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化工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14-08-15 00:53王玉飞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化工实训能源

闫 龙 李 健 王玉飞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教学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经验不足,师资、资金等方面也相对匮乏,难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必备的实践教学环节[1-2]。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是地方本科院校化工类高等教育有待解决的问题。

榆林学院结合陕北地区资源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开设化工类专业,本着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的目的,摸索构建出化工类产学研实践教学体系,在把握企业对人才需求动向的基础上,搭建学生的实践教学平台,给学生创造了实际生产操作机会,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体系体现了“产学研”合作。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我校化工探索出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能源化工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判断能力为切入点,秉承“实验、实训、实习”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具备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化工生产技能,达到一个专业多种方向,一张名片多种技能多张证书的培养目标,能在化工、石油、能源、设备、环保、工业控制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3]。

1.实验模块

实验秉承“以‘三基’为基础,以科研为平台,以创新为动力,以质量为目标”的教学思想,设置基础性实验、专业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三层次课程模块,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到专业、从传授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逐级提高的课程模块实验体系。

第一层次为基础性实验,由基础化学、基础物理、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机械基础、制图等六个实验模块构成。采取统一组织,分班分组的实验教学方式,巩固学生化学、物理、机械、力学、电学等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强化学生对能源化工基础研究理论的理解。

第二层次为专业性实验,针对化工、化学、油气、过控以及准备申报的材料等专业模块进行整合,在内容安排上,将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融合为一体,避免交叉重复,对过去陈旧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进行适当整合,形成更为合理的专业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

第三层次为综合性实验,该模块依托陕西省低变质洁净利用重点实验室、榆林市洁净煤技术重点实验室、榆林市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榆林市工业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学校能源化工研究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由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课外科技项目、学校开放项目及教师科研项目四个方面组成,构建了本科生科学研究的平台。该模块强调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跨课程、由科研活动转化的综合实验,通过学生和教师进行双向选择、导师指导、评估验收的方式进行教学组织[4]。我院结合当地企业需求开设了兰炭废水处理研究、中低温煤焦油转化研究、粉煤灰制备聚硅酸铝铁絮凝剂及其处理洗煤废水研究、压力容器开孔接管区的应力分析等综合性实验,部分实验可深入企业完成。该模块有效地将学生的课外实验与科研、生产结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积极解决当地企业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使科研成果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其经济效益,达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的共赢。

2.实训模块

实训秉承“训练基本技能、了解生产过程、熟悉仪器设备、增强实战欲望”的教学思想,开设了金工实训、拆装实训(泵与压缩机拆装、管道与阀门拆装、仪表拆装)、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工业分析实训、煤化工实训等课程及认识实习。学生经过实训训练,既能解决学生直接到企业“不能碰、不能摸”运行设备的问题,也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工生产技能、了解先进的化工生产控制和相关装备,充分体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复杂性,建立化工流程级概念。其中即将运行的煤化工实训装置是目前陕西高校中唯一建设的一套煤化工实训装置。

3.实习模块

实习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研与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强化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突出具有独特实践教学特色的能源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培养具备能源化工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实习分为生产见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

生产见习要求学生在对化工企业没有直观印象的情况下,了解化工、石油、机械等部门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有关厂矿企业的生产状况,认识实际生产过程,巩固加深专业知识,学习生产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实际生产过程的能力,初步学会解决若干比较简单的技术问题,是培养学生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

生产实习要求学生以工人、技术员、管理员等身份深入生产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全部专业知识以及有关的基础知识解决生产技术问题,使学生利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工学结合。学生通过承担相关岗位责任和义务,直接接触企业,既能通过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工艺设备等学习,使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又能将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掌握生产技术,培养学生组织生产、独立工作以及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成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生产实习不仅使学生熟悉生产环境,而且也使部分表现突出的学生得到提前“预定”,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受益。此外,在生产实习中,学生也可以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联系起来,可以搜集资料,为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作好准备工作。

特色与成效

1.实验室资源有效整合

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将能源化工类相关科研、教学实验室资源和师资队伍有效整合,形成了集化工、化学、油气、过控、材料为一体、突出能源化工学科群工程办学特色的实验课程体系,构建了功能集约、资源优化、开放充分、运行高效的突出区域特色专业培养的能源化工实验教学平台,避免了重复建设,提高了设备利用水平,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能源化工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2.大学课堂与科研、生产有机结合的能源化工训练特色

我院充分发挥身处能源基地核心区域的地理优势,在学校建立能源化工生产现场,在企业设立大学生第二课堂,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为中心实践指导教师,鼓励学生走进企业参与生产实践或科学研究,真实体验和感受能源化工生产场景,实现了大学课堂与科学研究、生产现场的有机结合,将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直接转化为教学优势和科研优势,突出了能源化工专业能力培养的区域特色,建立了地方高校与社会协同育人的新机制。

3.教研相长、“产学研”一体化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我院利用自身实验条件和人才优势,将省重点实验室、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学校能源化工研究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实验室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厅级项目向学生综合性实验开发,同时把带领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对企业服务作为实验教学的一部分,形成了完整的能源化工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较好地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问题,有效促进了教学、科研互动。

[1]贾海峰,文衍宣,童张法.地方高校化工类本科应用性人才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2006,10(28):63-64.

[2]董婷,李永明.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打造[J].中国成人教育,2012(21):89-91.

[3]蒋丽红,李沪萍,罗康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环节教学改革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7,(5):48-51.

[4]石海信,许尤厚,龚立冰.基于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下的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广州化工,2013,5(40):123-125.

猜你喜欢
化工实训能源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应用化工第43卷(1~12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