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子龙
(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介休 032000)
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作为党的重大行动纲领写入党章,这在世界政党发展史和执政史上还是第一次。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当前山西省国有林区宜林地缺乏,单纯依靠扩大森林面积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的空间极为有限,需要通过科学管理和经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提升森林多种功能。
太岳山林区辖区总面积17.36万hm2,其中林业用地17.28万hm2,非林业用地780hm2。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3.09万hm2,疏林地8 967hm2,灌木林地2.24万 hm2,未成林造林地 5 127hm2,苗圃地 40hm2,无立木林地5 380hm2。有林地面积13.09万hm2的活立木蓄积677.18万m3。主要树种有油松、华北落叶松、辽东栎、山杨、桦等,灌木以沙棘、丁香、胡枝子、黄刺玫、虎榛子等为主。全林区共有木本植物233种,草本植物500余种。
1.2.1 单位面积蓄积量低,林地产出率不高
在林区现有林地和疏林地中,蓄积只有677.18万m3,每公顷蓄积只有51.73m3,远远低于全国国有林场平均每公顷森林蓄积74m3的水平。
1.2.2 人工林面积少,管理粗放
在现有人工林6.49万hm2中,商品林9 333hm2。商品林基本上是油松、华北落叶松纯林,有的进行过抚育,有的从未抚育过。且人工林差异较大,每公顷蓄积量 1.50m3~5.0m3,林分质量很低。
1.2.3 林分分布不均,差异大,纯林多
在有林地中,纯林占到90%以上,同龄组林分每公顷蓄积量22.50m3~120.0m3。而且,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
要继续围绕局、场、站、员四级管护体系建设,通过山上建立瞭望台、沟口设立管护站、要道设立检查站的方式,层层设防。要认真实施“因地建站、流域封禁、远程监控、电子巡检和GPS巡护的森林资源管护模式”。
全面实行合同化管理,逐级、层层签订管护责任状(合同书),形成一级抓一级的管理机制,切实将目标、任务、责任层层分解到每个责任区,每个责任人,使森林管护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同时,继续加强管护队伍和管护设施建设。并且在工作中运用远程电子监控系统和GPS巡检器,做到管护员人手一台,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随时记录管护员巡护位置、地点以及所发生的事件,从而避免管护员出勤不上山,上山不巡护,巡护不到位的现象,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要继续坚持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组织一系列保护森林资源的专项斗争行动,确保林区实现无森林火灾、无重大偷砍滥伐案件、无毁灭性病虫鼠害蔓延成灾、无非法占用林地和毁林开垦行为、无种植毒品行为的“五无”目标。
据统计,在2005年林权证确权发证中,全局申请登记面积14.11万hm2,发证面积14.06万hm2。其中还有400hm2未换发新证,属于与当地村委争议面积。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国家将会对林地保护投入加大,经济利益日益凸显。由于1982年林权发证界线模糊,客观上给林权发证确权勘界上带来了巨大压力,当地村委很有可能将国有林地分山到户,形成新的争议。因此,必须加强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学习,掌握政策,宣传好政策,以文书材料形式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全局发证情况,要责任到人,积极参与林权改革,确保全局林权发证成果。
林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国家加强对林地实行用途管制制度。据统计,2000年~2010年间,林区经省林业厅批复占用林地100余hm2,共收取各项费用946万余元,无论是从占用数量和收入上均处于较低水平,每亩各项费用收取不足万元。但是,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占用林地也不可避免地向林区延伸,采石、采沙等相关产业也将增多。为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坚决打击违法占用林地现象,制定占用林地管理办法,按有关法律规定加大各项费用收取力度,形成用地先审批、批准以后再合作开发的良好氛围。
根据国家森林采伐管理试点改革的有关精神,本次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成果将作为国有林经营单位“十二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确定的基数。在“十二五”经理期内,国家不再编制采伐限额,而是以本次编制的森林经营方案为准确定采伐限额,其他项目的立项,也要看有没有规划,经营方案中有没有涉及到相关内容,经营方案的地位和作用将日渐显现。编制经营方案要立足林区实际,从森林管护、营林建设、森林抚育、森林保护、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研究项目、生态文化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编制林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和方案的要求执行,使林区森林资源更加充实,发展更具潜力,不断发展壮大林区经济,实现林区经济的长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森林经营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增加森林数量,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多种功能,推动林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一是要抓好森林中幼林抚育工程、低产(效)林改造。全局现有人工林地6.50万hm2,亟需进行抚育,只有通过森林抚育工程,才能改变林分质量低的现状,实现林木生长率增长、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的目标。对幼林、蓄积量低、林中空地大的林地,可以结合封山育林工程,施以补植,引阔保针或引针保阔等措施,提高林地生产力。二是争取国家大径材培育工程。随着煤炭产业的发展,小径材产品使用将逐步减少,要加大商品用材林大径材项目的培育,建立以龙泉林场、好地方林场为主的大径材基地,以适应社会对木材的需求。三是加大风景林建设工程。林区境内现有3个自然保护区和8个森林公园景区。加强风景林建设,加快森林旅游事业的发展,是顺应国际潮流,符合人们回归自然意愿的重要工程。在景区集中的区域,建设更多的森林生态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
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封山育林资金调整为每公顷1 050元,人工造林将调整为每公顷4 500元,中幼林抚育每公顷1 800元。应当积极规划落实,将适宜封育的林分地块进行封育,将宜林地安排人工造林任务,提早规划,做好项目储备。特别是要根据林区资源特点,更多地组织中幼林抚育项目,依照国家公益林建设标准,针对不同林种的生态公益林,采取定株抚育、生态疏伐、卫生伐、景观疏伐等方式进行抚育,以提高林木生长势,促进林木生长发育。要提高现有林地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增加林下植被盖度,形成层次结构完整、功能多样的森林群落,为“生态兴省”做出贡献。