化等打破了原来的利益格局,迅速催生了一大批新生的社会阶层,改变了原先单一的社会结构。市场经济浪潮中,新生的社会阶层由于个体的能力、机遇、已有的资源不同,使得他们在财富创造、财富分配等经济利益博弈的活动过程中彼此差距显著拉大。少数新生阶层成了改革获利最多者,比如私营企业主、知识精英、技术精英等,他们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但是,数量众多的其他新生阶层却由于种种原因只拥有少量的社会财富,比如缺乏技术和知识储备的农民工在城市里凭借体力劳动难以获得与私企老板同样的收入,这是不争的事实。同样,由于国家宏观政策性原因,不少下岗工人也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与有知识懂技术的新生代工人相抗衡。阶层分化日益成为一个利益分化的过程,适度的经济利益分化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一种社会的正常现象,但我国近几年的基尼系数显示,这种分化似乎越来越超出了人们能够承受的心理底线。特别是部分利益既得者钻政策空子,游走于法律真空地带获取灰色收入,甚至直接违法获取非法收入,冲击了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认知。

“木桶原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个经典理论,说的是木桶容积大小不是取决于构造木桶的最长木板,而是最短木板。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状况如何也是这样,较高发展水平的部分当然要关注,但发展水平较低的部分更要给予较多的关注。如果不重视不同社会阶层间差距的协调与平衡,结果必然会牵制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二)政治资源角逐加剧阶层关系冲突可能

政治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所有公民都有享有的法定性政治资源,比如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所享有各种权利和自由;另一种是,不是所有人都直接享有的衍生性的政治资源,比如当选所在党派代表、政协委员、社群团体组织代表等。政治资源在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合理流动是一个文明社会良性运行的基本要求,它不仅能够有效地平衡阶层关系,而且还能够推动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催生的部分新社会阶层显然已经在财富积累方面,比其他阶层占据更多优势,为了维持这种优势,他们开始关注政治资源的获取。现实中,政治资源的分配不能不受到教育程度和财富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列宁就说过“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在经济上处于强势的少数新生社会阶层凭借手中拥有的财富和广阔的人脉,必然会获取较多的政治资源,这也就间接压缩了其他社会阶层可能拥有的政治资源空间。农民和农民工阶层在政治资源角逐中显然依旧处于被动地位,他们也极易成为政治资源贫困者群体,他们政治诉求的渠道极为狭窄,当利益受损得不到保障时,他们更加倾向于选择上访、闹事来表达自身的不满。“强势阶层因为享受到公民权利而变得更加强势,而弱势阶层因为公民权利的缺失而显得更为弱势。”[2](P64)这种“马太效应”导致了新生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成为可能,社会弱势群体不断滋生的仇富心理便可为证。

作为社会管理者,国家公务人员天然享有比一般社会阶层更多的政治资源,他们手中把控的政治资源如何运用,成为一般阶层群体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少数国家公务人员凭借手中人民赋予的政治权力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的丑恶行径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而一些地方政府消极作为的“门诊政治”做派,以及基层管理人员工作方法的简单粗暴等,都极大地降低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削弱了国家管理的合法性根基。这些也加大了新生社会阶层中的弱势群体对政府人员不满情绪的蔓延,各地频繁曝出的针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非直接利益群体性事件,就是这些弱势群体阶层在借机发泄日常积累的对权力者的憎恶。政治资源在阶层间的非合理流动、分配不公和缺乏有效监控,使得政治资源弱势阶层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因而这些阶层内心深刻的挫折感和被剥夺感也必然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与和谐。

