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红卫 张岩岩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O07)
随着网络技术以及网络全球化的飞快发展,网民数量与日俱增,而青少年则是这一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的网络满足了青少年人际交往的需要,可以帮助他们人格平等独立地发展。过度依赖网络平台与人交流则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形成,极有可能造成其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从而回避现实生活中的正常人际交往[1]。然而,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是信息网络时代的迫切要求,是青少年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发展的基础。采取简单的“限制”或“不准”等方式来限制学生接触网络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为了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在青少年人格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需要共同努力,为青少年构筑一个和谐、安全的网络平台。
家庭对青少年人格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网络逐步成为年轻人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父母必须正确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发挥网络优势,避免劣势,使互联网成为青少年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好帮手。
青少年热衷于通过手机和网络进行社会交往,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所谓的 “追赶时髦”,更重要的原因是在虚拟、匿名、开放的网络中,青少年可以无所顾忌地释放内心的想法,体验到心理上的幸福满足感。然而,网络上的人际交流尽管能够帮助青少年形成独立、平等、开放的人格特点,但同时也会使其产生自身社会角色的混乱,在客观现实与虚拟的世界之间常常不能有效进行角色之间的转换。部分青少年不愿意主动与人面对面交往,他们更多地选择网络上的虚拟交往,这是加剧其产生孤独、偏执、怯懦性格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家长应指导孩子正确地进行网络社会交际,多和他们沟通,帮其明辨是非,排忧解难,以免孩子心灵空虚、寻找网络作为精神寄托。
1.1.1 学会倾听,让孩子的情感得以宣泄
很多情况下,家长与孩子进行沟通时尽管讲得口干舌燥、语重心长,但是孩子常常是以一种冷漠的眼神看着,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不耐烦地听着,或者是耷拉着脑袋受训。这种交流方式使孩子被动接受父母的观点和意见,很难将这些观点和看法转变成自己的思想或观念[2]。如果家长能够真诚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让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情感的宣泄口,他也就不会沉溺于网络和短信的间接交流。
1.1.2 平等对话,让孩子体会到其人格的平等独立性
很多家长在与孩童沟通交流时,老是难以遗忘自己“长辈”“教育者”这样的角色,常常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将“你不要”、“你应当”等词语挂在嘴边与孩子进行对话。因此,青少年与他们交流的欲望逐渐被压抑。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有很多成长的困惑。父母应该与孩子平等地对话,尊重他们的隐私,正确地评价孩子的优缺点,鼓励孩子发挥优势,耐心帮助孩子克服缺点。家长应多听听孩童内心的声音,不能总是独断专行,将自己的感受与观点强加在孩子身上。
为了促进网络社交与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和谐互动,父母应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使用互联网,让网络社交真正成为其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1.2.1 有效规范孩子使用网络的时间与方式
为了正确发挥互联网的作用,父母应该与子女达成协议,协定合适的上网时间。国内外研究经验表明,6岁以下的儿童上网时间每次不超过30分钟,一周一次为宜。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每周两次或三次,每次最好不要超过45分钟。初高中阶段的青少年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60分钟[3]。
父母应该对孩子使用互联网起到一个良好的监督作用,应尽可能地禁止孩子去网吧等公共场所上网。家里的电脑也应放在父母较容易看到的位置,不一定是非要一直伴随,但是孩子的上网行为如果一直在父母的视线内的话便可以无形中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我们应该教孩子在网络中不轻易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如您的真实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学校、电话等等,也不要把自己或家庭成员的照片轻易放到网上或发给网友。
1.2.2 与时俱进,提高家长自身的网络能力素质
为了能够真正引导和监督孩子在网络社交中的行为,父母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主动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网络知识,引导孩子掌握上网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以有效地引导孩子健康使用互联网,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因此,为了了解青少年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了解孩子的网络生活,父母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成为具备网络技术知识的新型教育者。
学校应该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作用,把青少年网络社交课题纳入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来,主动去研究网络社交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做好预防工作。
