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蓉
体育作为人类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有效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满足精神需求和促进社会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健康认识的深入,现代体育教学越发需要注重科学性和人文性的融合。体育人文精神作为体育事业的核心,不只作为体育教学的精神指南,还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富有内涵及特殊功能。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融入“以人为本”教育观,即从学生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体育教学。以大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欲望,切实提高其身体素质,使其掌握必要的体育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真正实现体育课堂教学为大学生的健康和兴趣服务。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渗透体育人文精神,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掌握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且帮助大学生受到高尚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熏陶,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因此,体育人文精神的渗透将是高校体育教学必然的发展方向。我国于1996年才将体育学列为一级学科,此前体育中从未涉及人文这个词汇,并于1997年设置体育人文社会学为体育学的二级学科,自此才正式将人文理念融入体育教学中。因此,总体情况来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体育人文精神尚处于初级阶段,渗透程度依旧匮乏。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体育人文精神缺失,体育意识淡薄,大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社会意义认识不够。不过,随着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学必将进入人文、人道和人本的新阶段。积极寻求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的精神乐园,构建高校体育人文精神,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人文
“人文”一词,源于《易经》:“文明以上,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辞源》把“人文”解释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新华词典》将“文化”特指精神财富,如教育、科学和文化等。综合以上,可以将人文理解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
2.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指的是属于人关于自身的生存、生活及发展的精神,此精神是对人性、人格、人生、价值、责任心及责任感的尊重、关注、关怀与弘扬,是人体现自身尺度,洋溢人生理想与信念,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3.体育人文精神
体育人文精神指的是体育文化的核心精神,即从体育文化心理表现出的文化精神的总和。具体包括独立思考、批判的精神;不畏强权、为真理献身的精神;科学求实精神;为比赛的公平、为表演的尽善尽美而努力不懈的积极精神;为民族奋斗的拼搏精神等。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人文精神内涵包含两方面内容:首先,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具体体现在体育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核心,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关爱学生的健康,尊重其个性需求;其次,以“健康第一”为目的,新的课程标准,不仅对大学生的素质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且更全面地反映出体育教学中“以人为本”的人文特征。
体育人文精神不仅约束着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且对个人的价值观念、理想情操、体育道德水准和诚实信用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体育人文精神与和谐社会的本质具有一致性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及完善的制度体系,还需要营造以友好、理性和宽容为核心的和谐人文环境,而体育运动所蕴含的体育价值观、道德伦理、思维方式和体育行为等,都是体育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因此,体育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具有一致性。
2.推动高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由于人文主义教育观及人文精神价值观对体育的肯定、对高校体育地位的肯定,使得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具备一定的思想基础,为高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
3.体育现象得以发展的保障
人类的体育行为作为一种非生产性行为,其活动结果并非获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因此,仅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而缺失体育人文精神,不能促进体育的健康发展,总之,体育人文精神是体育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4.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体育人文精神引导着大学生在积极追求自己身心健康的同时,还需要尊重、关爱并促进他人的身心健康,即在自己寻求快乐与健康的同时,不能有损于他人的行为举止。
5.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人文精神蕴含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为不同性格和文化背景的人提供统一的交流平台,该平台随着体育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逐步从单一的身体交流走向多角度情感交流,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消除社会交际的羞涩感,从而形成积极进取和勇敢果断的态度,逐渐提高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受传统体育教学思想影响,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体育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中,对体育的理解禁锢在“育体”的狭隘空间中,忽略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开发,体育教学失去人文精神,淡化了对人自身精神世界的关注,忽视了对人的精神培养及人格修养。
1.教学目标过于单一
目标单一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片面强调增强体质,重视体育技能的掌握,却忽视学生情意及能力的发展。其次,片面强调学校体育的社会属性,忽略个体的差异性,以统一目标限制大学生追求的广度,束缚其个性的发挥。
2.体育教学内容竞技化
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内容选择时以竞技项目为主,无视大学生的身心需求,使得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孤立在各个相对独立的体育运动中。
3.教学组织追求一体化
实际的教学组织追求学生的绝对服从,强调行动整齐划一,片面追求教学组织的外在一致,使得原本活泼的体育教学演变为按部就班的机械操练,过高的技术要求削弱了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4.教学评价不够科学
目前,众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时过于重视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不考虑学生的努力程度、进步幅度及学生的主观能力,不利于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1.更新教学理念,突出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
高校体育之根本,不仅仅教给大学生各种运动技能,更要传授体育所蕴含的价值观、道德伦理和体育行为方式,这都是体育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从而实现既健身又育人的目的。体育教学实践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理念及目标的制订方面,应充分考虑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真正需要,要突出体育教学的全体性,将大学生间的差异性作为确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让学生个体要求和教学目标尽可能统一起来,在教学中努力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从而促进大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2.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将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具体的教学内容多样化,以大学生不同基础和不同体质为根本,有针对性地调整并完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技能教学中,简化过于竞技性的教材,对其难度进行科学合理的修改,使得该项目更加符合大学生的身体条件及接受能力,从而提高其学习趣味性。重视对运动损伤处理及营养保健卫生等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旨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意识,增强自我超越的精神动力。
3.改善体育教学方法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需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带有人文气息和人文关怀的教学方法,如角色互换法及互帮互助等方法,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帮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关怀、感恩与爱心,使师生双方跨越身份、地位障碍,实现情感上共通,通过心贴心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4.构建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确保评价应起到鼓励大学生学习的作用,既能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又可以帮助教师教学工作上得以改进;其次,评价的形式应体现评价的客观性,实现各种形式评价的有机结合,以体现评价的公平与公正,这也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最后,评价内容应丰富全面,除考查学生运动成绩外,更要帮助每个个体依据自身爱好、兴趣及特长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
5.创造良好的体育人文精神氛围
学校的氛围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人文精神的培育,这就需要高校积极构建适合培养大学生体育人文精神的管理机制,为体育人文精神培育创造良好的氛围,具体措施为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活动,让大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过程中体验体育所带来的快乐,培养果敢、积极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进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6.提高体育教师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及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提高体育教师人文素养是培养大学生体育人文建设的基础。要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及师资培训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优势力量,努力改善体育教学外部条件,构建支持体育教师观念内化及行为转变的良好外部环境,着力提高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同时坚持以岗位聘任制为抓手,建立健全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师资管理新机制,打造一支素质高且具有创新精神体育教师队伍。
体育人文精神虽是一种抽象的文化内涵,然而它却真实地存在于体育运动的各个层面,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体育人文精神,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大学生接受高尚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熏陶,提高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因此,新时期各高校领导和体育教师要认识到体育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切实改善体育人文精神气息,真正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人文精神环境,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1]程丽芬,温元秀.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体育人文精神之研究[J].科教导刊,2011.
[2]么长青.论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1.
[3]王志东.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性的渗透[J].科技信息,2011.
[4]辛胜,刘小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人文精神[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1.
[5]王野.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文体育思想[J].实践与探索,2010.
[6]王水泓,杨萍,许应荣.论高校体育教学与体育人文精神重构[J].浙江体育科学,2010,(32)6.
[7]张伟,张龙,高徐.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人文精神[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1)6.
[8]曾晓琼.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蕴含的体育人文精神[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