(三)阶层流动与意识形态统一困难

传统的户籍制度与档案制度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下,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社会阶层的迅速流动,造就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比如农民进城务工,成为农民工;最早一批下海经商者大多都华丽转身为腰缠万贯的成功商人;一些农村孩子借助考学也都改变了自身命运,很多早期大学生现在已经成为学界、政界与商界精英人士。这种激发社会活力的良性流动在当下的社会转型时期却遭遇了瓶颈,国家的社会政策在新旧衔接中,很多好的新做法还未定型,还在不断的探索与完善,一些旧的政策由于种种原因改革受阻,比如户籍制度、高考政策、劳动用工制度等。我国当下阶层流动固化的表征,通过网民戏谑的身份标签“富二代”、“官二代”、“穷二代”、“星二代”就能得以印证,而且这些标签也进一步说明阶层代际间的惯性趋势在不断加强。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阶层流动困难主要存在于,底层弱势阶层向上层优势阶层的升迁,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教育不公平、分配不公平、高房价等带有全局性的社会现实问题,使得他们向上流动的渠道变窄,向上流动的机会和可能性也受到限制。我国目前底层弱势群体人数最多,如果社会发展中不能疏通好阶层流动的渠道,改变“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那么这个阶层很有可能与优势阶层发生断裂,被甩出社会结构之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唯物史观的一条重要原理,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清晰、核心价值观突出的情况下,不能否认,随着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激荡,不同阶层群体对意识形态的内容和认同方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个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3](P131)马克思想要表达的是,不同的社会群体由于其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生存状态等方面的不同,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利益选择性地接受意识形态的不同内容。如精英阶层对政府导向的意识形态中的理论部分更加偏好,印象深刻,因为这有利于他们对整个宏观形势的把握,有利于自身利益诉求的表达和实现。但是,社会底层群众对此却感受模糊,他们更加看重意识形态中的公共政策部分,因为公共政策内容更加具体直观,容易理解,也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阶层分化明显,流动趋缓的情况下,如何整合不同阶层群体间的意识形态理解偏差,化解政治风险,增强政治共识,就成为当下构造和谐阶层关系的一个亟于解决的问题。

二、转型时期阶层关系和谐的建构路径

解决当下阶层关系间的张力部分,化解社会群体焦虑,促进社会良性发展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明确思路,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分好财富“蛋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一切冲突的背后无不有利益的影子,中国财富“蛋糕”在做大的情况下,分配是否公平合理从根本上决定着社会阶层关系是否和谐。中国人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改革开放打破了大锅饭平均主义的政策,分配方式多样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大大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迅速增加,不同阶层群体的收入均大大提高。但是同时,分配不公现象也不断刺激着人们敏感的神经,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强资本,弱劳动”导致普通劳动者即社会底层群体收入普遍偏低,垄断行业收入畸高,不合理的灰色收入、隐性收入与非法收入在部分行业群体中泛滥。

遏制这种分配不公现象,首先要规范分配秩序,强化监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分配公平的必要前提就是,秩序规范,规则合理。政府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执政水平。对非法收入,应坚决取缔,严厉制裁,增大其违法成本。对灰色收入与隐性收入,应大力规范,果断切除其利益生产链条。对垄断收入,应毫不留情的进行严格调控,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垄断。其次,运用财税杠杆遏制分配不公。很多人凭借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改革开放好政策,加上自身努力奋斗,在商海打拼多年,积累了大量的经济资本,成为社会上层群体。政府一方面应该保护他们的合法收入,另一方面也应该进行必要的税收调节,增强富裕者阶层的社会责任担当,以缩小社会阶层群体收入差距,促进分配公平合理。第三,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阶层收入,壮大中产阶级队伍。居民收入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日趋多样化,但对为数众多的底层普通劳动者来说,他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依旧是劳动报酬,即工资。政府应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与政策,应贯彻落实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两个同步原则,一是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二是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我国中等收入者占全社会比重小,数量偏少,应通过多重措施来增加底层人民群众的收入,让他们有机会进入到中产阶级队伍,这样社会结构才能形成较为稳定的“两头大,中间小”的橄榄型格局。

(二)合理配置政治资源,提升政治民主水平

按照国际发展惯例,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水平会随着经济发展的程度变化而变化,两者总体呈正相关,我国也不例外。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腾飞,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民主意识与权力意识也空前高涨起来,不同社会阶层对政治资源的争夺日益白热化,如何平衡好各阶层的政治诉求,考验着执政党的执政能力。

