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2014-08-15 00:52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教育

王 进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职业教育、创业教育和学术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21世纪教育的3张“护照”[1],创业教育被提到与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我国于1989年开始创业教育研究,2002年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试点,至今取得了一定成绩[2];但与比较成熟的职业教育、学术教育相比,创业教育还很肤浅。就高职院校来说,大部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工作重心还只是停留在给学生提供创业场地、鼓励学生开办小型公司、加大创业比赛活动等层面上。其实,这是对创业教育功能的误解,不利于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胆识的培养。2007年,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北京光华慈善基金联合会联合举办的创业教育研讨会及创业师资培训班上,与会者就发出了“在职教领域开展创业教育已迫在眉睫”的紧迫呼声[3]。当下,高职院校正处于新一轮教育改革启动期,如果能准确定位创业教育的目标,把握创业教育的实践要点,对现有的创业教育资源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高职院校将有望顺利实现创业教育的“转型”,培育出大量适合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4]。这对于提高就业质量、改善就业结构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高职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创业教育作为近年来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双热点,在高职教育中不可谓不“热”,但与轰轰烈烈的创业活动“热”形成对比的是,高职学生、教师对创业教育的“冷”,他们难以找到创业教育的“着陆点”。这就使得创业教育成为一项“门面工程”,学生成为“被创业”的群体,深入开展创业教育成为一种口号。

1.1 创业教育理念落后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理解不准确,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1)普通本科院校学制长,学生优秀,学校有实力,有资源开展创业教育;而高职院校因为与它相比差距太大,所以能帮助学生找到“饭碗”即可,没必要投入太多人力、物力去做创业教育。(2)缺乏明确的创业教育体系,把创业教育片面理解为只是引导学生创办企业,是学生大面积“求职就业”外的补充,帮助小部分有想法的学生办小店铺等行为。(3)现行的高职培养体系中,过多地强调了“职教性”,而忽视了“高教性”、“创造性”,存在片面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现象。这种突出技能性、操作性的做法,长此以往将导致高职学生的知识积累过于简单化,思维和逻辑训练严重不足,使学生缺少创新意识。没有创造性的高职教育,其实际办学层次与中职教育有何区别?任其这样发展下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也将无法与普通本科教育形成差异化竞争。

1.2 创业教育浮在表面

在创业教育中,不难看出,凡是一些表面化、简单化、短效性强且易于产生轰动效应的工作(如创业讲座、创业比赛等)往往显得轰轰烈烈,而那些实实在在的教育工作,如构建教育体系、进行创业孵化园建设与管理等需要大力投入的事情就显得冷冷清清。这使创新创业成为一种运动,多数大学生只是为比赛而创业,而不是真正将创业计划付诸实施,这必然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和教师开展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使创业教育的水平始终在低层次上徘徊。

1.3 创业教育边缘化

虽然有些高职院校已经开设了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但普遍存在被边缘化的问题。有些院校将创业教育融入就业指导的体系中,只是将其归属到“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系列。有的院校则以开设创业选修课等形式开展。在教学模式上,则普遍呈现轻理论、重实践,忽视学生个性特点的现象,难以实行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的院校则不开设课程,只是把实务操作层面上的探索,如创建形式上的创业园、创业一条街等作为创业教育的重点,而忽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

1.4 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讲授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应该有创业或投资的经历,熟悉企业的运营和管理。目前多数指导教师只是“理论派”,在知识结构方面,一般也只精通一门或几门理论课程,创业所需要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税务、融资与法律等综合知识相对薄弱[5]。而高职院校创业师资力量更为薄弱,许多教师由于在学校没有专业课可授,迫不得已转投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这些教师普遍较年轻,有的甚至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既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又缺乏创业教育实践经验。缺少真正指导的创业,难免会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

1.5 创业教育实践不足

创业教育的开展,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创业实践上。要想有效地开展创业实践,就要有项目、有场地、有经费、有人员等,能够有各方面的支持保障。但是许多高职院校认为创业的实效不大,不肯将有限的办学资源投入到创业实践中,许多院校的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有的院校对初创小企业的后续指导服务跟不上,没有创业专家团队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大多数学生的创业项目在热闹了一段时间后,都陷入了惨淡经营或关门歇业的状态。

1.6 缺乏创业教育的氛围

创业环境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6]。学生创业意识的淡薄与社会、学校、家庭环境息息相关。传统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侧重于给大学生传授一般大企业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通常围绕管理职能展开,强调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如何进行最优表现。尽管也有创新的教育穿插其中,但并未将这些创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当作一般管理的背景来进行教育。再加上由于以往对一个高职院校办学情况进行评价的内容很少涉及创业教育,至今也没有这方面的硬指标和具体要求,所以社会并没有真正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有些家长由于不理解,甚至还反对孩子在学期间“胡闹”。基于此,学校并没有把创业教育真正当回事。正由于缺乏创业教育的功能,这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业精神。

2 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2.1 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