2.1.1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很多学生在使用互联网的时候常常处于道德缺失的状态。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知道偷看他人信件是违法的,却不知道偷看别人的电子邮件或进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有哪些不当之处。当前,我们的教育只强调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而忽略了宣传和塑造网络中的道德行为[3]。所以,学校应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主导作用,丰富网络道德教育的内涵,建立网上德育阵地。
学校可以利用已有的教学设施,除专门的上网辅导课程外,要丰富校园网络,鼓励孩子在校上网。校园网络应当提供丰富的、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广度的、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绿色网络信息,并且最大限度地保证互联网使用的开放和民主。此外,学校要做好预防措施,确保网络资源信息的安全与健康。
2.1.2 开展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在自己的同龄伙伴中找到支撑力量或学习的信息,他们的言谈举止在彼此之间会形成连锁反应,在各种活动中相互模仿,在相互模仿中产生快乐。集体活动可以使一些弱小的个体在集体的凝聚力中,勇于改变自己的缺点,在集体活动中得到自尊需要的满足。他们会强迫自己执行集体的规定,在“我们的荣誉”这样一个强大的信念中改变自身不良的习惯[4]。所以,学校应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例如体育活动、才艺大比拼、校外考察等,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释放学习的压力,并且通过活动中与老师、同学的沟通交流,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归属感。
2.2.1 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青少年时期心灵是非常敏感、容易受到伤害的,也许教师或同伴无意识中的一个眼神、一句话就会伤害一个学生的心灵,使其走向封闭。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尤其是对那些成绩不太好、性格内向的学生,在与他们交流时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多鼓励、少批评,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即使是不值得一提的进步,也应当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这样,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怀,冰冷的心灵世界有了一丝阳光,便可以慢慢融入到老师同学中来,不再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2.2.2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多数沉溺于网络的学生都有着复杂的家庭背景,他们感到孤独,体会不到温暖,便用虚拟的网络世界来充实自己的心灵。所以,除了课堂需要管好外,对于学生的课外生活也是需要教师关心和引导的。网络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将反映在课堂或学校生活中,教师应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找出解决方案。教师要多与学生谈心,详细了解其学习、家庭、交友等问题,用一颗温暖的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不再感到孤独,不再感到被冷落。
为了能够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 《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互联网管理条例》《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关于进一步深化网吧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的力度。要严格惩罚非法接纳未成年人上网或者通过网吧传播低俗、违法信息的网吧经营行为。同时,有关部门不仅要对网吧加强管理,也要对网络游戏进行严格的过滤。
除对网吧依法监督检查之外,开展必要的文化市场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力量的市场监督作用。针对青少年网络社交的需要,文化、教育、通信等部门要联合起来为学生上网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专门为青少年群体开设的论坛和交友网站,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以丰富多彩的网页来引导和吸引未成年人正确利用网络。此外,还可以定期邀请专家教授进行健康上网知识的讲授与咨询,开展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工作和救助行动。
加强网络从业者的自律与社会责任对于宏观的网络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再完善的法律、法规,如果得不到网络从业者的遵守,其意义也要打折扣。互联网络要真正运转起来,需要有互联网内容提供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提供网站检索及搜索服务的门户网站,提供免费电子邮件账号、网页空间及虚拟网站的网络平台服务商等共同的支撑及协助,网络从业者必须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自律精神。正是由于这些众多不同的从业者结合在一起,协同工作,才构架起了使用者与网络沟通的桥梁[3]。在我国网络立法还不健全、滞后的现实情况下,网络从业者的自律和社会责任尤其显得重要。只有网络从业者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传播健康有益的网络信息,增强社会责任感,才能使宏观的网络环境建设取得有效的成果。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其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不相适应的特点,使他们天真稚嫩,容易受伤害。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和社会,都应该注意保护他们,精心培育他们,绝不能对网上的不良信息听之任之。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团结起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互联网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新的平台。
[1]马瑜,刘福军.网络社交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2):26.
[2]杜青芬.家长与孩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导刊,2007,(12):54.
[3]纪秋发.互联网与青少年成长[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216,216,212,203.
[4]李晓文,陈菲.人格发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