第一,降低权利获取门槛,扩大权利主体范围。法定性的政治资源获取条件较低,因而几乎所有阶层群体都被覆盖了进来,但是衍生性的政治资源获取通常都会设置种种条件,一般社会阶层群体符合条件者寥寥无几,大多都被拒之门外,成了被代表者。相反,占有大量社会财富的新生精英阶层,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和社会影响力,通过种种途径轻松便可攫取可观的政治资源。改变这种权利贫困者和权利富有者的两极分化现象,执政党及其政府应该意识到,需要改变的是政治资源分配中的“游戏规则”,根据我国社会阶层实际情况,应降低一般社会阶层群体参政议政的门槛,扩大权利主体,让民主遍地开花,而不是一枝独秀。

第二,严惩政治腐败,取信于民。近年来,少数党员干部与一般国家公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生活作风腐化,影响恶劣,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的一大原因,一般的社会阶层群体对此反映强烈。究其原因,一是权力的过分集中与垄断,二是权利缺乏有效监督。解决之道,首先,权利一方面应当从中央到地方逐级下放给基层人民政府,另一方面一些权利可以放手给社会民间团组织,这样做既可以减少上级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压力,又可以减少政府公务人员职务犯罪的机会,更可以培育一般社会阶层群体政治民主参与意识和政治担当精神。其次,有效预防腐败的办法就是把“权力放进制度的笼子里”。邓小平同志曾讲过,制度问题是更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针对我国当下贪腐的高发态势,中央已经陆续出台了一批富有成效的制度法规,并在反腐实践中取得了不少成绩。时代在变,腐败发生形式也在变化,这些反腐制度法规应当紧跟形势,与时俱进,及时完善,使制度的威慑力量无处不在。“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腐败问题解决的好,老百姓就能心平气顺,社会阶层关系的和谐建构则会有又多了一重砝码。

(三)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各阶层政治认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4](P30)我国社会结构经历了大分化大重组,出现了丰富多彩的阶层文化和价值理念,尽管这些文化的主体依旧具有社会主义文化特征,不可忽视的是,各阶层在现实经济利益和政治资源差异化背景下,具体的文化与价值取向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如何从多元化阶层文化与价值理念中凝聚统一的中化民族精神?如何化解由阶层文化与价值理念不同导致的阶层间的文化冲突?我们不妨可以从以下两条路径来思考解决问题的答案。

一是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4](P31)这个体系应当是开放的,它的内容要不仅具有政治含义,还应具有生活含义,因为前面分析到,不同社会阶层在接受意识形态文化时都会潜移默化地受自身利益的影响,都有所偏好。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应该高高在上,令人望而怯步,而应当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让社会各阶层群体都能从中找到希望与自信,找到追求自身正当利益合法性的依据。这个体系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弹性,“大凡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是灵活的,以便能得到新的团体的忠诚拥护,或者作为外在条件变化的结果而得到旧的团体的忠诚拥护。”[5](P58)唯有让不同阶层群体感到其亲切、有用才能让人心悦诚服地认可和接受,有了共同的思想政治共识,才能凝聚中华民族精神,才能统一各阶层为实现中国梦、民族梦仅仅团结在执政党周围。

二是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国民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缓解转型时期不同阶层的社会焦虑、易怒对抗情绪、仇视心理等,一方面需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4](P32)另一方面,需要培育国民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中国逻辑讲究非白即黑,强调是非分明,人们不太习惯妥协与宽容。可“生活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差异、矛盾是生活的真实,生活的目的不是为了消解差异、忽视矛盾,而是将对抗性矛盾、不利于事物发展的差异与矛盾加以调节,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从而推动事情的发展。”[6](P115)这需要人们发扬宽容和妥协的精神,在理解尊重差异、矛盾中走向理性宽容,在包容多样性中走向妥协双赢。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2]王春光.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关系变迁中的非均衡问题[J].社会,2005,(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6]杨楹,李志强.论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视域中的“宽容”[J].哲学原理,2009,(9).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阶层政治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