高职创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学生就业找出路、创造就业岗位,也不仅仅是在就业外分流一小部分学生去创业,更重要的是要使大部分学生在各自的职业生涯中保持创新活力,提高学生“自我谋职”和“创造新岗位”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未来工作、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创业可以分为自主创业和岗位创业[4]。前者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直接目标,后者则作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重点,值得投入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去认真开展。岗位创业要求高职生在已有岗位上顺应时代发展和岗位目标要求,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得到晋升和发展,并为岗位提供者尽可能多地创造财富,实现开拓性就业。因此,高职院校要推行的创业教育,并不是单纯地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让他们一毕业就去创业,甚至休学创业。开展创业教育,不能将问题简单化,应该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努力培养学生具备岗位创业和自主创业两个方面的能力,引导学生把握二者转化的关键环节,具备捕捉机遇的敏感性和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在恰当的时间从岗位创业阶段走向自主创业阶段,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一种素质教育。

2.2 培养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创业队伍存在的问题,应该优胜劣汰,从调整师资结构入手解决这些问题。(1)建立创业教师准入制度,对现有教师资源进行考评,对不符合要求的教师应坚决淘汰。(2)创业教师的大门要向全社会开放,建立一支由专家、企业家等兼职教师参与的,既懂创业知识又有创业经验的教师队伍;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并利用这些教师已有的成功创业经历,从思想深处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7]。(3)对创业教师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和考评,比如通过合作培训形式,把教师送到国内创新型企业培养,或为教师提供参加国内外创新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的条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送教师到国外具有优良创业教育模式的学校接受培训。(4)制定激励措施,给予现职教师一定的创业实践机会,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支持具有创业潜质的教师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熟悉市场运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指导。

2.3 构建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2.3.1 开设创业教育必修课程

为普及创业知识,可根据学分制计划,把创业教育课作为必选课独立开设,分配适当课时,纳入高职教学体系中。针对学生未来的岗位创业,使其接受创业培训教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传授创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增强其对创业的感性认识,把握创业者的创业轨迹。

2.3.2 开设创业教育选修课程

在普及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可将具有较强创业倾向的学生甄别出来,结合其特点,开设创业选修课程,如资金控制、企业与经营、创业项目的甄选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创业教育核心课程,并编写具有高职特色的校本教材。

2.3.3 发挥创业隐性课程的作用

(1)通过专业教育进行创业教育。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尚未融入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与专业教育未能形成有机联系,这是创业教育最大的诟病之一。其实,创业教育以创业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强调以创造、创新为核心的创业精神的培育;专业教育着重培养具有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这二者非但不矛盾,而且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长远看,创业教育强调知识的无边界性,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必须融入专业教育体系中,融入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岗位创业能力提供平台。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有效开展学生创业教育的必然趋势[8]。

(2)通过“两课”教育进行创业教育,穿插创业教育的理念,增加创业内容,既丰富了“两课”教学内容,又贴近了学生思想特点、心理特点、成长规律及变化趋势。在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积极进取、勇于承担、敢于开拓创新的胆魄,使创业教育有了新的阵地。

(3)利用职业生涯设计进行创业教育,使学生明确大学学习阶段的目标,开始思考人生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许多学生的长期规划中都有创业的想法),并从当下开始为自己的中期、长期目标努力,激发学生通过创新创业等途径,推动人生职业目标的实现。

2.4 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直接环境,对学生素质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应引导各类社团组织围绕创业教育这一主题来开展活动。如开辟创业论坛,让学生了解创业信息;组织学生参与创业大赛,营造学生创业氛围;设立学生创业基金,为学生创业创造环境等。要引导学生参与具体的创业项目,体验创业过程,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应结合本校的专业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可行的创业项目,并为每个项目提供具体的创业策划方案,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同时要面向社会和企业,积极承担行业课题,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拓展项目。

2.5 切实开展创业实践教育

创业实践是学习创业相关知识和培养创业相关能力的主要途径,可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进行创业实践锻炼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磨炼自己的创业意志,培养创业能力,得到创业技能训练等。可以通过工学结合、实习实验、科技项目、情景式主题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创业实践[9]。创业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性教育,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利用企业资源,在学生的实践或模拟训练中,了解企业运作套路,为今后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6 构建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创业教育需要有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作为支撑。在整个体系中,政府是主推手,职业院校是具体实施者,此外,还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家庭全力配合。政府要通过法律和政策支持来加强创业教育市场的培育,完善创业教育保障条件。学校应加强创业教育保障体系的建设,从师资力量的配备、创业导师的考核与激励措施、活动场所和实施设备的建设、经费的落实等各方面,充分发挥创业教育的整体功能,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

3 结语

高职院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是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行为。高职教育不应只是帮学生 “找饭碗”,还应帮助学生“造饭碗”,站在就业的角度,创业教育的本质就是就业教育;站在创业的角度,以创业教育推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能为就业提供更大的空间,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大力发展高职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1]任路遥,杨增雄.创业教育:第三本护照——国外创业教育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11(11):15-19.

[2]夏晓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述评及反思[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0-13.

[3]潘光.我国职业教育创业型人才培养已是迫在眉睫[N].中国教育报,2007-3-20(1).

[4]何应林.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与实践要点[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32-34.

[5]张涵.高职院校建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108-109.

[6]宋建军,吴凤彬;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3):102-104.

[7]胡书龙.高职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10-11.

[8]王世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0):41-42.

[9]王联翔.校企一体: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之路[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0(3):18.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